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漂生活——我的天坛公园之行 |
[游记]北漂生活——我的天坛公园之行 |
2007-07-16 |
北漂生活——我的天坛公园之行 这是我博客的文章,有兴趣的校友可以去我的博客去看看吧! 这个星期终于鼓起勇气,要出门了。查好行车路线,拿好地图,带上干粮就上路了。 倒了一次车才来到天坛公园的北门。其实对于天坛,除了祈年店,回音壁,圜丘,对这个园子就所知剩少。今天就要参观这帝王祭天的园子了。 一路郁郁葱葱,古木参天,还没走多远,天坛的尖顶已依稀可见了。途间经过长廊,看到不少中老年人在长廊自娱自乐,有些人吹着葫芦丝,有些人敲着自制的腰鼓,有些人干脆亮着嗓子唱得洒脱,一时间古乐齐鸣,好不热闹,谋杀了老外无数的胶片。 祈年殿的巍峨自不必说,雕花的门廊,斗金嵌柱,盘龙云海,让人不禁一次次联想到古代皇帝为民祈天,不甚庄严威仪。 下一站原本是回音壁,但最近在翻修,也只能从记忆中搜索她的总总妙处。绕行到了圜丘,知道这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站在圜丘的中间可以向四面八方呼唤,声音加倍,犹如使用了麦。我一直想感受一下站在圜丘中央的感觉,无奈大家都只是抢站在中心,对于他的妙处似乎并无所知。我不是照相,自然没理由去抢,甚是遗憾。 除了圜丘,直奔神乐署,还没到,就已隐约听到阵阵古乐。据说这是祭祀的皇家乐队,进了园子才知道这儿原来是全部翻新的。历史的创伤在这个园子的兴衰体现的尤为明显,最早是皇家乐队驻地,到了八国联军变为军队驻地,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成了日本鬼子的细菌实验室,新中国成立变为研究所民宅,只是到了97年,才正式恢复原貌。园子内一个个展品,都记录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发达。直到今天,我才知道月琴和朊区别还是有的,琴和瑟原来真的区别很大。 我不知道外国人是否能读懂中国人的历史,也许他们来这里就跟中国人去吃西餐厅一样,只是新奇。那种藏在骨髓里的人就是我这样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全部读懂,更何况是不识东西二字的外国人呢? 我们只是在经历历史,但过去的历史又有几个人去读呢?今天能来这里我很庆幸。这个园子也许要一个下午就能走编,可这园子背后的厚重古韵我要用多久才能读懂呢? 明天又要开始现代人的工作了,喧嚣的城市又要留下我忙碌的足迹了。明天,后天,我希望我自己的历史也能在将来留下独特的韵味~~~ PS:旅游没带个相机,苦啊!现在发现旅游不只是要游玩,而且还要为以后留做纪念。下次再出行,一定要准备一个数码相机。 |
原始链接:http://www.tsmm.com/bbs/viewthread.php?tid=1959402 |
转自:33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