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一个怒江边防前辈的〈独龙江日记〉〈二〉

[游记]一个怒江边防前辈的〈独龙江日记〉〈二〉

2007-07-16    tiexue.net

一个怒江边防前辈的〈独龙江日记〉〈二〉

文章提交者:sghyl 加贴在陆军论坛 铁血论坛http://bbs.tiexue.net/bbs_32.html

8月19日

雨还是不知疲倦地下着。腰身基本恢复了正常,可以直起腰走路了,只是小腿还有点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我又发现了一个怪现象,乡里有一个卫生所,有医生护士,药品也不少,还有从县医院和州医院定期轮换来的医生,他们医术都很高明。在那里看病也与连队卫生室一样免费的,可是,当地的独龙族群众还是跑到连队卫生室来看病。连队的卫生员都是战士,从医才两三年,就是有一两个军医,也都是年轻人,经验不足,有的疑难病看不了,就打电话请教乡卫生院的医生,再给病人开药,而且这药也大多数是从乡卫生院拿过来的。原来,独龙族人对人民解放军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把解放军干部战士看成神一样,很多病人被我们的医术不高明的卫生员治好不是靠药物,而是靠了群众对军队的信任,主要是精神作用,同时也是靠我们卫生员火热的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今天 ,我就遇到过一个当年被我们卫生员救过命的独龙族老大爹。那天,他是被毒蛇咬伤了,等卫生员赶到时,已耽误了好长时间了,脚背肿得老高,腿变得跟水桶一般。连队医疗设备不够,没办法把渗透到血肉里的毒素排出来,我们的战士就用嘴对着那伤口,一口一口地往外吸,冒着自己也被中毒的危险,一直吸得我们的卫生员嘴唇发青发紫,也中了蛇毒,连续吃排毒药两三天才好转,可那独龙族老大爹得救了,腿也保住了。从此,他每年一到被毒蛇咬伤的那一天,便带着自己亲手织的独龙毯,自己种出来的独龙茶来看望连队的干部战士。那卫生员早就退伍走了,他还是老样子,每年都要来看望我们的战士,这不,今天,他又走了一天的山路赶来了。

说起解放军与独龙江人民的血肉情深,当地的独龙人给我讲了好多好多故事。其中,最感人的是侦察组组长李跃星在溜索上救人的事。那天,李跃星正在下乡的途中,无意间一抬头,见独龙江中的溜索上挂着一个人。原来,那人过溜,刚溜到江中,那木板做的溜板便“咔嚓”一声碎了,支撑着全身重量的绳子便直接挂在粗糙的篾索上,一磨,烂了一半,眼看就要掉进汹涌澎湃的独龙江。他知道,在溜索上出了这样的事是没有什么办法了,绝望地闭上了眼睛。正恰,被路过那里的李跃星发现了,但要在溜索上救人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能一下滑过去,只能一小节一小节地往前挪,非常小心地挪到溜索中间,用一根绳子把那人也与自己绑在一起,然后,剪断原来的绳索。接着一点一点地往回爬,这要付出巨大的力气。由于篾溜上同时承受了两个人的重量,随时都有断掉的危险。那篾溜也下垂得很厉害,几乎要挨着江面了,那溜索就变得非常陡峭了。每往上挪动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力气。稍一松手,还会滑回去。双手抓在粗糙的篾索上,划出了一道道口子,鲜血直流,钻心地痛,他也顾不及了,一米,两米……十米,二十米,一直到把遇难的人拖到岸上。到岸边后,两个人都失去了知觉,好长时间后才慢慢苏醒过来。

8月20日

老天爷是通人性的,知道我们要出门了,今天雨小了些。

经过这么几天的休息,我们的身体基本恢复了,接着,我们又要继续往前赶路,要到马库前哨排去。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离开连队时,施国旺给工作组每人发了一根竹子做的拐棍,要我们边走边在地下敲,据说这是防备毒蛇用的,蛇的视觉不好,但听觉很好,一有响动它就跑远了。万一蛇向你进攻,那拐棍就是最好的防身武器。独龙江蛇类特别多,被毒蛇咬伤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我们十几个人一个跟着一个鱼贯而行,人与人之间距离只有三五步,但四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还见到了十多条蛇。有的从我们身边哧溜一声窜过,有的盘在路边的乱石中,有的则躲在竹丛里,就像一根竹子。

我们先沿着独龙江的东岸往南走,这边属于高黎贡山。巨大的水响伴随着我们,好象在给我们奏着行军进行曲。走半个小时后,要过到独龙江的西岸去,那边就是担打里卡山了。河上有一座奇怪的桥,是用藤篾编成的,每一根藤篾都有胳膊粗,是由十二根拇指粗的小藤篾绳扭在一起编成的。五根这样的藤篾绳成三角状从江这边拉到那边。五根藤篾用细藤条连在一起,在它的最低部,把一棵棵的龙竹破开放在那里,这就是桥面,刚有手巴掌宽。湍急的独龙江水在桥下奔腾着,发出雷鸣般的巨响。

施国旺非常紧张,像教小孩子一样反复交待着:“眼睛要平视前方,千万不 能往下看,不然桥就会飞起来。”“脚步要踩稳,踩歪了,掉下去就连尸体都找不到了。”“双手要紧紧地扶住两边的藤篾绳,一点一点往前挪,一定要抓紧啊!”“别急,别慌,第一个过完了再过第二个!”他先从江这边走到江那边,然后又走回来,示范了一下。

我们开始过藤篾桥了,张学培颤颤惊惊地过去了,普友明小心翼翼地过去了,施继方顺顺利利地过去了,季政委也颤颤巍巍地过去了。这回轮到我过了,我很轻松,悬在怒江上空的溜索都来去自如,不知过了多少次,这桥算不了什么,我倒觉得施国旺有点婆婆妈妈的,故弄玄虚。别人过的时候,我还给他们照了好几张照片。我把照相机挂在脖子上就往前走着,开始,我还是按施教导员的吩咐,双眼平视前方,慢慢挪动着脚步。起初,一直是下坡,中间就到了最低处,接着就往上走,最低处离江面只有几米高,水珠都溅到身上来了,再走了十来米,也没异常的感觉。我的胆子就大起来了,加上眼睛不往下看走起来也确实不方便,所谓的桥面才有手巴掌宽,一脚踩空了就会掉下去。于是眼睛就往下一看,这一看,问题出来了,我只觉得整个身子腾空了,连桥一起向上游飞去,眼前金花直冒,相机也不知什么时候掉到江里去了。我心里暗叫一句完了,再也没有什么感觉了,只是双手本能地死死地抓着两边的篾绳。好半天后,只觉得耳边风在呼呼地吹,巨大的江水在轰鸣。我慢慢地睁开眼睛,我已经躺在了独龙江西边的地上了,大家都急切地看着我。原来,我在桥中间出事后,施教导员从后面慢慢地靠近我,抱住我,一点一点地拖到了江西面。到岸后,由于惊吓,半个多小时后才慢慢地苏醒过来。今天,大难不死,全靠了施教导员了,他是我的救命恩人呐!

本来,我们应该中午就到前哨排,由于出了我过桥那件事,耽搁了两个多小时,一直到下午两点多钟,我们才非常狼狈地到了马库前哨排。前哨排的战士们已等了好半天,饭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折腾了好几遍。即使如此,我也很高兴,能活着过来了,还能与大家一起吃饭,这是最大的幸运。

我感觉到腿上凉凉的,一看,一只巨大的蚂蝗,吸饱了血,胀鼓着亮晶晶的身子,差不多有小孩子的拳头大,用手想把它拉下来,它粘得很紧,拉不下来,我吓得大叫起来。卫生员跑过来,拿了一点烟沫,擦在蚂蝗叮着的地方,那蚂蝗好像听到命令一样,松开嘴,滚了下来。就这样,一下从我身上捉下来十二只蚂蝗,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多少不等地发现了蚂蝗。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施国旺开玩笑说,独龙江地区,“人吃的东西少,吃人的东西多”。这一点也不假,这里的蚊子也很厉害,大大小小的几十种,只要人的皮肤一露出来,它们就成群结队地冲上来。连上厕所,我们都要带上一把点上火的蒿枝,放在屁股后面熏着,防止被蚊子叮咬。

8月21日

又下雨了。

前哨排位于担打里卡山半山坡上,附近有四个自然村,驻地叫马库。

一早我们去参观马库军民小学。小学就在前哨排的背后,只有百把米远,是一栋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茅草房,总共两间。一间摆了八张小床,供离学校较远的孩子们住。另外一间就是教室,桌椅板凳都是战士们自己做的。有两个战士在里面负责教学。其中一个脸团团胖胖的小伙子,是个昆明人,叫燕文斌,高中毕业后入伍的,一到部队就来到了独龙江前哨,当起了这所军民小学的第十一任老师。我顺手拿起他床头的笔记本,里边几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写道,“如果有人为自己有优裕的生活条件而骄傲的话,我要为自己有艰苦的环境磨炼而感到自豪!”

这是全国最独特的一所学校。1960年,中缅边界正式划定后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开进了独龙江。根据刘伯承元帅的指示,在最靠近国境线的马库驻扎了一个排,为独龙江连队的前哨排。那时,这里方园几十里内没有一所学校,独龙族小孩无法读书,附近四个村寨几十户人家,没有一个识字的人。这件事,前哨排的干部战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决定帮助当地的独龙族群众建立一所小学校。向连队汇报后,得到了党支部的支持。指导员王月堂就带着战士们奋战四十多天,从上山砍来木料,割来茅草,盖起了一栋房子,并自己动手,做成了桌椅板凳,派出一个文化较高的战士担任教员,就这样办起了这所军民小学。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附近马库、都独、青朗当、迪朗当的小孩子都到这里来读书。有的学生不来读书了,我们的战士就一家一户说服动员,不让一个适龄儿童辍学。有的学生家庭困难,我们的战士就用自己微薄的薪金为他们买书、纸、笔等文具。青朗当和迪朗当离得比较远,孩子们就住在学校读书,我们的战士既当老师,又当保姆,常帮小孩子做饭,洗衣服,理发,剪指甲,就像父母一样。

同时,前哨排还在这里办起文化补习班,教独龙族青壮年读书识字。前哨排的干部战士们换了一茬又一茬,这一制度却一直坚持着,到燕文斌已是第十一任了。开始,这所小学还没有在教育部门列编,有一年,全公社小学生统考,前九名全部是马库军民小学的,于是得到了教育部门的认可和表扬。

这所小小的学校,成了培育独龙族一代新人的场所,成了独龙族青壮年扫除文盲的阵地,一批批独龙族青少年在这里摘掉了文盲帽,成了有文化有知识的独龙族的新一代。现在,从这所小学走出来的学生,有的成了国家干部 ,有的成了工人,医生,解放军和武警干部,还有的进了大学,有的当了县级领导。

8月22日

天气还是老样子,雨还是不停地下着。

下午,我看到一个战士爬上营房背后高高的核桃树,把一面鲜艳的红旗插在树顶上。我们觉得很奇怪,一打听,原来这是信号旗,通知附近村寨的独龙族群众,今晚前哨排要放电影。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马库位于担打里卡山深腹,几十户人家分为四个自然村—马库、都独、青朗当、迪朗当,他们东一家,西一户,分布在十几个小山头上,其中,青朗当还在独龙江的东岸。这些人家虽然相隔的直线距离不太远,但是,山高谷深,往来要走几个小时,群众形容为“隔山能说话,见面得半天”。

每逢前哨排放电影,群众可高兴了,再远的路也要赶来看。开始,前哨排的干部战士用的是笨办法,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跑,一家一户地通知,但是,三四个战士跑上半天,还是有不少人家没有通知到,看不上电影。有的看到银幕挂出来了,再赶来时,电影已经放了大半,感到很遗憾。这成了前哨排干部战士的一块心病,他们每时每刻都在琢磨着这件事。

有一次执勤中,组长李跃星花了七天时间,走遍了附近的山山岭岭,沟沟壑壑。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抬头,就可以看到营房前那棵高高的核桃树。一路上,他一直把那棵核桃树作为判定方位的物体。回到前哨排,一个奇特的想法闯进了他的脑际,在树上作一个标记,作为前哨排放电影的标志,不是可以及时让乡亲们知道放电影的消息了吗?于是,每逢前哨排放电影,战士们便爬上那棵核桃树,在树顶插上一面红旗,四岭十八坡的独龙族群众一见这迎风招展的红旗,便知道前哨排今晚有电影,就早早地吃过饭,扶老携幼,举着火把,打着手电筒,赶来看电影。干部战士们把最好的位置安上凳子,留给群众。看电影时,有的独龙族老人听不懂汉话,懂独龙话的干部战士就坐在老人身边当翻译,边看电影边用独龙语讲解。从此,当地的独龙族群众都能看上电影,山寨充满了欢乐。

果然,天还没有黑净,附近村寨的老老少少都赶来了,前哨排里人头攒动,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与独龙族群众一起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8月23日

还是不停的雨,老天好像漏了似的。本来,要去看看41号界碑,途中要路过一个美丽的地方——哈巴依称瀑布,据说那瀑布的水是从月亮上掉下来的。但由于天气不好不能成行,只好留在家里,由季政委给干部战士作报告,讲国际国内形势。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8月24日

还是雨,盼望着的巡逻还是不能成行。

与战士们同乐,打了一天扑克,工作组对前哨排的战士,我们哪里是他们的对手哇,输完输净了。战士们打牌简直成了精,具有很高的水平。其中有一个厉害的班长,把牌摸起来,反过来扣好,全部摸好后,他有本事一张不错地说出自己的牌,记忆力太好了!他这是既在娱乐,又在锻炼记忆力,一举两得啊。

8月25日

早上天稍微亮一点,我们以为可以成行了,准备好行头要上路,可是,刚吃过早饭,天又下起了雨。没有办法,只得御下行头,闷闷不乐地留在营房。

8月26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还是雨。我们忍无可忍了,执意要走。但是说什么,这个死脑筋施国旺还是不答应,即使季政委发话了,还是不行。

我们也只好在痛苦中等待,心里不停地祷告着:老天爷呀好老天爷,赶快放天睛吧,如果再几天这样,我们的行动计划就要落空了,那我们将留下终生的遗憾。

8月27日

心诚则灵,我们的诚心终于感动了老天。今天一早,万里无云,从来没有过的好天气,我们激动得手脚都发抖了。吃过早饭,我们便迎着朝霞出发了。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独龙江边,被一堵巨大的悬崖堵住了去路。左边是奔腾咆哮的独龙江,右边是一堵几百米高的悬崖,一股巨大的水从那悬崖中间凹陷的部位喷涌而出,落到独龙江岸边的岩石上,溅起十几米高的水柱,直接撞入独龙江。把附近一带搞得水雾腾腾的,巨大的汽浪冲到一百多米外的独龙江对岸,震得满坡的树枝直摇晃。瀑布高两百米左右,宽十七八米,水流每秒四五立方米。

我们看呆了,这是水与石头的撞击,是水与水的搏斗,是愤怒无比的水之间的较量。高山上下来的水从天而降,目中无人,气势磅礴,雷霆万钧,想一下融进奔向大海的独龙江。本来在沟底一泻千里,奔腾而下的独龙江水,突然碰到这无理的冲撞,气昏了头,东突西撞,把愤怒转嫁给河床两岸,有的愤怒地往回转,与后面新下来的水撞了个满怀,发出一阵阵巨吼。两股水在这峡谷间抱成一团,翻滚着、撕咬着,谁也不服谁,斗了好半天,谁也赢不了谁,只好汇成一股,高唱着团结的赞歌,向着下游,向着大海,浩浩荡荡地奔腾而去,留下了震耳欲聋的轰鸣。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要想办法过去,施国旺身上拴着一根绳子,另一头交给我们。他像壁虎似地贴着地皮,双手紧紧地抓住地下的石头,一点一点地在水帘下边往前挪,终于顺利地到达了对岸。我们也像他那样,为防止被水流和汽浪推下独龙江,用绳子把身体拴牢,匍匐着爬到了对面。我们一个个都像落汤的鸡,浑身都混透了。

全体人员都过来后,我们往回看着这凶险的瀑布,都非常后怕。万一被汽浪推进独龙江,那还会有活命吗?正在议论着,施国旺却说,现在好多了,前年,政府拨出专款,在瀑布下面的山岩上凿出了这条通道,不然,到了现在这个季节,下面的江水往上涨,上边的来水加大,人根本无法通过,这条通道就阻断了,这就叫做江河“封水”,与高黎贡山的冰雪“封山”相对应。

危险倒是非常危险,但是,正像俗话说的“无限风光在险峰”一样,这里的景观也确实美。不说满山满坡的野花,各式各样的植物,就这瀑布就够壮观的了。站在瀑布底下观看,只能看到眼前这堵壁立的陡岩,看不到背后的大山,这瀑布就像是从天上白云间喷出来似的。更奇的是每月农历十五前后,月儿圆时,月亮恰巧从瀑布喷涌出来的山凹口落下去。正当月亮落在山凹口上时,远远望去,瀑布好象是从月亮里喷涌出来似的。因此,富于想象的独龙族人把这瀑布说成是月亮上掉下来的水,取名哈巴依称(独龙话,月亮上掉下来的水的意思)。

后记

多少年过去了,那段记忆还是那样深刻,那样清晰,好像就是昨天的事。

那次进独龙江,我是带着很多疑问进去的,“封山”“封水”期间,独龙江完全阻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在独龙江的人怎样生活的?人们吃的粮食怎么办?蔬菜怎么办?日用百货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书信怎么办?报纸怎么办?……在独龙江近一个月的时间,我问干部,问战士,问随行的施国旺,问当地的独龙族群众,自己细心观察,我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吸收着一切有价值的信息,这些问题基本上得了解答。出独龙江后,我把这些东西写成消息、通讯、小故事、小散文、报告文学、小说等,发往各地的报纸和电台,共写了七十二篇,其中,七十一篇被采用了,这是我一生采用率最高的一次采访。其中,我照的相片也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了,有季政委正在胆颤心惊地过藤桥的照片,有我们与连队干部战士一起玩游戏的,也有战士们正在争看新来的报纸书信的等等,一下用了十几张。正是我的这几张照片的刊用,把我带入了另一种艺术天地,从此,我又迷上了摄影,成了一个摄影爱好者,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带着照相机,都要“咔嚓”上几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最近,听说独龙江的公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修通了,汽车的喇叭声终于代替了昔日马帮的铃声,我很想再去看一看新世纪的独龙江,看一看我梦中的独龙江!旦愿能早日实现这个美丽的愿望!

[点击查看灌水过滤后的回复]

本帖已赚工分: 129
本帖已赚金币:

----------------------------------------------
【蓝剑军团职务】独立团参

转自:http://bbs.tiexue.net/post_1433972_1.html29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