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小溪游记(八)广东省东莞市粤晖园 |
[游记]小溪游记(八)广东省东莞市粤晖园 |
2007-08-03 roombig.com |
小溪游记(八)广东省东莞市粤晖园 浅窥岭南建筑文化 十二月十四日,我跟几位老同事一起参加了“东莞市之旅”的旅游团,第一站就是观光岭南建筑文化的宗源地──粤晖园。图1 粤晖园东正门 粤晖园作为岭南文化的大观园,其建筑特色不仅有岭南之秀、也有江南之雅,北方之雄。东正门的屋顶就采用了北方皇家园林常用的重檐歇山顶,并在屋顶戗脊上放置仙人走兽,显得尊贵无比,同时也象征着粤晖园作为岭南第一园的王者气势。而大门的梁,额坊均采用皇家建筑专用的和玺彩画,雕梁画栋、显得金碧辉煌、高贵典雅。 “百蝠晖春”巨型宽50米,高9米,寓意“九五至尊”,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砖雕艺术巨作。主体居中一巨蝠王,展翅高翔,气度雍容。另有四只略小巨蝠盘旋于蝠王左右。五蝠呈拱型分布,互相顾盼,寓意“福星拱照”、“五福临门”。蝠王正对巨鼎聚宝盆,其上财宝满溢,金光璀灿,巨鼎造型古朴典雅,纳富贵福瑞于其中,俗气尽脱。照壁以岭南传统砖雕技法,表现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而形成的“福”文化,也是粤晖园“福”文化的灵魂,以此为祖国的昌盛永隆祈福。 蘩原为水草茂盛之意,引申则有繁荣、兴盛之意。粤晖园中的蘩文馆是全园规模最大、功能最多的仿古楼群,由门厅、厢房、玉纸堂、附楼、清风廊、明月廊、观日亭、赏月亭、椽笔阁、墨华阁、蘩文馆构成。作为是粤晖园建筑群的主体中心,依次布置三座主楼和东西对称的跨水复廊连成一个整体,组成一个传统的三进四合院,耸立在绿树丛中,四周伴之于小溪环绕,富于水乡风情。整个楼群采用365根圆柱建成,寓意着一年365天,天天如意。蘩文馆,是粤晖园岭南文化艺术馆的展示中心,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象雄伟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馆区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集收藏、展示、学术研究于一身。 南韵馆是一座极具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的中型歌剧院,因其为追求现代歌剧院的音场效果,设计别出心裁,故而有别于其他岭南古建筑。正面仰观,山墙呈镬耳状,两边配以飞檐翘角,雄伟中突显秀美;侧面观之,以八阶迭级而上,其状如金鳌出水,昂首面南;中间五迭其上盝顶屋面之翘脊,形似牛角,又如金鳌之飞翅。青砖素瓦,仿清花窗,配以包台植奇花异草于其间,更显娟秀而明丽。其风格独特而又与整个粤晖园浑然一体,惟妙惟肖,实为当今岭南建筑不可多得的杰构也。 中国的科举制度源远流长,其始于隋唐,定型于明清。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这1200多年的科举史中可谓人才辈出,星光璀璨。眼前我们所看到的五元坊可以说是一条完整的龙门之路。这五座坊,面阔七米五十六,通高九米,采用清朝皇家建筑比例,显得气派庄严。坊两侧巧妙设置水流冲激而下,其中养殖锦鲤,时有锦鲤朔流而上,可谓鱼跃龙门,蔚为壮观。坊间铺有地砖,其上雕以祥云朵朵,寓意平步青云,步步高升。 五元坊第一座为“解元坊”,秀才参加乡试夺魁者为解元。第二座为“会元坊”,举人参加京城会试中头名即为会元。我们广府家喻户晓的明弘治十年(1499年)状元伦文叙便是考取会元后,连试连捷,又在殿试(又称廷试)折桂高中状元。伦文叙虽寿47,属英年早逝,然教子有方,他的三个儿子均中进士,而且长子中解元、次子中会元、榜眼,时称父子“四元四进士”传为佳话。第三座为“状元坊”,贡士参加殿试后就成为进士,其中一甲有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为名榜眼,第三名为探花,俗称三鼎甲。唐朝封开人莫宣卿17岁高中状元,不仅是岭南第一状元,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历史上广东共有文武状元十二人,其中文状元九人,武状元三人。第四座为“士元坊”, 中了状元便入翰林院,在翰林院经多年考核,又以翰林出身外放府、州为官,历练多年政绩政声俱佳者擢升“大学士”。如宋朝有“龙图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是为“士元”也。第五座为“兴元坊”,内阁学士为皇帝近臣,功高者,封侯拜相,辅国兴邦,称为“兴元”。由2006年起,我们将把每年广东省高考状元的名字刻在五元坊柱两旁的汉白玉石上,以示金榜题名,激励后学。 紫烟崖宛自天成,高耸的石山飞峙江边,山花藤蔓、野果古树点缀山间;翠柏苍松、崖洞崖壁,瀑布流泉。此山外观是天然石山,内利用多层结构雕塑成岩洞、溶洞相互连通,巧妙利用地底建成水处理池,循环水系池,顶部为“天池”,沿着山崖小道时而上行,时而下逆,又有暗河由石桥连通,半山腰有山洞通往石岩平台,向下看若临万丈深渊,惊心动魄。当日落紫烟,紫烟氤氲,映出一弯彩虹时,更是醉人。 绕翠廊为双面空廊结构,绕园而建,共600多间,廊宽近3米,廊柱高3米,全长3.2公里,创古今园林长廊之首。廊随形而弯,依势而曲,穿花透树,曲折蜿蜒,把粤晖园内的几组建筑群在水平方向上联系起来,增强了景色的空间层次和整体感,成为游园的交通纽带。“绕翠廊”并非一廊平盖,每隔一段,都有“镬耳”山墙或歇山顶上盖高出,使廊盖起起伏伏,多姿多彩。廊的梁架、檐板等均饰以卷草花纹。凡有“镬耳”山墙的门楼和歇山顶节点,墙头均饰以精工细刻的砖雕,常见的图式为双福金钱,各式卷草花纹图案等。在长廊内又利用楹联、书画、花木等点缀,更增加了粤晖园的文化底蕴。 诗廊是粤晖园内展现岭南书、诗、画文化的又一绝景,廊长半里如箭直,长230多米,高近4米,设在粤晖园的南端。诗廊六个廊头依次叠落,增强了感观的灵活性。诗廊是一条文化长廊,以精湛的砖雕艺术表现,集岭南诗、书、画大家的新创作,对联组画,配以诗词。通过诗词、书法、国画、雕刻等艺术形式,展示当代岭南风土人情。 荷花池位于蘩文馆以北、水帘洞以南、兰薰苑以西、榕荫水道以东,由莲花廊分隔成两部分:西面称沐莲池,东部称浴荷池。浴荷池北端有两座典型岭南小筑,设抚琴台面对,是为晓音室(西)、晓琴室(东)。两室为硬山顶镬耳山墙,三面环廊,砖砌琉璃瓶柱栏河,二重柱布列,中间设茶座。晓音室西由荷曲桥与莲花廊相连。每当月夜,池中水雾缠绕,层层玉盘承金露。若再引得清风送来阵阵幽香,沁人心脾。“岭南秋雨细如丝,水墨云天染碧池。最爱田田莲叶上,晶莹珠露惹相思”,何其诗意!可惜的是我们到这里的时候过残荷都不见了,但是,池边的盆景;也十分赏心悦目。 园内榕荫水道盘绕其间,夹河对生榕树,树枝交长,须根飘拂,形成一片蔽日浓荫。再现水乡独特风情。河上有16座桥,归水桥、眠风桥只是其中之二,连接蘩文馆与四季花坞。 图14 归水桥 此外,粤晖园内还有很多宜人的景点,如三思桥、碧泉茶庄、芥子苑、芙蓉轩、兰蕴苑、藏龙石、虹溪……不一而足,让人流连忘返。 |
转自:http://bbs.roombig.com/read.php?tid=98939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