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唐黄河铁牛 |
[游记]唐黄河铁牛 |
2008-05-22 sina.com.cn |
1989年,在山西永济市城东古蒲州的黄河故道上,距今已有1260年历史的唐代蒲津铁牛浮桥,终于冲出 6米深的积沙,神话般地出现在河东大地,给世界带来了一片惊讶。 蒲津渡是天险黄河中游一处历史悠久的大渡口,地处华夏中原与西部之交通要冲,历为兵家必争之地。鉴于蒲州城地位的重要性和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发展的需要,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唐玄宗李隆基下令,于蒲州城西门外的黄河水面,建起一座雄伟的蒲津铁索浮桥。然而,不知何时,这座黄河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桥梁便被掩埋在深深的河沙下,与世隔绝了。 当年,这座铁索桥东起蒲津门,西至临津关,横亘数里,宛如游龙,十分壮观,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特别是矗立于黄河两岸的铁牛与铁人,不仅是连接浮桥铁索的桥头地锚,而且担负系揽、奠浮桥、镇水的作用,可谓独具匠心,千古绝伦。原铁牛共8尊,东西两岸各4尊,牛身旁各有一牵牛人,牛身下各有6根铁柱入地3米左右,牢牢地连接着横跨黄河两岸的浮桥。铁牛每尊重55吨至75吨,或昂首怒目,或缩颈乍耳,气势磅礴,形制恢宏。铁人每尊重约10吨,有怒有嗔,有男有女,孔武有力,造型生动。在一千年前的历史条件下,能制造如此庞大的铁牛,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超拔的聪明才智和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辉煌成就。其铁牛体躯之大,份量之重,铁质之优,造型之美,工艺之精,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古代桥梁史上也绝无仅有,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事业的伟大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其后500多年的相对稳定,到金、元之际,终因河道变迁,世事沧桑,桥废渡绝,铁牛亦被淹没黄河之中。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564521010006zz.html49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