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光孝寺游记 |
[游记]光孝寺游记 |
2007-07-16 bbker.com |
因周末的缘故,来进香的人特别多。 光孝寺址本是西汉越王赵佗玄孙赵建德的住宅。三国时,吴国贵族被流放南海,居此讲学,时人称为“虞苑”。因苑中多植诃子树,又称:“诃林”。在正门的背后,仍保留着“诃林”的牌匾。 过了正门之后,迎面的是笑面佛,两边是经典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在笑面佛的两侧,却是神情完全相反的四大金刚。这一简简单单的战位,也蕴含了偌大的人生智慧啊。 走过笑面佛,进来的就是光孝寺的大堂。 在大堂进门的中间,摆放着一只香炉。看到前面不少人都会摸着它走一圈,让我以为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赶紧跟着走一趟。这时,走过来一位老太(右下背包的老太),大声质问这么多围在炉子旁的人,你们这么摸这炉子是什么意思啊?以为马上就可以听到正统的解释了,没想左右一看,人群像做了错事般纷纷散开,于是老太抓着一个就教训一番。原来大多数人还是习惯跟风而不明就里。 寺院的鼓楼,下面是伽蓝殿,供奉的是关公。这倒是我第一次在佛寺里面见到过供奉关公的。 洗钵泉,传说是达摩,在此凿井洗衣钵的地方。可惜现在上顶已经封住,看来是早已干枯了。 大雄宝殿前香烟袅袅,密密麻麻的善男信女 大雄宝殿旁重新修葺过的小石狮。 宝殿后未修葺过的小石狮,好多已经残缺不全。 这里是光孝寺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 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天竺高僧智药从佛教的发祥地--印度带来一株象征智慧的菩提树,就是后面的那棵菩提树,后来中国各地的菩提树都是从此树传开去的。 中国禅宗慧能六祖从禅宗五祖弘忍处得到秘传后,当时即携其衣钵,从黄梅来到岭南隐匿起来。经过长达10余年的隐遁,慧能于唐仪凤元年(676)来到法性寺(即光孝寺)听印宗法师开讲《涅槃经》,恰逢风吹幡动,有两个僧人正为此而争论不休。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这时,慧能走过来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此语一出,便惊动四座。印宗法师知此人非凡,过来相问,果是禅宗法嗣,当即就在当年智药和尚种的菩提树前剃发染衣,并由智光为其依戒律授具足大戒,正式出家。从此开始,慧能六祖成为禅宗南派的创始人。 六祖慧能在菩提树下剃发为僧后,当时的住持法师印宗把慧能的头发埋在这里。后建塔以资纪念。前面的瘗(音亦)发塔高7.8米,呈八角形,七层,每层有八个神龛。 慧能六祖殿,可能由于在装修的缘故,感觉不如其他殿宏伟。 建于五代南汉的千佛铁塔,因抗战的时候房屋倒塌,现在只剩三层。塔的周围全部雕刻了佛像。 这个炉子全身刻满了各种各样的佛的名字。却不知何解。 不知道是何时代遗留下来的佛头像 放生池里面的乌龟,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游在水里的乌龟。 光孝寺里面应该是师傅们住的房子,环境幽静,房子明亮,相对外面大多数人来说……善哉善哉…… 光孝寺的斋堂,风格与之前的房子一样,值得注意的是栏杆中间是完全镂空的,特别而有创意 游览完光孝寺,出来时,发现路的两边比平时多了很多乞讨的乞丐,他们也只有周末的时候才会出现在这里,看来乞丐们也懂得如何赚取最大利益了。 |
转自:http://www.bbker.com/d5476.html40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