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村——广州大学城”骑行攻略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东南部,选址番禺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规划范围 43.3平方公里。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 ,距市桥约13公里 ,距广州新城约17公里 。 广州大学城是国内一流的大学园区,是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是“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新城市。 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城市发展规划“南拓、东进”的位置上,在城市空间发展关系上,其选址正好位于广州的南拓轴上和都会区中,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城市功能互动,提高广州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在产业空间发展关系上,位于以it产业为特色的广州新兴产业轴上,通过轴上的产业实体互动,形成“学、研、产”一体化的城市创新基地,有利于知识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广州市的综合竞争力;在交通区位上,位于“广州高速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普通道路交通、宽带网络信息交通”四位一体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中,大学城的多元交通需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在文化区位上,附近既有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近代史迹文化,又有以余荫山房和宝墨园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岭南园林文化,还有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广州生物岛为标志的现代岭南生态文化,内有古建筑博物馆,更有广州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周边地区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广州旅游网络体系中,广州大学城正好处在“三线一中心”的东南水乡旅游线上,校园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将使广州大学城成为广州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广州大学城现有10所高校进驻。 2004年9月第一批约4.5万名大学生已先行进入大学城, 2005年9月后在校学生人数为10万, 2008年大学城全部建成后总规划人口预计将达到50万人,相当于一座中小城市。 黄埔村,位于广州海珠区新港东路琶洲国际会展中心附近。黄埔村古港是华侨经商出洋的始发地、清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近代中国国际贸易的策源地。 黄埔村内曾有“一殿、两庙、三宫”,分别是:雄圣殿、华佗古庙、侯王古庙、玉虚宫、三圣宫、天后宫;另外还有34间祠堂,可惜因种种原因,这些珍贵的文物古迹已遭毁坏,现存的玉虚宫及18间祠堂大部分也已破败不堪。村内古建筑独具岭南艺术风格:木雕、石雕、砖雕和灰雕随处可见。其中胡氏宗祠建于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历史,比陈家祠还要早一百多年。祠堂不大,占地约500平方米,但在黄埔村中算是保存得不错的了。堂门前石雕龙、凤,祠堂内有陈列馆,随时开放、免费;院子里有幅壁画,画的是黄埔古港的繁荣景象。二楼有些图片和文字,主要介绍了黄埔村的历史、名人、景观等。堂内有几幅保存完好、颇具邻南特色的木雕,其中一幅雕的是邻南六大佳果,分别是荔枝、石榴、香蕉、菠萝、杨桃和木瓜;还有一幅雕的是一鸟一兽,兽叫四不象(像麒麟),鸟名雕。还有一幢日本风格的小楼也颇具历史。 余荫山房,又名馀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南村镇东南角。始建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同治十年竣工,距今133年,以“小巧玲珑”的独特风格著称于世,赢得园林艺术的极高荣誉,为广东四大名园之一。 余荫山房布局精巧。它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三亩之地,布成咫尺山林,造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幽深广阔的绝妙佳境。通过名工巧匠的精雕细刻,使全园的文饰做到丰富而精致、素色而高雅,给人们一种恬静和雅淡的美感,如置身于“波暖尘香”之中。进入写有“余荫山房”的正门后,过厅堂,穿竹径,便到山房的花园门。门旁有对联一幅:“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正是此园点题之句。 余荫山房园地虽不足2000平方米,但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园景可分为东、西两半部,西半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池北为主厅深柳堂。堂前庭院两侧有两棵苍劲的炮仗花古藤,花儿怒放时宛若一片红雨,十分绚丽。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是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隔莲池相望,有“临池别馆”呼应,夏日凭栏,风送荷香,令人欲醉。 东半部的中央为一八角形水池,池中有八角亭一座,名“玲珑水榭”,原是赋诗把酒、吟风弄月之所,有丹桂迎旭日、杨柳楼台青、腊梅花盛开、石林咫尺形、虹桥清晖映、卧瓢听琴声、果坛兰幽径、孔雀尽开屏之八角玲珑。水榭东南沿园墙布置了假山;水榭东北点缀着挺秀的孔雀亭和半边亭(来薰亭)。周围还有许多株大树菠萝、腊梅花树、南洋水杉等珍贵古树。“来薰亭”半身倚墙而筑,“卧瓢庐”幽辟北隅,“杨柳楼台”沟通内外,近观南山第一峰,远接莲花古塔影。东西两半部的景物,通过名叫“浣红跨绿”的拱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此外,余荫山房南面还紧邻着一座稍小的瑜园。瑜园是一住宅式庭院,建于1922年,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所造,底层有船厅,厅外有小型方池一个,第二层有玻璃厅,可俯视山房庭院景色,现已归属余荫山房。两园并在一起,起到了辅弼作用。 【集合时间地点及骑行路线】 广州大道客村立交桥脚,周日上午9:30-9:40(注:从客村骑行至大学城约需50分钟)迟到自行追赶大部队。 路线一:客村立交-赤岗-新港东-琶洲-黄埔-新洲(码头)-长洲(深井或黄埔军校)-广州大学城-小洲桥-官洲桥-生物岛(官洲)-仑头-赤沙-赤岗-客村 路线二:客村立交-赤岗-江海大道-新窖南路-华洲路-瀛洲生态公园-广州大学城环城(原路返回) 路线三:客村立交-赤岗(赤岗塔)-江海大道-龙潭村(纶生白公祠含“乐善好施”牌坊)-新窖南路(古海岸遗址)-琶洲(琶洲塔)-黄埔村(黄埔古港遗迹和黄埔村早期建筑)-新洲(码头)-长洲(深井或黄埔军校)-广州大学城(仿古建筑博物馆)-新造(码头)-南村(馀荫山房、愉园、黎氏宗祠、植地庄抗日战役纪念碑)-化龙(屈大均墓(包括八泉亭、屈氏宗祠))-大石(码头)-工业大道(南洲花园)-广州大道-客村 【行程计划】 从起点出发(附广州大学城图),大学城外环总长约18公里,骑行约需1小时;中环总长约10.4公里,骑行约需半小时,请参加的朋友自行选择。 【活动规则】 1、 以团队方式完成,队长根据起点、终点以及相关路线要求,制定行进路线以及行程安排。 2、 本活动以拉练、磨车为主,强度不大,但主张“学会放弃,享受户外”。 3、 选择路线务必避免高速公路、高架桥等“禁止自行车通过”的路段,同时请遵守交通规则,安全第一。 【装备要求】 1、个人装备:结实的自行车、双肩背包、骑行鞋或平时穿惯的运动鞋、防晒油、遮阳帽、手机(带好备用电池)、毛巾、对讲机、口罩等。 2、个人药品:十滴水、藿香正气水、跌打药、止血贴、凡士林等; 3、个人食品:沿途有水有食物补给,但不建议在中途过多暂停,FB除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备一定的食物。 【特别说明】 1)沿途路面状况较复杂,有些路段人多、车多,参加人员要反复不断地提醒自己注意安全!团队队员要相互帮助,同时活动中每位队员应该有充分的自助意识。 2)如骑行过程中感到身体不适需要下撤,请报告队长,队长应记录每位队员的行进情况,并在完成后向召集人告知队伍内每位队员的完成情况。 3)建议每个队伍准备一份地图,出发前勾画好路线,然后按路线行进。 【费用标准】余荫山房门票12元/人、新洲码头过渡1.5元/人车、新造码头过渡1元/人车,集体腐败另计(黄埔村内的艇仔粥2元/碗,油菜5元/碟)。另请准备个人购买食品、饮料、打车回家的钱。 附: 广州大学城交通指南:http://www.gzdxc.net/zn00.htm 广州大学城地图:http://www.gzdxc.net/larg.htm 活动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