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广州石室五仙观六榕寺 |
[游记]游记:广州石室五仙观六榕寺 |
2007-07-24 sina.com.cn |
深秋的早晨,丝丝凉风吹拂着面颊。戴着MP3,随着音乐节奏行进在滨江路上。珠江美景映入眼帘,江面闪动着粼粼波光,沿岸葱翠的榕树垂挂下缕缕丝绦,动情地随风摇曳着。 走过解放桥,见有许多人不断往同一个方向聚集。怀揣着好奇,我来到了中国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广州圣心天主教堂。这是一座晚清时期的建筑,据说是法国建筑师仿巴黎圣母院的样子建造的。1863年动工,1888年建成,主要用花岗岩做材料,所以广州人称之为石室。细读门口的文物说明牌,发现它是在清朝两广总督府的遗址上建立的,因为鸦片战争时我们输了。望着高高耸立的教堂,我的心不禁有些黯然神伤。 教堂屋顶是两座尖尖的钟楼,远远望去,象是上帝之手;走近了,发现教堂很大气,大大的长方型窗户上镶嵌着彩色玻璃,我依稀能辨认出那是几幅圣像图。教堂里传来阵阵祷告声,里面挤满了信徒,甚至站到了门口。白的、黑的、黄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我不由想起了迈克尔.杰克逊唱过的一首歌--《WE ARE THE WORLD》。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聚集在同一方穹宇下祈祷,伴随悠扬的风琴,跟着修女唱很好听的圣歌。唱的,很投入;听的,很虔诚。我的心有种颤动的感觉,仿佛被洗礼了一般。 我不信教,但尊重宗教,对于神秘而浪漫的宗教故事也很感兴趣。虽然对天主教知之甚少,我还是夹杂在信徒中,耐心观看完整套的祈祷仪式,偷偷感受了一下宗教气氛。 离石室不远,就是广州知名道观--五仙古观。 观里面有块碑,刻着五羊的传说:商周时期,五位仙人穿着五彩神服,骑着五只神羊路过此地,见土地丰饶,但生灵食不裹腹,遂命五羊洒下稻穗,仙人飞升而去,五羊化为五座山峰镇守。于是,此处丰衣足食。“此地”便是广州,已有2800多年历史。为纪念五位仙人,人们把此地称作“穗”,又叫“羊城”。城里设观供奉五仙雕像,还有石羊;观内至今还有仙履池,池中红石上留有仙人大大的足印。 五仙观后院坐落着“岭南第一楼”,是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循着窄窄的楼梯而上,楼上有一口硕大的铜钟,也是明代的文物。据说民国以前的老广州,就靠敲打这口洪钟,来提醒百姓一天中何时是晨何时是暮。凭栏远眺,广州老城区的景色尽收眼底。微风习习,我好象能听见遥远的钟声。 穿过古楼,是五仙观的最深处,象个小花园。正中有一块巧夺天工的太湖石,造型像狮子。石下一碑刻着“坡山古渡”四字。原来,这儿在明代是珠江的一个古渡口。可现在的珠江离五仙观已有一公里远了,可见什么是历史的沧桑巨变! 太湖石狮两边还排列着石雕的古代战将和神马,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碑刻竹叶藏诗画。画中竹枝的风骨和竹叶的飘逸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竹叶所藏之诗是三国时期名将关羽所作《咏竹诗》。诗曰:“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枯叶淡,终久不凋零。”云长有此诗?妙哉! 五仙观往北,隔两条马路就到了六榕寺。寺名据说是苏轼改的,因为寺内曾种有六棵繁茂的大榕树。六榕寺兴盛于宋代。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寺内有座塔。比南昌绳金塔大,明九层,暗十七层;外八边内六边。因塔身五彩,当地人称之“花塔”。上到塔内,每层供奉着贴金佛像,近千尊。顶层是根千佛镀金柱,塔顶镶嵌金珠。花塔的奥妙在于每层出入口在不同的方位,象个立体的八卦迷宫,有时莫名其妙找不着上下口,很恐慌,有回不了家的感觉。 平时,眼中的广州,除了殖民化遗迹,便是现代的高楼大厦,没想到一天之内,触摸到2800多年的脉搏,广州竟有如此深厚的历史积淀。看来,广州不可小视啊! 暮色中,回望渐渐隐去的庙宇,心中难以平静!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b0d737010004i454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