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春节怒江徒步游记(续)

[游记]春节怒江徒步游记(续)

2007-07-16    live.com

April 04

春节怒江徒步游记(续)

2月20日

7点半,准时退房,坐上杨师傅的车,先到车站附近已经开门的点心店照例来上一碗米线作为早餐,接着上路,沿着怒江往丙中洛出发。杨师傅一直都是跑旅游线路的,接待的自助游的驴友也不少,对于一路的风景他也能给我们一些介绍,人挺不错。路上,我们先来到拉玛登,在怒族语中就是“老虎跳”的意思,那几块石头矗立在咆哮的怒江中,老虎就是沿着这几块石头跳过江的。接着来到了大名鼎鼎的老姆登教堂,来之前真的很难以想象这么偏僻闭塞的地方居然有那么多基督徒,真的来到这里包括后来一路上看到的,才真的让我相信了这样的事实。虽然这里文明程度不高,但每个村子再简陋也都有自己的教堂。几乎全村人都信教,每个周末去教堂做礼拜。这样的结果应该全部归功于当年前来这里传教的传教士,想象当年艰难的路程以及被村民接受的困难,这些传教士真的是无比虔诚。如果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能换来今天的结果,一定会深感欣慰。

中午,来到福贡县城午餐,由于春节的原因,没有几家饭店开门。找了家清真饭店,女主人是个美丽的回族姑娘,这里所有的饭店都没有菜单,直接去厨房看,有什么就点什么。清真的基本都是以牛肉为主,我们要了清真的、红烧的、回锅的,一路坐车消耗也不小,简直是一群饿狼,把所有的肉都点上了。女主人不但动作利索上菜快,而且味道也做得不错。酒足饭饱继续上路,接下来就来到石月亮。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中段3300米的峰巅,有一巨大的大理岩溶蚀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宽约40余米,高约60米,沿着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这个透着白云蓝天的石洞,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石月亮。看上去好像是开天辟地就耸立在那里,在傈僳族古老的大洪水神话中,它就已经存在了。傈僳语称它为“亚哈巴”,石月亮的意思。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希望接近它,然而,它仿佛是留给勇敢者的去处,这里山峰陡峭,道路崎岖,气候变幻无常,没有勇气和毅力是无法到达峰顶的。石月亮的成因,是因怒江大峡谷正处在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接合部,强大的地质应力和迅速上升的地壳,构成了怒江峡谷独特的地质奇观和美丽的自然景色。杨师傅说我们运气不错,他之前带的两个老外,因为天气关系为了看石月亮等了3天都没有看到。

照完相之后,接下来就来到溜索的地方。溜索在怒江来说是当地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相对索桥来说,一根绳子当然更加方便。不过看着一根细细的绳索和脚下奔流的怒江,要体验溜索还真有些害怕。不过既然来了,不尝试一下总觉得有些心不甘。况且这里也算是怒江当地旅游局特别设立的向游客开放的溜索点,安全相对还是比较有保证的。上了溜索,当地旅游局设置的专门陪同溜索的工作人员会帮你绑好绳索,陪着你一起溜过去。我鼓足勇气,紧紧抓住绳索,还没等完全准备好就嗖的一声,速度奇快地滑了出去。只感到耳边风声呼呼,还闻到工作人员手里的纸片和绳索告诉摩擦下散发的一股焦味,当时真怕他手突然磨破一下子松掉,那可真是神仙都救不了。总算安全到达对岸,回来从另一根绳索过,回到原地时,手还紧紧抓住绳索不敢放松,应该还没回过神来吧。大家溜索完得出的结论:绝对比锦江乐园的任何一个项目都刺激百倍。

继续赶路,下一个景点就是赫赫有名的怒江第一湾。这幅经典的怒江第一湾图片随便在google上搜索就能快速找到146,000条,也难怪乎它能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冬季是怒江水流最小的时节,但也是怒江水质最好的时节。蓝绿色的江水清澈、纯净,美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不免俗地爬上“怒江第一湾”的纪念石上拍了张傻乎乎的照片,算是到此一游的证明吧。继续往前就来到了小镇丙中洛,它是怒江自治州溯江而上最北端的一个乡,在藏语中的意思为“藏人的村庄”,从这里沿怒江到察瓦龙就是从古至今赫赫有名的“茶马古道”了。这里也是我们真正开始徒步的起始点,明天,我们将沿着怒江前行去体验当年马帮走过的茶马古道的艰辛。

2月21日

一早起来在吃了碗面条填饱肚子,拿出登山仗,整装后正式开始徒步的行程。今天的目的地是秋那桶,传说中非常美丽的村子。和当年马帮走过的茶马古道相比,现在路况已经大有改善,两年前还修通了公路,现在车子可以一路前行开进察瓦龙,不过如果真的坐车去察瓦龙,一个来回对你臀部的考验可能是让你难以想象的。由于山体滑坡,一到雨季这里泥石流非常厉害,我们一路走过的路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泥石流的威力,所以坐车从这条路进入察瓦龙是既危险又考验你的臀部。

我们经过的第一个村子是重丁村,这里有一个修葺得很漂亮的教堂,和老姆登相比建筑算是更加华丽的。继续前行,走了一长段风景一般的土路后,经过一个大拐眼前出现了一座非常美丽的村落。蓝绿色的怒江水缓缓从村前流过,整个村子几十户人家的房舍错落有致地建在一大片绿草地中,炊烟袅袅,村子背后的雪山在阳光下显得如此耀眼。“世外桃源”这个词突然从我脑海中蹦了出来,简直没有比这个词更合适形容这座村庄的了。“五里村”是这个村庄的名字,据说当年通往察瓦龙的另一条路就是翻过五里村后面的雪山。很凑巧,在这里我们还遇到了央视摄制组正在拍摄茶马古道的纪录片。我们因为徒步的特殊身份也很荣幸地被邀采访,面对镜头,除了“美丽”这样的词,似乎发现自己语言能力弱化了不少,几乎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这个地方。

走过朝红桥,我们继续前进。阳光渐渐变得强烈起来,热辣辣的晒在脸上,这才后悔没有带太阳帽。一路向前,路上难得见到几辆返回的越野车从我们身边经过,看到我们都表示出友好。有的开窗对着我们叫道:秋那桶不远了,加油!还有的则微笑着对我们竖起大拇指。可能是在这样一个宁静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素不相识的人们之间也能这样给予我们鼓励和帮助。下午两点,又来到了一座小村子——尼大当。在村子里唯一一家旅店里点了几个家常菜(非常新鲜,都是从田里刚采摘上来的),大家都饭量大增,吃得特别香。向旅店的主人打听了秋那桶的路线后,休整片刻后启程。下午的太阳变得更加火热,再加上大半天走下来的运动量,热得浑身是汗,肩上的包变得越来越重。真有点后悔没有买轻型包而选择了这个重装徒步包,虽然有很出色的背负系统,但十三公斤的分量可是实实在在压在背上的。走走歇歇看看风景,就这样不紧不慢地,在经历了一段连续上坡路之后,终于来到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秋那桶。这里是个很贫穷的地方,同样有教堂缺破落得很,整个村子几十户人家,也就一户可以专门接纳旅游者的。幸亏到得早,我们一个打前阵的朋友定下了最后一间房间——猪圈上面,没有电而且窗户是几根木条钉起来的,没有玻璃也没用纸糊。不过我们已经很心满意足,吃了他们的“套餐”:炒蚕豆、炒土豆丝、炒青菜和辣椒炒肉片。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吃到这样的饭菜已经让人觉得相当满意了。趁天还没黑,拿出一路背上来的文具用品和字典等,我们找到了村子小学三个老师中的一个张老师家。由于过年学校放假,我们也就放弃了去学校看看,给孩子上课的计划。张老师很热情地接待我们,又是米酒又是点心。村子由于大部分都是怒族,孩子在上学前都不会说普通话,因此学校在一到三年级都实行双语教学,即用怒族语和普通话同时教学(怒族语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大概聊了一下村子学校的教育情况,天也渐渐黑了下来,告别张老师,我们回到住处。

2月22日

由于时间比较充裕,而且这里靠近西部天亮得也比较晚,我们早上9点才出发。先要沿原路返回到怒江沿岸,根据昨天的经验,我们沿着水渠找到了一条小路,才半个小时就走完了昨天三小时的路程。神清气爽,第二天的徒步开始了。耳边怒江水湍急的水流声伴随着我们的脚步声。从秋那桶再往察瓦龙方向去几乎就很少有游客了,大约有走了半个小时,我们在一个小村子遇到一辆返回的越野车,告知我们这里就是云南境内最后一个村落了,向前就要跨过滇藏边界到西藏才有村子。告别了越野车的一行人,我们继续今天的徒步。正因为这里几乎没有人家,怒江的水变得更加清澈,峡谷两岸的风景也更加迷人。因为天气的晴朗,抬头远望,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清晰可见。

中午时分,在拿恰洛找到一户老乡家,借热水泡面,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大约20岁左右的样子,很热情地给我们泡茶、送点心。白天,家里只有女子在,男子都进城去赚钱了。在农舍门口找了处比较干净的地方,美滋滋地吃起了我们丰盛的午餐——方便面、午餐肉罐头还有榨菜。半天下来,大家都又累又饿,正吃得津津有味时,这一家养的大黑猪也闻香而来,把我们两个女孩子吓得。不过,那家倒是有只很可爱的小狗,虽然总在我们周围走来走去,但倒也不上来打扰我们吃饭。饱餐一顿后,终于包又减负不少,装满了水袋和水壶,向那个女孩子表示了谢意,还送了巧克力。

走在这样一条幽静的小路上,也许你不会想到,这里就是曾经著名的“驼峰航线”路径地。半个世纪以前,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中美两国人民并肩抗击日本法西斯,由此展开了一场特殊的较量,开辟了一条被称为“驼峰航线”的国际战略空运通道,当时投入飞机2000余架,在云南至印度汀江开辟了世界航空史上最惨烈的一条“死亡战线”,为中国抗日战场运送80余万吨军用物质,其间,共有609架飞机坠毁、近2000名飞行员牺牲。至今仍有许多坠机残骸散落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一带。在中国抗日航空烈士的三十块纪念碑的六十面上,一共刻着三千三百个烈士的名字,其中有二千二百个美国人。今天,当我们走在这条路上的时候,也许很难感觉到当时战争的惨烈,不过还是很想能侥幸发现一片坠机的残骸。

一路想着,看着,不知不觉前方先行的朋友通过对讲机告诉我们这次的目的地滇藏边界到了,再往前就进入西藏了。由于时间限制和大雪封山的关系,我们无法徒步到达察瓦龙,无法全程跟随当年的马帮走完茶马古道,不过,这一路还是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当年马帮穿越茶马古道运送货物的艰辛。在滇藏边界的林管所休整后,我们开始返回,晚上8点终于回到尼大当的何老师开的旅店。尼大当的村民有怒族、傈僳族、独龙族和藏族。晚上,藏族热情的村民还在旅店院子里举行了篝火晚会,很是热闹。

2月23日

今天是徒步的最后一天,路线就是从尼大当返回丙中洛。在何老师家把包里剩下的所有干粮全部拿出来作为早餐消灭干净,9点出发。储存了一夜的能量,再加上一早新鲜的空气和舒适的温度,一早走起来特别轻松。一个小时后来到朝红桥,先沿着茶马古道进入五里村,走进这个世外桃源看看。

油绿的草地,炊烟袅袅的农舍,赶着牛群的孩子,远处的雪山,只听到脚下小桥流水的声音,让人想躺在草地上静静地,就这么一动也不动。

原路返回,走过朝红桥,顺着来时的路向丙中洛前进。这一段相对游人较多,很多都是驾车的。一对北京的老夫妇让我印象深刻,他们两人驾驶着标致307从北京一路开到这里。看到我们徒步一族,老夫妇显然也很动心。询问了我们前往石门关的距离后,两人决定把车停在路边,在我们精神的感召下徒步一段。

吸取了从秋那桶返回的那段路程的经验,在返回途中,我们也找到了一条沿着水渠的捷径,虽然比较难走,而且在穿越农家时还遇到了很凶狠的看门狗,但相比去的时候,我们还是节省了不少时间抵达丙中洛。

按照计划,我们搭车赶到贡山并买了第二天前往六库的车票。根据网上旅友们的功略,我们住宿车站对面的山丹旅店,旅店的晚餐也很不错,不但味道好而且价格也很公道。贡山县城很小,也就一条主干道,沿街逛了一会儿,买了些水果和第二天的早餐。由于这里不产水果,都是从外面运进来,水果不但品种少不新鲜,而且价格还特别贵。面包倒是不错,街边有两家面包房对面对开着,面包个头大,价钱也特别便宜。溜达一圈也遇到几个老外,穿着便装,看上去好像在这里已经住了一阵了,还挺羡慕他们有这么长的假期可以随心所欲想到哪里都可以。回到旅店,舒舒服服洗了个澡,躺在床上看电视,感觉好像重新回到了现代社会,但心里倒有几分怀

转自:http://netprudence.spaces.live.com/Blog/cns!B6226D8A5DAC794F!464.entry37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