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四十天滇游记:独龙江 |
[游记]四十天滇游记:独龙江 |
2007-07-16 hexun.com |
发表者: 杰波 作者:觉悟瞬间 从白汉堂村开始碧罗雪山的穿越 迪麻洛离丙中洛不远,购买了给养以后(青椒,白菜,香肠,大米等),我们就出发了 在青马堂遇到了放学的孩子,有白汉堂村的,于是没有了迷路的担心。 还是有三个女孩子停下来等我们,要帮阿狸背包,阿狸看来确实累了,就交给了她们,三个小女孩嘻嘻哈哈地扯着背包往前走,真是无忧无虑的少女啊。 白汉堂村是个安静的小山村,六七十户人家散居在山坡上.村中心是一片平地,有一座天主教堂和一个操场.这里的居民80是藏族,其余的是傈僳族和怒族.居民的体貌特征并不很象藏区的藏人,想必是经历了多年的融合和混血. 在国外,这个村子蛮有名气的,一两百年前这里是法国传教士在云南传教的重要据点之一.并且在LP(LONELY PLANET)里也有提到,所以这里经常是外国旅行者比中国的多. 我们在一家姓虎的人家歇脚---就是帮阿狸背包的小女孩,和内地的许多村庄一样,这个季节村里的男人都出去放牧或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女人和孩子,我们请求在这里住一晚,只求在火塘边有个地铺.小虎问了她的姐姐和奶奶,同意了.姐姐张罗着给我们做吃的,先打出一壶酥油茶,又用猪油煎了一张大饼. 经过了一天的劳累,能坐在火塘边,喝着热乎乎的酥油茶,吃着香喷喷的猪油饼,真的是一种幸福,这也是一种简单快乐的生活啊. 天色尚早,我们决定在村里转一转. 出门就是上坡.七拐八拐到了教堂,这里是村里最大的一块平地,教堂白色的外墙,尖顶,外观相比居民的住所要来得壮观,门锁着,要到晚上做礼拜时候才开.教堂旁边是一个篮球场,这里应该是村民的活动中心了,几头驴在周围悠闲地吃草,时不时发出很洪亮的声音,奇怪的叫声--别笑我白痴,城市人很少听到驴叫。 夕阳沐浴下的整个村落格外祥和静谧,淡淡的奶白色炊烟又增添了些许温暖和亲切,我想,这里也许是个隐居的好地方。 我们决定买几只鸡蛋明天路上吃,走进了路边的一个小商店,说是商店其实就是民居,开个窗口卖卖东西,一个少年热情地把他家的鸡蛋全部推销给了我们--也只有6个,请他帮我们搞熟,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我们也顺理成章地坐到了他家的火塘边. 少年的外婆,一个很慈祥的藏族老奶奶给我们沏茶,他的姐姐,一个很漂亮的小姑娘在旁边干活---大概是在准备猪食,偶尔羞涩地看我们两眼.过了一会,男孩的父亲老杨回来了,老杨是这个村子唯一的汉族人,我估计是倒插门,但不知道藏族的倒插门有什么规矩,杨和他的藏族妻子平时都在县城做事. 鸡蛋熟了,不过我们还不想走,和老杨抽烟喝茶聊天.从村民的组成谈到了牲口的价钱,难得碰到一个汉族人,可以基本无障碍的交流.本来奇怪老杨怎么会娶一个藏族妻子,生活习惯和风俗都不同--也是有文化差异把,可是看看那一对秀气的子女,想来他的妻子也很不错.也许,从相貌来说,藏族的大气和汉族的精致融合在一起才是最美的. 八点多的时候,钟声响了,这是召唤教民做礼拜的,我们和老杨一家一起去教堂. 一进门,就看到一排排长凳,女人在左,男人在右边,尽头供奉着圣父圣母和圣子像.每人进来都先用手指蘸点圣水,在胸前划个十字.(圣水在门旁的小石坑里),或者行个很优雅的半蹲礼.然后都半跪在板凳上,我本来想照做,可是看老杨坐了下来,我也坐下了.汉族人真的不够虔诚啊. 慢慢人多了,大约有四五十人把,这样的礼拜每天都有,周末人会更多些,整个白汉堂村民全部是天主教徒.当然,是否每天来做礼拜是凭自愿的. 唱诗开始了,我听不懂他们唱的内容,但真的堪称完美的合唱,男女间高中低音间似乎都有分工.在这昏暗的灯光下,听着这天籁般原汁原味的音乐,我真的很感动.好象时光倒流,回到了一两百年前的感觉,这些应该来自当年法国传教士的亲自传授,时间的流逝并没有减损这音乐的魅力。 心中隐隐有一丝丝痛楚.诚然,从小我们就被培养成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长大了很难接受任何一种宗教,但我还是羡慕这些贫穷但有信仰的人们,可以平静坦然地面对痛苦甚至死亡.也许,信仰什么并不重要,人只是需要相信点什么。这里真象个世外桃源,可是,一个外人大概很难融入吧? 仪式结束了,我们摸黑回到了小虎家,小虎的姐姐已经做好了米饭,要给我们做菜吃,感动,这里虽然穷,真的是 |
转自:http://fengxingtx.blog.hexun.com/1926081_d.html24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