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坐落在广州市中山七路,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至二十年(1890-1894年),总面积为一万五千平方米,是广东唯一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装饰最精美的合族宗祠建筑,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姓合资兴建。陈氏书院是由大小19座建筑组成的艺术建筑群,其中主体建筑6400平方米,规模宏大,厅堂轩昂,又是一组“阔五间、深三进”院落式的大型建筑群。建筑组合之间庭院相隔、廊虎穿插。整座建筑规模宏大,厅堂轩昂,庭院幽雅。陈氏书院集岭南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在内外构件上巧妙地运用木雕、砖雕、石雕、陶雕、灰塑以及彩绘、铜铁铸等装饰艺术,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俗,又具有中国南方建筑的鲜明特色,技艺精湛,题材广泛,造型生动,形象传神,因此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一颗明珠”。 1959年,陈氏书院被辟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负责搜集整理、保藏研究、宣传展览广东历代民间工艺品。共设展厅十个,展览面积约一千八百平方米,常年展出陶瓷、刺绣、雕刻、剪纸等广东各类民间工艺珍品。 1988年,陈氏书院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颁布为“羊城十大美景”之首景。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陈氏书院分别被定为广东省和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