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晖园游记》 粤晖园是广东东莞的一个新的私人庭园,占地730亩。座落东莞道滘镇。 园主16岁开始做包工头,至今,60出头。积财既多,想与颐和园比一比,搞三里长的回廊,亭台楼阁,花草池湖,移来巨树不计其数。巨树时价,2-40万元,好大手笔。 估计,园的建设费用,以亿元为单位。这样的投资,这样的庭园,管理费用很是不菲。入园票80元,包一场表演,一场电影,一顿午饭,汽车接送,总费用为每人117元。 表演参照深圳欢乐谷的模式,当然规模小多了。搞这样的模式,等于告诉人,园中没有什么看头,明显是自暴其短。 花这么多钱,搞出个“没有什么看头”,令人扼腕叹息。显然是思路有问题:建设最怕清一色,清一色有“一瞥的美”,不耐看。 好在有间幼儿园的老师,带孩子们参观,满园春色,平添许多生气。孩子们很懂礼貌,满嘴“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好”,把人们哄得开心极了。看见每一位阿姨,拖着8名小孩,一串串地走,很养眼。 养小孩跟养宠物,有点类似。幼儿园自带食物饮料,“进出口”的残余物资,搞得满地脏。看来解决脏乱差的问题,还得等再下一代。 阿姨中有一位鬼妹,令人眼前一亮。偷拍还不过瘾,上前搭讪,想跟照一张。她一边说“听不懂”,一边就映了一张。这张照片不能贴出来示众。你想,这里才分配给我10M,贴几张照片就没有空间。 园中也有重重复复的特色,例如用塘水,把土地分割成一个个小岛,三脚桥,把三个岛连结起来。桥中央为了强调对称性,都有一个圆“井”。明知井底就是塘水,游人忍不住,总要探头瞧一瞧。 有一条水边,成长行的都是“多脚榕”。大概是在一棵大榕树的横枝下,垒起土堤,让多束须根入土之后,长粗成多脚,然后把横枝锯成数段,就得到多棵“多脚榕”。然后把“多脚榕”们,又对齐种成一列,想干什么?想做栏杆? 单独一棵,是工艺品,种成栏杆,简直暴殄天物。 建筑、盆景、屋檐都极显心思,单独一个都是珍品,大量珍品堆积在一个小地方,显得粗放,埋没了精华。 我突然想到阿房宫,赋中的一句:“取之尽珠瑙,用之如泥沙......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富可敌国”的心态,是现代园林的通病。无遮无碍、一目了然、千景一式、有驯无野,其中明显令人感觉到败笔。 例如,最后一图的龙头石,孤零零地卧在广场上,显示出“英雄寂漠”的意景,极其震撼。 旁边如果多一棵树、一棵草、一张凳,立即就是败笔。 如果多几块碎石,多一个石碑,上面刻四个字:“离水狡龙”,意境立即高出几层。 借物寓意,本来就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导入论坛收藏分享给好友推荐到圈子管理举报 TAG: 旅游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