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妈屿岛游记 |
[游记]妈屿岛游记 |
2007-07-16 |
大凡外地朋友问起汕头有什么好玩的去处,我都会提到以下几个地方:礐石风景区、海门莲花峰、妈屿岛、南澳岛…… 我还没去过妈屿岛和南澳岛。心里早想着有机会要去看看。2006年5月20日上午到市区办事,忽然心血来潮,想去看看久违的大海。朋友一听马上赞同,并提议去妈屿岛,正合我意。 心动不如行动,我们打的到了广场轮渡,先到售票点看轮渡时间表,上午有两班渡,分别是十点半、十一点半开。当时已经十一点,还得等半个钟头。我们就到广场旁边的餐厅先用餐。在等吃的时候从窗口望向海边,对面是礐石风景区,我却不知道妈屿岛在哪个方向。十一点二十分我们到了渡轮管理处,进去看到详细的时间表,这才知道原来每周六、周日上下午以及晚上都有两班豪华渡轮开往妈屿岛。可是因“珍珠”刚过,汕头还满目萧条,旅游业还没有完全恢复,售票员告诉我们到妈屿岛的豪华渡轮需要十个人起才会开。当时就我们两个人,她便让我们坐下等候,如果人数到了才会开。我们等了十分钟,只等到一个年轻小伙子,可是三个人船是不肯开的。 我们只好走别的路,从广场打的到另外一个小轮渡。车费25块。终于来到了轮渡边,看到了蓝天白云下的海湾大桥。汕头海湾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大跨度悬索桥。该桥荣获铁道部科技进步奖、国家建设部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桥全长2500米,主桥760米。汕头海湾大桥南接深汕高速公路,北连汕汾高速公路。该桥于1992年3月28日正式动工兴建,1995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大桥奠基、题写桥名并参加通车典礼。 妈屿岛是海湾大桥的一个桥墩,与海湾大桥连成一体,形成一道新的景观。海湾大桥有通往妈屿岛的引桥,现在往返妈屿岛方便得多了。在车上时,司机告诉我们,可以直接开车从海湾大桥上面过去妈屿岛。我同事说担心车到妈屿岛上空的时候入口没开。所以到了轮渡后还是跟司机道了谢,进去轮渡站坐船。 从地图上看,妈屿岛位于汕头港出海口处,距市区6.75公里,面积约1平方公里,是汕头港的门户。南面为群山起伏的广澳,北面是层楼高耸的龙湖工业区,东北面出韩江,正西面入榕江,千山百景,均拥入怀。从汕头市区广场乘船,往东南方向航行约半小时便可达到。可是因为广场的渡轮不开,我们只好改道来到小轮渡坐船过妈屿岛。船开了,置身在碧海之上,蓝天之下。我心情很有些兴奋!本来这个周末是要去罗浮山的,因为受“珍珠”影响计划改变,还好我依然可以从现实中逃离,做一次短途的旅游。 上午十一点三十八分,我们就踏上了妈屿岛。看到眼前那么多色彩艳丽的渔船,我再次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岛上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旅游区那种特有的喧哗与热闹,倒是随处可以遇见安祥和气的老人三五成群在聊天。 沿着海边的水泥堤岸走,看到不少在修理船只的人,询问旁边一位老人。老人家说是岛民藉此台风过后游人稀少,他们在检查修理并重新油漆船只。原来这些色彩斑斓的船只并非渔船,而是游船。在平静的海港里,几百只小巧玲珑的船正默默的休憩,等候出海。 再往前走,特意砌成的小港湾到尽头了。眼前是宽阔的海边,这里也有一些船,不大,色彩也不如前面看到的游船那么艳丽,但还是典型的红头船,几根支柱支起黑色船篷。这样看起来显得有些娇小的船,与宽大的海洋背景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在这里我们也看到了岛民出海归海时上落的专用码头,下面建筑成一格子一格子的形状,大柱子可以栓船。浸在水里的水泥横杆吸引了牡蛎在此安家落户,渔民可以到这里撅牡蛎。台子上面建有一间小房子,外面的平台上堆放着待补的渔网。这次的台风对岛上的损害不大,但是也影响了他们的出海。 几个渔民正谈论着渔事,看见我拿着相机却躲着镜头。其中一位黑瘦的渔民还问我是不是记者来拍摄“珍珠”过后的灾情的。我告诉他们说不是,我来这里游玩的。他们便顾自谈着出海捕鱼的话,不理我们了。可以感受到,岛上的生活,其实并非我们这种外来者所能够知道的,相信,也不轻松。谁都有生活的难题,看到他略带忧虑紧锁着的眉头,我知道他在讲述的是生活的故事。 问渔民我们可否到台子下面看看。他们说可以啊!你们还可以下去拍照片。这些岛民给我的感觉是大方淳朴的,只是我很少与陌生人打交道,居然不敢与他们多谈谈,多了解一些岛上的情况。我和朋友循着台阶小心翼翼地走下去,看到了栓船的绳子在海风吹拂下轻轻悠悠地飘荡,心里柔软的角落又被轻轻拨动了一下。此刻的海风是如此的温情脉脉,风里带着一股咸味儿,这种感觉以前去其他海边并不曾感受到。 海湾大桥从妈屿岛上空穿过,远看犹如海上的一把竖琴。我们可以走到桥底下。在桥底下不远处我发现有一个古老的砖砌成的炉灶,熏黑的烟囱外面还很崭新,与汕头一水之隔的妈屿岛,以柴草为燃料的炉灶还没有成为历史。一人高的小帐篷里面情形怎样,我没有去看,但是可以想象艰难。岛上有树木,可以捡拾柴枝枯草做为燃料,如果仅仅依靠着捕鱼过日子,在煤气一罐将近一百块的那段时间,确实得想办法省下来的。 离开海边,向小岛中心走去。有一棵很大很古老的小叶榕树,它苍老的身上挂着牌匾,是受保护的百年古树,但是就在牌匾的上面钉着铁钉,还有一盏路灯也就嵌在树身上,老榕树成了天然的电线杆。它伸出的枝桠上面悬挂着很多用网包着的泡沫。一路走来,看到不少大树、竹子上面都挂着这些白色泡沫,大约离地面三米高。我知道在出海捕鱼的时候,这些泡沫是绑在渔网上做为标志以及起着浮标的作用。可是为什么要挂在树上呢?我就不明白了。 问了在旁边的一位大叔,他告诉了我原因。说是挂在树枝下可以避免强烈的阳光把泡沫晒坏。我问:“那怎么不放到家里啊?”大叔说,家里没有地方放。我才恍然大悟。岛不大,所建筑起来的房屋也都不大。这样对于岛民来说是合理利用空间。可是对于老榕树等来说,所谓的保护就做不到了。不过,以人为本嘛!我们也无话可说。 岛上的房屋古老之中也开始夹杂着现代气息。时空交错之感让人开始惋叹,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是怎样?沿着斑驳的小巷继续走,我的心情无法表述。但是,那一刻我喜欢上了走在小巷中的沉静感觉,我仿佛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的时空,一切都变得很纯粹! 走过小巷就看到了海滩,最快乐的两个钟头在这里度过,我找到了想念已久的看海心情。不知道别人有没有恋海情节,我想我是有的。只是毕竟不是生活在海边的人,要去看海,也得有一天的空闲才可以。而这样的一天,就得等候多年。 岛的南北两面分别有观海亭、观风亭,我们就在中间的一片平坦沙滩流连,沙软水清,确实不愧为一天然海滨浴场。在海滩边我们遇到了拿着鱼竿去钓鱼的人,其悠闲自在令人羡慕。也看到搁在海滩边的几双鞋子,看来有人比我们更早来到这里游玩。 沙滩上有一个一个的小洞。每个洞里都居住着一个小螃蟹。它们活动迅速,一听到有声响就躲进洞里,要用相机拍到它们还有点不容易。这里的沙像面粉一样的柔软,看起来一粒一粒大大的沙其实是螃蟹们做成的小沙球。一碰就碎了。离海水远一点的海滩上都是这些小洞子和小沙球。工作量多大啊!真令人惊叹。螃蟹们为什么要把细沙做成小球?我想不出答案,这里的小沙闪闪发亮,被螃蟹做成的小球也在阳光下发出光芒,显得更加漂亮。如此看来,小螃蟹们也是在努力建设它们的美丽家园了,想到这里我不由释然而笑。 几百米的海岸线,除了沙滩就是石头,赤脚走在海边软绵绵的沙滩和硬梆梆的石头上,那种感觉真好。我们在石头上比赛谁走得快,在海水里踏着浪花尽情嬉笑。童年时的无忧无虑,好像悄然回来了。如果早有准备,就应该在这里洗个海水澡,把整个人都交给大海,投入大海怀抱的那一刻,我想肯定会更加惬意。 时间过得很快,玩够了也应该离开海滩啦,还有有别人络绎而来。我们往回走,我以为岛上也就这样了,朋友却告诉我,还有别的景点应该去看一看。我们便沿着小路向山上,走不久就看见了望海观音。在岛上最高处的观世音菩萨巨型石雕像,高12米,由大小105块石雕砌成,从海湾大桥上过往时皆可望见。慈悲的观世音菩萨保佑着岛上的渔民以及海上来过的船只。 在这里设有管理处,管理处的阿姨很热情地请我们在亭子里边坐坐歇息。当时也有几个外地游人在此游览。我问管理处的阿姨,这次台风岛上有没有受到“珍珠”的伤害?阿姨说有妈祖和观世音菩萨保佑,岛上没有什么损害。渔民是靠海讨生计,没有农作物和养殖业,损失是比陆地上的小很多。 离开管理处,我们来到了位于妈屿岛北面山麓的妈祖庙。据碑文记载,这里最初的古庙是元代渔民从湄洲祖庙请来香火而创建的,后毁,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重建,1928年重修,是粤东沿海最早的妈宫之一。古庙有正殿,三开间,庙内保存始建的二根梭型石柱。1981年又重新修建。重修后的新庙体现了潮汕木雕、石刻、嵌瓷三大建筑艺术特色,尤其是屋脊的薛仁贵征东、罗通扫北等6组嵌瓷塑像,久经海风日晒而不褪色,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令人叫绝。庙内天后娘娘像前,有一副对联:“江河湖泊清波浪,通达远近逍遥游*”,上联七字全部以三点水做偏旁,下联偏旁全部“坐船”,颇有特色。 朋友边走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人们出海前都要上岛祭拜,带活鸡放生,以至岛上鸡群满山,故妈屿岛亦称放鸡山。果然就在庙前的右边看到有座雄鸡雕塑,色彩斑斓,正是这段历史的写照。在古庙的左边还有南极仙翁的铸雕,也是雕刻得十分精美华丽。 妈祖庙里香火萦绕,庙前还有岛上的妇女在此处兜售自家捕获的鱼晒成的鱼干和虾米紫菜等。既然来到这里,就跟她们买了点特产。此时开始下雨,我们也就来到码头边坐船离开了妈屿岛。船在海上时,回首望去,小小的妈屿岛笼罩在烟雨迷濛中,离我们渐渐远了,而带给我的快乐和感触却会一直留在脑海里。 注*游为“坐船”。 |
原始链接:http://www.toshantou.com/bbs/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146&ID=40431 |
转自:87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