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功武村绵延香溪绕古堡 景区游记

[游记]功武村绵延香溪绕古堡 景区游记

2008-06-10    6tour.cn

功武村 绵延香溪绕古堡

游记类型: 【游】

日期: 2005-01-14

■ 影像笔记

这里有香溪、古堡、老人和他们恬静的生活,在吃了一餐“功武萝卜”炒牛肉,和跟一个年近50才成婚的老阿伯聊了一阵后,再看着眼前这一切,我真的眼红了。恬静的生活里有点点苦涩,但也有如“功武萝卜”的清甜可以回味的东西,生活也就那么简单而真实地展现给我们了。

■ 寻迹找踪????

从珠江摇橹西进广州芳村的大冲口涌,两岸既可见绿树红花,又可观繁华商贸,再行两里水道,但见湖泊花园之中,一片古老优美的清末建筑整齐矗立,这里是广州芳村的聚龙古村。

■ 地方志:根系龙门 功在于武

功武村位于惠州龙门镇辖下的沙迳镇,毗邻增城。建村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村人皆姓廖。廖氏因南宋末年祖公到增城为官而迁至广东。廖氏子孙颇有出息,历代皆有子孙担任官职,而前期以武职居多,于是以“功在于武”自我定位,取名“功武”。九世以后,后辈官职由武转文。广东廖氏家族多有“根系龙门,叶茂广东”之说。

■ 小村纪事

????美味不过功武萝卜

到达沙迳,已是近午时分,当地人指路说牌坊对面隐在住房里的馆子风味尤佳,依言摸上门,点了一碟萝卜炒牛肉,一碟蒜茸油麦菜,果然是说不出的鲜美。那萝卜简直让我对萝卜的味道改观,完全不似一般白萝卜的气味浓重,取而代之是一种淡淡的缭绕的清香,并且入口绵绵软软,化后满口甘甜。连普通的油麦菜,亦有着市区蔬菜不能比拟的新鲜翠绿,咀嚼出来的味道让人心悦诚服,一致认同有蔬菜的清甜。

及饭饱茶足乘摩托进村,经过整片萝卜地,才猛然忆起大名鼎鼎的“功武萝卜”产自于此,难怪味道不同凡响。

言及萝卜,据当地长老说,稻谷、甘蔗、黄豆和萝卜曾是功武村的四大知名农产品。因功武村地势较低,以往有两年一次或三年两次洪水浸村的规律,水退后肥沃的沉积土留在田地里,为农作物提供不可多得的天然有机肥料。而当地以沙质土壤为主,较疏松透气,特别适合萝卜和黄豆生长。加上南方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农作物生长如有神助。村民说,种下的萝卜基本不用施肥,就在开花时浇一次尿水,夏秋季间播种,约两个半月一造成熟,秋冬季收成,一亩田收一万斤萝卜不是问题。看到我们露出诧异的表情,长老说,一万斤还只是一个保守的数字,丰收的话产量就更高了。

功武萝卜是出了名的好吃,特点是个头不大,稍煮一下即熟,软且甜。而功武村的蔗糖生产在龙门曾经赫赫有名,民国期间,村里有十三座榨糖的土寮,龙门糖烟酒公司常年驻守功武,就是为了第一时间收购到即榨的蔗糖。后来甘蔗和黄豆在割资本主义尾巴时被割掉了,剩下今天的功武萝卜,因较少加工外流,固名气亦主要在当地流传,外人所知无多。

????四百年的五宅古堡藏的全是故事

受附近香溪堡开发旅游影响,如今五宅古堡已成为功武村的主要标志,两尊炮停在古堡前的场地,村民就在古堡前摆卖一些土特产,记者忍不住馋,买了一些花生馅的炒米饼来尝,竟是十分松化酥香。

言归正传,五宅古堡身世多舛,在功武村历史发展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堡建于康熙六年,迄今有四百年历史。这五宅古堡足有四层楼高,青砖砌墙,红泥粘合,石灰填缝。外观方方正正,每层每室只开极小的洞口作为窗户,因而外面看到石砌的古堡被封得严严实实,台阶导向小小的门洞,无门。相传碉楼曾有木厚数寸的两扇门,一爿门需两人方能抬动。岁月在灰白粗砺的墙面上刻下走过的痕迹。

故事一:防洪 古堡里住得下整村人

建古堡的原因,一为了防洪,功武村地势低,碉楼是全村唯一的制高点,洪水来时村民搬到高处避水,碉楼是最好的选择;二为防外地人防打劫,旧时政局不稳,遭遇袭击时,村里人便只能凭碉楼的居高临下来进行防御和守卫。

入内,碉楼每一层空间都被分割为多个小房室,据说古堡住得下整村人,清代壬子年间,洪水淹了村子,村里人就是挤在碉楼里度过了艰难时期。卖炒米饼的老伯说,后来有一次水淹到屋檐底下,也是依靠了碉楼才渡过难关。

????故事二:防御 里应外合的突围传奇

功武村也曾经历过人祸。由于世代富庶,为有名的“地主村”,仇富心理古来有之,因而周边地区一直对功武村虎视眈眈。咸丰四年,乘太平天国声势,附近几条村的村民联合商议围攻功武村,准备攻其不备,杀一个措手不及。幸而有一位出自三江嫁到外村的廖氏姑婆,探听到消息,急急跑回功武村告知乡亲父老。于是家家关门避祸,借着碉楼庇护,廖氏苦苦支撑。可是外敌把村子围得水泄不通,攻占祠堂,成立指挥部,看哪儿弱即攻打哪儿。当时防御一般的围子都被攻破,只有碉楼和六宅围尚且幸存。

据谬氏家谱记载,当时廖氏万分窘迫,连个通风报信的人都没有,多亏一个叫亮发的人,先前因违反村规,被驱逐出村,因他在村里也有产业,于是跑到今属深圳的鹅溪,向那时的廖氏求救(五世祖剩甫公后辈后来移居今天深圳一带),鹅溪廖氏乔装为外姓人混入攻打功武的一方中,伺机发动突袭,廖氏一下声势大振,实行里应外合,里外夹击,外姓人招架不住,只好陆续散去。廖氏险险避过一次灭族之灾。

????故事三:“红楼” 出嫁之前先在此“修炼”

后来,寇贼减少,水利工程得到重视,洪水也相对以前少了,碉楼的外御和防洪功能因此受到削弱。村里人按照习俗,把碉楼改为“红楼”。待嫁的姑娘要在城堡里养一个月,学习裁剪刺绣等女红活计,并把身体养好,把皮肤养白,最重要的是,村里人相信姑娘在碉楼里住过后,头胎会生儿子。于是在这一个月时间里,不允许准新嫁娘见外人,上旬由姐妹们陪,中旬由亲戚朋友们陪,下旬须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方可与新娘见面。晃伯说旧时盲嫁哑嫁,婚姻皆由父母做主,未婚姑娘要直至出嫁当天,才第一次见到夫家,因而需要提前学习针线活,并习惯离开父母,以适应婆家生活。到出嫁当日,新娘一般哭着离家,其凄惨状,可用“如丧考妣”来形容。解放后实行婚姻登记制度,碉楼也不再被用作红楼了,于是一直空置,至今仍然如此。

????故事四:拆了楼板 空荡荡的让人心疼

尽管目前已经废弃,碉楼的故事并未结束,碉楼甚至还一度有被拆的危险。1959年,苏联专家规划援建增江水库,碉楼所在位置被划为库区,加上修水库需要石材,有人便建议把碉楼拆掉筑坝。村民极不情愿把祖传的碉楼毁掉,有人便想办法把楼板抽走,没有楼梯支撑,上不了楼,自然亦拆不成屋。拆房的计划因而不了了之。那些楼板后来成了“大锅饭”时期的柴火。

如今香溪堡投资在厅堂之上修筑楼梯,能够重上碉楼了,不过房室里依然空荡荡,没有楼板。

■ 瓜田夜话??质朴得让人感动

受旅游开发的影响,不少功武村的村民在自家门口摆起小摊售卖土特产,多是些让人颇感温暖的手制食品,炒米饼和番薯干是主流,还有一捆捆的草药。坐在五宅古堡前卖炒米饼的瘦瘦的老伯也没什么生意,我们便跟他聊天,聊村里的事情,聊他的经历。老伯以前是个搜蛇人,为了谋生,不得不与各种各样的毒蛇打交道,现在沙迳的田里还偶尔能见到蛇,村里有妇人不懂蛇的种类,胆子又大,往往手到擒来,一手按蛇头,一手按蛇尾,就那么硬生生地把蛇捕获跑来交给他辨认。聊得高兴了,老伯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喝茶,拿出炒米饼请我们吃,炒米饼味道确实很不错,甜里略带点咸,又香又酥。

老伯家里很小,约十平方米的小室里放了一张床,床边是很破旧的沙发,沙发对面是电视,墙上贴满儿子和女儿在学校里拿的奖状。他说因为,自己年近五十岁才成了家,如今老婆在镇上给人当保姆,他则在村子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然而他很乐观,似乎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的。他从床底下拉出一块石头,说上次有人托他找一块石头,想带回去给害怕热凳子的老婆坐,他一直记着这事,而且找回了石头。

老伯带我们去看进士第与云谷祠,我们离开的时候,五宅围里依然静悄悄的。旅游景点的开发令功武村的村民习惯了面对游人,面对外人,他们所流露的从容和友善,却颇有些让人始料不及,他们售卖一些土特产来帮补家用,却诚实地只索要低廉而合理的价格;他们面对外来者好奇的眼睛与镜头,尽管有点无所适从,却依然微微笑着接纳,只是有点窘迫地说:“拍我有什么好看的,还是拍点别的吧。”于是这村子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周围有山,却不隔绝;离开公路,却不遥远;还有温温润润香溪的滋润,这滋润又是绵长流淌的,不知是否因为这地理位置,才造就了功武人淳朴而宽容的性格。

■ 寻根究底??世袭英名,功在于武

编撰族谱的廖乃晃老人已搬到沙迳镇上住了,在另一位长者廖国栋的带领下,我们摸上晃伯家门,于是豁然开朗,功武村的廖氏脉络,得以如一卷《清明上河图》,在眼前徐徐展开。据介绍,龙门廖氏来自江西,乃广东廖氏之始,故廖氏有“根系龙门,叶茂广东”之说。在定居功武之前,这一脉廖氏世代为官,其中四世祖廖金凤于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考上进士,初为增城县令,后从戎,官至太尉,逝后二次葬在龙门县的丫髻山,此后子孙继往开来,把为官的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

转自:http://scene.6tour.cn/ar_79699.html33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