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怒江游记

[游记]怒江游记

2007-07-24    202club.com

怒江游记

怒江之行前做了许多功课,发觉还是相当有用的,这一路我们基本是按照预定计划走下来的。人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而我们三个女人却成就了一次怒江之行,而且是绝对难忘的旅行。

2月21日 上海 --- 丽江
下午2:50分的飞机经停昆明到丽江。到达丽江机场已经快20:00。搭乘机场大巴30多分钟后到市区,但并不是古城。到丽江,除了公事,实在没有任何理由不住古城。尤其是对我们这种背包客,当然直接去找客栈住下了。可是,机场大巴下来还需要打的(6元)到古城。我们找了一家“润东客栈”住下了。在酒吧街找了家叫“水上楼”的店坐下打算好好慰劳一下自己的五脏府,可是很失望的是这家店的菜做的不是太可口。在草草解决温饱后,去见了在网上认识的“牌坊过落客栈”的老板和他别致的客栈,只因他也是个爱好旅游的人,而他的客栈更是许多旅者的集散地。
在他那错落有致的院子里,围着火堆,和一帮不认识的朋友聊天真是件快乐的事。也因此碰见了刚从怒江一个人游玩回来的长沙女孩。她的资料对我们相当有用,她的描述更让我们对这次的怒江之旅翘首已盼了。

2月22日 丽江 --- 大理 --- 六库
早上8:00汽车准时发车带着我们的期盼去大理,也正式开始了我们长途跋涉奔命怒江的“车上之旅”。3.5小时左右可以到大理下关。这一路,我基本处于昏睡状态。据说这一路上还是挺有风景的。我们的中饭是烘山芋和牛奶,然后又搭1点左右的中巴去六库。据资料说,从下关到六库要7小时的路程。不过司机会根据坐车人数的多少决定是否走高速,这样可以节约时间。通常,人数还可以的情况下,司机会让乘客凑分子,均分高速过路费。我们这次每个人被要求再补6元,基本也没人会拒绝,谁都想早点到的。其实走高速也只是最初的一段,一个多小时,然后都是高高低低的土路。遇上下雨可能会麻烦些。
其实到六库只用了大约5个小时,比传说的7个小时好很多了。到了六库明显感觉气候上升了。我们在六库主要大街的尽头靠大桥处找到了一家“经贸宾馆”,价格便宜,设施一般,可是安全绝对成问题,它的二楼还设有卡拉OK,逼得我们不得不在晚上9:00的时候费了好大劲,最后搬出要找警察才要回了押金去找新的住处。好在知道对面就有家国税宾馆,门口有亲爱的解放军叔叔把守,觉得安全多了。三人标间三星级别150元,虽然是我们这次旅行最奢侈的花费,但是安心不少。出门在外有什么比好好睡觉补充体力更重要的呢!

2月23日 六库 --- 贡山 --- 丙中落
又是一个顶着星星月亮赶车的早上。昨天就买好了直接到丙中落的车,早上6:20发车。原本以为会在六库碰到一些到丙中落的同道者,可是一上车就明白了,这一路估计不会有同行的人了。看来丙中落还真是个游人稀少的地方,至少在这个季节。车子开出没多久就开始沿着怒江边走了,这一路美丽的怒江将一直伴随我们的左右。天蒙蒙亮时居然开始下起雨来了,在蒙蒙细雨中,我终于看到了幻想已久的怒江。这个季节的怒江一点也没有暴躁的脾气,相反,特别温婉,而且碧绿碧绿的。蜿蜒的江水缓缓流向远方,两岸群山高耸,还时不时被金黄的油菜花和碧绿的农作物点缀的色彩斑斓,美丽极了。我们在下午1:00到贡山。虽然是长长的6,7个小时的路程,但有美景相伴,时间也过得飞快。
我们的票虽然是买到丙中落的,可是司机到了贡山就叫我们换从贡山到丙中落的专线车了。估计他看到只有我们三个人去,也不高兴跑一趟了。离最近的发车时间还有1个小时,我们正好找地方解决午饭问题。
从贡山到丙中落大约需要1个半小时,路况还算好,不过当地的小巴经常超载,车厢卫生也比较糟糕。因为道路维修,我们的车正巧被堵在怒江第一湾。乘着堵车的一小会儿时间,我们赶快下车猛按快门,因为我们被眼前的美景完全慑服了。真是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怒江居然在这里打了个大湾,而且江水是绝对失真的绿,以至于看到相片的朋友都以为是刻意调的色呢!
从镇上走到丁大妈家还需要半小时的路程。经过了三天的长途奔命,我们终于看到了丁大妈亲切的笑脸,还有到现在我还是念念不忘的狗狗“花花”。现在是怒江的淡季,我们在大妈家只遇见了独自旅行的凯子,一个特别斯文可爱的男孩。凯子是早上到的,已经去了被称为丙中落最美的村子的秋那桶。
乘着天还亮,凯子和花花带我们在丁大妈家附近逛逛。原来丁大妈家就在怒江边,猜想这是她家成为当地旅游集散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吧!可以坐在大石头上看着温婉的碧绿的怒江水发呆,绝对是一种享受。
晚上我们吃的是丁大妈家的农家菜,还算对胃口。不过就是肉少了点,蔬菜居多。晚饭后的火堆和青稞酒把我们的心烘得暖暖的。大妈和在她家帮工的小伙子陈志刚还唱藏族歌,教我们跳藏族舞。我们也是彻底抛开了城市中烦琐的纷争,尽情的放纵。真是美好的一夜,带着满足我沉沉的进入了梦乡.

2月24日 怒江第一湾 ----- 溜索 --- 桃花岛
早上吃完早饭,我们就等着去溜索。丁大妈家沿江的地方就有一个地方可以溜索,丁大爷和另一个老乡答应帮我们。我们一行六个人再加两条狗来到江边。怒江水还是一样的碧绿,依然波澜不惊。溜索是以前当地人过江的方法之一,迅速,相对也安全。它是由一头高一头低的两根铁索,利用滑轮过江。当然,滑之前必须把自己绑得牢牢的,如果掉进江里去的话,肯定是有去无回。老乡先滑到对岸去,因为我们必须打来回,对岸也需要人帮我们绑绳,挂滑轮。我们来到溜索旁才发现江面的距离其实很宽,而且铁索两头的高低落差也相当大,然后看到老乡就那样随便把自己绑几下滑过去,速度又惊人的快,我们几个女孩子这才害怕起来,刚才那股蠢蠢欲动的兴奋样儿早飘到天边儿去了。凯子首当其冲被“五花大绑”,他还要自己拿把草降速。这降速不能太早,否则到不了对岸,又不能太晚,否则就撞上山崖了。不过看他一溜烟的过到对岸去,好象也不是太困难。我实在不想错过这样的刺激尝试,所以第二个上阵了。幸运的是,我还不需要用草降速,因为人比较小,冲力也相对小,对岸的大叔可以将我抱住。这样就觉得放心不少。我只要注意不要去用手抓铁索就行了。当我滑行至江心的时候,感觉特别好,眺望远山,心情好极了。可是到对岸时,我还是忍不住用手挡了一下滑轮,因为速度实在太快了,下意识的反应就是用空闲的手去降速,还好,只是擦破了点皮。最终,我们四个都溜了索,也算是战胜自己的恐惧心里吧。
在镇上吃得中饭,然后搭了辆车再次来到怒江第一湾好好看看。这会儿,我们停在了最佳的位置,也就是观景台这里。正午艳阳高照,怒江水闪着光,还是不可思议的绿。那个大马蹄绝对是大自然的神奇。江对面的村子其实是有办法过去的,但是我们实在没有时间。想象着那里一定特别宁静安详。
今天最后的一个目的地是桃花岛。其实桃花岛的桃树很少,而且这个季节还没有开,但是据说桃花岛上的沙滩特别的软,没有污染。从丙中落镇去岛上,我们走的是一条小道,过了一座吊桥就到了。亲密接触怒江水和远看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江水非常清澈,但是那种绿色却真实许多。细沙也正如传说的那样柔软。我们在一阵嬉戏后都躺下来享受日光浴了。凯子拣了许多好看的石头,说是要带去给他的朋友做纪念。我们一看他的“收藏”就忍不住下手哄抢起来。结果三个女生都开心的得到了不少战利品。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口渴的厉害,于是敲开了一户人家。大爷非常热情的请我们吃水果喝茶。闲聊之中发现这里的人们生活还是不错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贫穷,而且他们也非常满足现在的生活。城市中的纷争与他们无关。
这一天下来,汗也出了不少,可是大妈家没有淋浴,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用盆洗澡的时光。美好快乐的一天总是那么迅速的过去了,一转眼又是晚上了,完饭后我们依然围坐火堆旁烤火聊天。在大妈家帮工的陈大哥是个很热心的人,他听说我们明天要去秋那桶就自告奋勇的要送我们过去,因为他就在离桥头不远处拉沙石。我们还跟着陈大哥学藏族跳锅庄,虽然跳得不是很漂亮,但一听到他们唱歌,我们的脚就不自觉得发痒。藏族同胞天生就是有音乐舞蹈天分,一首歌他们还重新编排,用普通话来唱。我们真是自叹不如啊!

2月25日 秋那桶
早上吃完粑粑,我们就搭陈大哥的车向秋那桶进军。这条路绝对是挑战车技的一条土路,坑坑洼洼的厉害。这两天天气还算好,如果遇上雨季,不知道这条道怎么开。一路颠簸到一个叫“石门关”的地方,陈大哥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著名的景点,很多人都要到这儿来拍照。我们于是也停留一会儿,留下几张。陈大哥还告诉我们对面的山上有两个藏文,他也不知道那两个是什么字,因为两个字刻在很高的山崖上。不知道当时刻字的人是怎么爬上去的。
我们继续上路,在拐过一个弯道时,我们被眼前的景色完全慑服了。真得是美的难以形容的田园风光!这个叫“五里”的村子只有十几户人家,坐落在两座高山当中。阳光需要在十二点之后才能照到这里。而现在正是五里一天中最美好的清晨。炊烟袅袅,青山绿水,还有整片齐刷刷的深绿色的青稞。那种宁静安详是我们这些所谓的城里人在城市里永远都感受不到的。我们尽情的消耗着我们的胶卷,恐怕漏下哪怕是一点点的美景。现在想来,真得有些后悔,应该在那个村子住上一天,过足了隐才不会觉得遗憾。而且我坚信五里在一天中的每个时辰都一定美得让人心醉。
恋恋不舍的离开五里,陈大哥又栽了我们一程,直到朝阳桥桥头,那是车能够到达的最远处了。目前进入秋那桶的桥是只能供人或牲口走的木桥。我们也看到许多工人正在旁边修一座新桥,据说今年六月就可以修完,那么车辆可以通行了。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徒步后来的人也许就无法体验了。庆幸的是慢慢长路怒江始终伴随我们左右。在这里,怒江的颜色比较接近于真实,阳光照射下来,江面波光粼粼,煞是好看。我们速度很慢,边走边聊,边看边吃的,只是觉得这路似乎没有尽头。停下来向路过的行人打探,他们总是腼腆的说不远了。也许对他们而言,根本没有我们这样急功近利的心情,也没有太多时间的观念。
经过森尼打拉大桥再往前走就会看到村委会。因为已经知道这里并不是真正的秋那桶,我们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也就不感到兴奋了。我们稍做停留继续向前走。午饭是自带的干粮。可能是正午时分,路上遇到的人不多,倒是时常遇见忠心耿耿看家的怒狗对着我们吼叫。阳光非常好,天气异常炎热,在快到秋那桶前有一段上坡路,走得我们快累趴下了。唯一的目标就是在远处的一幢木屋,我们估计那里就应该是上秋那桶村了。我们很幸运的遇见了余大叔,他可是老旅们到这里要找的名人,主要是因为他很热心,可以做向导,而且还是丁大妈的弟弟。余大叔正准备放马去,他让我们去找他家,说他媳妇在家的。我们被指引的是一条小路,挺难爬的。但是一到上面我们就立即傻掉了。这里的田园风光才是真正的风景。三个人的快门拼命的按着,惟恐自己拉下最好的一瞬间。亲爱的狗狗看到我们这些不速之客,还是不客气的叫着,可是我们哪管那么多,边走边拍。
终于找到了余大叔家,他媳妇热情的让我们进屋,给我们茶喝。当时那杯茶感觉真的象甘露一样,特别解渴。我们也实在坐不住,迫不及待的又到外面逛去了。走在乡村的小路上,满目的翠绿,远处又有隐约的雪山。在这里享受阳光的洗礼真是人生一大乐事,而且完全免费!我们没有打算住这里,所以只能稍作停留就要动生回丙中落了。余大叔一定要送我们一程,他边走边说。虽然他是这里的森林管理员,但是他很关心当地小朋友的读书状况。他向我们说了许多这里的孩子因为穷读不起书的情况。我们几个都暗自下决心,有能力的话一定寄点钱,学习用品什么的给这里的孩子。在下秋那桶我们还探望了一个叫李根祥的当地人民教师,是游牧人的一个网友所托。他们来这里时是住在他家的。老人身体看上去还不错,总是笑着,不太说话。
我们在下午5点左右走到了桥头。非常幸运的碰到了一辆车,可是却是辆装塑料垃圾的车。我们惟恐后面再也搭不上车了,硬着头皮坐在了垃圾堆里。结果一路真是辛苦极了。车子颠簸不说,坐在垃圾堆里还时常担心被虫咬。结果,我们中的一个还真不幸,第二天发现遭了跳蚤的毒手,奇痒无比。
回到丁大妈家,碰到了一帮人寿保险的人。大家一起吃的晚饭,我们迫不得已和他们喝青稞酒,还尝试了如何喝傈僳族的同心酒。我们还算聪明,乘清醒的时候就去睡觉了。那帮人据说后来喝醉了。看来青稞酒还是挺厉害的。

2月26日 丙中落 --- 六库
早上必须搭8:30分的车从镇上去贡山,这样才能保证在天黑之前回到六库。经过两天的游玩,我们好象都挺累的。从丁大妈家到镇上走都走不动,还好总算没有错过那辆快要开走的班车。8:30应该是最早的一班。昨天喝酒喝得迷糊了,把眼镜掉了,早上也找不着。我想也没办法再耽搁了。没想到,在我们坐上车的一刻,竟然看到陈大哥气喘吁吁的赶过来,手里拿着我的眼镜。我真的太感动,他居然赶了我们花了半小时的路程追来给我送眼镜。当地人真的非常淳朴。
再次经过第一湾,我的眼睛竟然不太敢看了,恐怕太恋恋不舍这样壮丽的景色。到贡山10:00过。离下班开往六库的车还有一个半小时,我们就找了些东西吃。在中巴车上,我们又遇到了好心的大姐,她和她丈夫承包了这辆车。我们问她书上说这沿路可以看到一些著名的景点,比如江心松,石月亮等,到底在哪里,她说到时会叫我们看的。我们开心得要命,事实证明,如果没人提醒的话,我们肯定是找不到的了。尤其是那个江心松,其实就是一棵小树苗在江里的一块石头上。
这一路我除了时而清醒看一眼窗外的景色外,其他的时间都在打瞌睡。前两天都是起早贪黑的,我的身体非常疲劳了,一逮着机会眼皮就耷拉下来了。我们是在下午5点多到六库的。由于路上和在丽江古城的“牌坊过落客栈”的另一个老板“阳光”一行一直保持联系,虽然不能同游丙中落,但能在六库碰面也算一种缘分吧!在天黑的时候和他们三人碰的头,大家在一起吃饭也特别有劲,互相猜年龄,工作什么的。明天他们出发去丙中落,而我们又要顶着星星月亮起早赶去腾冲的班车。出门在外,遇到象凯子,阳光那样的人真好,虽然初次见面,却好象已经是老朋友了!

丙中落值得用“世外桃源”来形容,因为它的美丽,从容和安详。很庆幸我们去的时候没有纷踏而至的游客,而且那几天太阳一直伴随着我们,让我领略到了心中最美的

转自:http://www.202club.com/chat/dispbbs.asp?boardID=4&ID=727942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