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怒江独行游记宝典 |
[游记]怒江独行游记宝典 |
2007-07-16 elong.com |
在不远处的江边,找到一块大石头,坐在上面,望滔滔江水,静下心来,醒了醒大脑,思绪一下子似乎又飘到了很远。两位同伴,在搭着帐篷,看来他们用不着我帮手。 手机有一格信号,不过只能接听不能打出去,听时还不能乱走动,发短信时要把手臂高高抬起才能发出去,没见过吧。 夜晚的星空明亮的一塌糊涂,它让我想起了塔什拉玛干沙漠之夜,以及在北疆从禾木徒步到哈纳斯途中露宿雪山脚下那冰凉透骨的一夜,还有,川藏线上所看到的夜空……在那儿,同样地,有着如此美丽的星空。 四周静的,只有江水的声音,它让人的心情,更加的寂寥,此时的我,是孤伶的。我喜欢把自己抛离尘世,置身一个孤寂的世界,享受这份痛苦的冷寂,似乎只有这样,才知道自己还活着。 夜晚的气候变的冰凉,同伴当中的一位,早早地入睡了,快乐地鼾着。帐篷是单层的,不防潮,湿气太大,我又没带防潮垫,所以这一夜,熬的有点辛苦。想起了两年前,在长白山的原始森林里没帐篷没睡袋的那两个夜晚,同样地痛苦且冰凉着。 我睡着了吗?困意从四处向我涌来,可我感觉到的,只有清醒的冰凉,还有那,一夜的江水声。这一夜熬下来的后遗症,一直延续到了三天后,我到达丽江那天,都没好全,这是后话。 2004-1-11,晴,清晨浓雾,石门关—四季桶—下秋那桶—上秋那桶—(返回)丙中洛—贡山,夜宿贡山县城。 一夜的冰凉,冷落了我的睡眠,活跃了我的思绪,麻木了我的四肢,如果不是那泡尿给憋的不行了,我还不想钻出帐篷。 中午之前的怒江,浓雾蔽日,能见度极差,在九点多钟时还像其它地方的五、六点钟一样。其他两位也先后起身了。吃了点干粮后,我跟他们挥手作别。他们想今天往回走,赶到迪麻洛,然后找向导翻碧罗雪山,走到德钦的永基村(音译),然后再前往丽江。我呢,打算一直往北徒步,直到秋那桶,然后再折回来。 上午9:50,我们分头出发了。但内心有点替那两位学生担心,之前打听到此时山上积雪有一米厚,而且要在这么厚的雪地里走上一个白天,总共要花两三天的时间才能翻过碧罗雪山,也就是说他们至少要在山上呆两晚,就他们这装备,能行吗?有点疑虑。但除了祝他们好运之外,别无选择。驴坛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前浪趴在沙滩上,晒日光浴呢,死不了。 没走多久,就到了四季桶,一个小村庄,这儿有一所希望小学,学校已经放假了。小学旁边的那户人家正在做饭吧,一位大概才两三岁的小男孩,脚步蹒跚地正把外面堆放的木柴往屋里抱,望着他那幼小的身影,都市里的人们,是很难想象这就是他们的幼年啊。 四季桶再北上,在江的对岸,有一个村庄在云雾缭绕中炊烟也缭绕,我更乐意称它为香格里拉。后来得知,它就是五里寨(也叫五里村)。这是怒江一路行来,我见过的最美的一景。整个村寨邻江依山而建,民居依着山势错落有致,掩映在一大片青稞地中,醉人的绿是它的主色调,哗啦啦的江水声,更映衬出它的宁静。而我,是眼前这幅画的唯一一位看客。 走过五里寨,浓雾渐渐散去,能见度好了许多。在10:20时,见路边有一简易房子,当地人告诉我这是为马帮提供补给的地方。我拉住了一位当地的小伙子,向他了解一下此地及秋那桶那边的情况。小伙子能听汉话,但他的同伴就一句也听不懂。小伙子是傈僳族的,叫格前哈,告诉我这儿叫加拿大(音译),吓了我一跳,以为美洲的加拿大搬到中国来了。向他打听有没有外地游客走进这儿,被告知至少这几天是没有人进去,我是唯一的一位。从这儿走半天左右时间,可到西藏境内,但我还是放弃了这第三回走入西藏的机会,虽然察隅是我非常想去的地方。 谢过小伙子后,继续前行,江对岸在悬崖中凿出来的一条小道特别显眼,有点像古栈道,这条小道南行就是通五里寨的,北行就到秋那桶。 一会儿就到了大家常提到的到秋那桶必经的那座桥了。这儿到丙中洛有11公里,有当地农夫车及其它各类车兼营着这儿往返丙中洛的运输,5元/人,等够人司机就开车。有施工队正在修建着吊桥,等修好后,车就可以直到西藏了,现在只有行人可通过的一座很老的吊桥。 走过了那座有点摇晃的吊桥,开始陆续能遇上走出来的出民,她们对我这位背包客,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有人还主动跟你用汉语打起了招呼。问了N位当地人到上秋那桶有多远,得到了N个不同的回答,最近的说只有一公里,最远的说要走几天,我狂晕!这里的山民真可爱! 过桥后,走2公里,就见有村庄,这儿是秋那桶村委会所在地,也就是下秋那桶。村里狗儿随处可见,但都比较友好,没有一只狗对我这个陌生人咧牙咧齿的,可见它们比较有教养,或许是见多了陌生人,不足为奇,也或许它们把灰头灰脸的我也当作畜牲,同类不爱咬同类。 一路上,不时有工人在修路,工具非常的简单,全靠肩挑手挖,我的出现,多少影响了一下他们的工作效率。这条简单的土路,一直通向西藏,可以走到拉萨,再远点,喀什……呵呵。 从秋那桶村委会算起,见到第二座公路桥后(应该没记错吧),就不要再沿公路走了,去上秋那桶,就要右转沿着山谷的小道走(现在有人正在修着通往上秋那桶的机耕道,可过拖拉机的那种路),反正多问当地人吧,不然一旦走错了,你就稀里糊涂地跑到西藏去了都不知。 大桥下面,有人在烧火做饭,在我的大声嚷嚷下,跑出来一位小伙子,告诉了我前往秋那桶的正确走向及路况,还叫我呆会跟他们一起吃饭。我把大背包丢在他们的简单窝棚里,谢过他之后,就轻装上路了。从这儿到秋那桶一直是上坡山路,如果不减负,可能一个小时都走不到。 我是12:13从桥底出发的,12:42时到达了秋那桶村里靠路边的第一户人家,用时半小时,比小伙子说的要四十分钟要短。 这儿的民居都是木房子,走近屋子,向里面的人们打了个招呼,也不管她们听不听得懂。外面坐有一老爷爷,还有一小孩四处乱跑,大概是他的孙子吧,有一姑娘在洗头,还有一老奶奶。那姑娘普通话讲的很好,在丙中洛读过初中,小孩是她姐姐的。我对秋那桶的实地了解,差不多全来源于这位热情的姑娘。 秋那桶有40多户人家,好像以怒族为主,村里有一天主教堂,今天刚好是礼拜,所以呆会她们就要去教堂做礼拜。问那姑娘可不可以跟她们一起去教堂,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松了一口气,有当地人作保镖,我就不用再担心村里四处“狗视眈眈”的狗了。 当地人做礼拜的时间是一点钟左右,出发之前,喝了一杯姑娘端出来的自家产米酒,而我也把包里能翻出来的一些巧克力等零食给了几个小朋友。这里的贫困,像以往我曾经见过的许多中国边远山区一样,让人沉重。 姑娘背着小朋友,叫上我一起向山上的教堂走去,大概十分钟的路程就到了。简易的教堂里已经挤了不少衣着各样的村民,她们对我这个异乡客的出现,显然有点惊异。我也脸皮厚,管不了她们的眼光了,坐在最后一排的板凳上,观察着这些虔诚的信徒。她们在齐声地读着圣经,唱着赞美诗,没想到,一直对宗教保持着距离的我,会在这极为偏僻的地方,强烈感受到宗教的气氛。 教堂里的值日表告诉了我这儿的人们姓氏很复杂(当地人写作青那桶而非秋那桶,不知为何),有高、李、刘、古、胡、张、和、甘、余、赵、罗、陈、初……这么多姓,让人以为到了一个百家姓村庄。不知道她们的赞美诗要唱多久,我一人先走了出来,四处走了下,教堂外面有几座墓,好像是以前的传教者的吧。因担心下午走不回丙中洛,我想我该往回赶了。 秋那桶再往山上方向走,还有两个村庄,规模差不多大。先是干干堂村(音译),村里有小学一座,再上去就是初干村(音译),相距都二十分钟左右的路程。另外在秋那桶对面的山头那边有一个叫贡嘎村的。这儿的作物品种比较少,庄稼就青倮和玉米为主,村里比较多的高高大大的树为板栗,据说还是以前那些外国传教士带进来的。 我一人往回走,少不了要受村里狗群的围攻,我的打狗棍一直没离手,它们也知趣,见好就收,没有像在甲生村的那两只狗那样近距离围攻我,只是远远地乱吠。 13:35,我从教堂开始往回走,14:03到达公路边,14:35到达秋那桶村委会,14:58到达怒江桥西侧。负重行走,中间没作任何休息。网上所说的丙中洛到秋那桶有13公里,那是指到村委会的距离,从村委会到上秋那桶,据我当时的估算,大概还有四公里左右。一路上,天气忽冷忽热,衣服脱了穿穿了脱,痛苦ing。。。奇怪的是,在头顶上还见有飞机飞过,飞哪的航线会经过这儿,去缅甸么?搞不懂。 在桥边休息,问正在忙着建桥的大叔(也就只有几个人在)还有没有车去丙中洛,他说,现在可能没有了。看来只能走回去了,还有11公里,大概三四个小时可以走到,天黑前走到丙中洛应该可以的,体能倒不是问题,但肩上的大背包是我最大的负担。 桥上又走过来一大帮人,他们跟正在建桥的工人们热情的打着招呼,看来早就是熟人了,同为修路工,修的同一条路,认识也不足为奇。我拦住他们问话了,问他们如何走到丙中洛,说是坐车。“还有车坐么?”“当然有啦!” 连忙起身,跟着他们一起上路了,几位都很热情,当中一位还说要帮我背包,谢过他的好意。他们是一大早就从西藏那边走过来的,去贡山县城采购年货,因为里面有不少工人不回家过年,买好的东西就请马帮运到工地,代价是1元/斤,一匹马大概可以驮150斤上下。他们有来自丽江的,昭通的,东川的,反正都远离家乡。 当中有一位去年去过独龙江,先坐车到了隧道那儿,再走两天才到。问他感觉如何,他说江边景色跟怒江差不多,但有一个什么地方的峡谷不错,问他到底是哪儿,说了半天我也没明白过来。他听我想去独龙江,连忙叫我现在别去,不然就算走进去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出得来。过来人的忠告,我是一定会听听的,呵呵。。。。 走了大概一里路左右,真见有一辆农夫车停在路边,我们人多,司机马上就开车上路了。在四季桶,停车装了一车柴才走,到甲生村又把柴卸下,所以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到丙中洛。其中在甲生村等他们卸柴时,我去到贡山二中WC,又被两条大狗围攻过一回,直到我捡起地下的一根大棍子时,它们才逃窜开。一到甲生村就遭狗欺,真黑,此地不可多来也。 到了丙中洛,马上就有车去贡山县城。车快到迪麻洛时,收到那两个学生的短信,说是他们正在徒步,快到迪麻洛了,看来我坐的车刚超过他们,但却没留意到他俩。他们不是说下午开始就要翻碧罗雪山吗?怎么一下子又改变计划了呢?搞不懂,其实丙中洛到贡山这段路也没什么好走的,景色一般,而且一路上在修路,热闹的不行,要我徒步,都没那份心情。 车到县城,入住山丹饭店,窗外就是怒江,可惜无心多欣赏。在多方打听到现在这个季节要走入独龙江,有相当大危险后,我决定放弃。买好了次日早上八点十分去六库的车,车票涨价了,春运开始了。 晚饭就在饭店吃的,餐厅可眺怒江景色。老板娘告诉我,同住饭店的有一位北京过来的游客也在打听进独龙江的情况,找到他聊了会,交流了 |
转自:http://bbsweb1.travel.bjs.elong.com/viewthread.php?tid=3321419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