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广东开平碉楼-户外/攻略/线路/新闻

[游记]广东开平碉楼-户外/攻略/线路/新闻

2007-09-07    xthw.com

[腐败线路推荐]广东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专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开平碉楼是2007年代表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结果将于2007年7月份举行的第31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表决。开平碉楼有望将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开平碉楼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乡土建筑群体。清末民初,开平流传着“一个脚印三个贼”俗语,当时当地有十几帮土匪。为了防贼抗匪,侨胞纷纷捐资寄回家乡兴建碉楼,一些华侨还将住宅建成碉楼式的民居,碉楼开始在开平各地蜂拥而出。在广阔的田野上,1833座保存完好的碉楼形成我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见证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开平的风雨沧桑。
开平碉楼的建筑艺术和装饰风格让人叹为观止。古希腊风格的柱廊、古罗马风格的券拱和柱式、伊斯兰风格的叶形券拱和铁雕、哥特建筑的券拱、巴洛克建筑的山花以及工业派的建筑艺术等表现形式都融入了开平碉楼中,碉楼也因此被专家誉为“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
迎龙楼

迎龙楼坐落在开平市赤坎镇三门里村,东距开平市区6公里,是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为关氏家族所建。三门里村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地处潭江下游冲积平原,是一片芦苇丛生、水鸟群集的低洼之地,洪涝不时地威胁着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关氏十七世祖关圣徒夫妇献出家庭积蓄,建起了迎龙楼。
迎龙楼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平方米,建筑面积456平方米,砖木结构,楼高3层11.4米,为全村制高点。第1、2层为明朝大型红泥砖砌筑,红砖规格为33×15×8厘米,墙厚93厘米,为明代原构。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用青砖加建了第3层,开窗比第2层大,楼面为木梁板结构。楼的四角各有一个落地式塔楼,塔楼的第2、3层开设了射击孔,楼顶为传统硬山顶式,风格拙朴,造型简洁。
在中国,龙是吉祥的象征,楼名为“迎龙”是期望它给村民带来平安、好运、幸福。迎龙楼建成后,在保护民众避免了洪涝和盗匪的侵袭起了其应用的作用。迎龙楼方形的建筑形体没有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是开平碉楼传统最原始的模式。

锦江里碉楼群

锦江里隶属开平市蚬冈镇,东北距开平市区 22 公里 。清朝光绪年间(公元 1875-1908 年),由黄氏家族按规划建成此村。建村之初,由在黄氏家族中威望很高的黄贻桂画定村首界面线,规定纵巷宽 1.5 米 ,每三排建一横隔巷,第一条横隔巷宽 1.5 米 ,从第二条横隔巷开始一律宽 60 公分 ,划出统一面积的宅基地由族人认购,要求房屋统一为 6 米 高。村后并列着的瑞石楼、升峰楼、锦江楼 3 座碉楼。
民国七年(公元 1918 年),村民集资兴建在村后中部兴建了锦江楼。锦江楼是典型的众楼,楼高 5 层 17.36 米 ,钢筋混凝土结构,顶层为悬挑出来的平台,女儿墙外有中西融合的灰塑图案,正中为一悬山顶的楼屋,墙体密布枪眼,窗口狭小,置有铁门、窗。建筑形体简洁,朴实无华,是防御性显著的碉楼。

自力村碉楼群

自力村隶属开平市塘口镇,东距开平市区 12 公里 ,是由安和里(俗称犁头咀)、合安里(俗称新村)和永安里(俗称黄泥岭)三条方姓自然村组成。清道光十七年( 1837 年)犁头咀首先立村。该村民居格局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一致,村落布局为零星状。
该村现存 15 座碉楼,依建筑年代先后为:龙胜楼( 1917 年)、养闲别墅( 1919 年)、球安居庐( 1920 年)、云幻楼( 1921 年)、居安楼( 1922 年)、耀光别墅( 1923 年)、竹林楼( 1924 年)、振安楼( 1924 年)、铭石楼( 1925 年)、安庐( 1926 年)、逸农楼( 1929 年)、叶生居庐( 1930 年)、官生居庐( 1934 年)、澜生居庐( 1935 年)、湛庐( 1948 年)。 最精美的碉楼是铭石楼。该楼高 6 层,首层为厅房, 2 ~ 4 层为居室,第 5 层为祭祖场所和柱廊、四角悬挑塔楼,第 6 层平台正中有一中西合璧的六角形了望亭。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
自力村碉楼建筑精美,保存完好,布局和谐,错落有致,四周良田万顷,稻香阵阵,踏着田间小道,穿过绿树修竹直入村内,顿生世外桃源之感。

马降龙碉楼群

马降龙碉楼群位于开平市百合镇百合墟东南面,东北距开平市区15公里,是由永安、南安、河东、庆临、龙江5条自然村组成,为黄、关两姓家族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兴建。现有村民171户、506人,80为侨户。海外侨胞多于国内人口,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
马降龙村背靠气势磅礴的百足山,面临清澈如镜的潭江水,5条自然村像一条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身临其境,翠竹扑面,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人们辛勤劳作,安居乐业,生态环境十分优美。该村有13座碉楼,这些碉楼造型别致,保存完好,掩映于村后茂密的竹丛中,与周围民居、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登高远眺近观,疑为天上人间。
马降龙碉楼在保护当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据记载,1963、1965、1968年开平发生3次大水灾,洪水漫过民居屋顶,村民登上碉楼得以避难。

方氏灯楼

方氏灯楼坐落在开平市塘口镇塘口墟北面的山坡上,东距开平市区11公里。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由今宅群、强亚两村的方氏家族共同集资兴建,原名“古溪楼”,以方氏家族聚居的古宅地名和原来流经楼旁的小溪命名。该楼高5层18.4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第3层以下为值班人员食宿之处,第4层为挑台敞廊,第5层为西洋式穹窿顶的亭阁,楼内配备值班预警的西方早期发电机、探照灯、枪械等,是典型的更楼。方氏灯楼历史上为古宅乡的方氏民众防备北面马冈一带的土匪袭击起到了积极的预警防卫作用。

适庐

位于百合镇厚山村委会虾边村村中,建于20世纪二十年代,是开平第一个农会——虾边农会及中共地方党组织的活动据点。该楼的标准层3层,顶部亭阁2层,第4层正面为柱廊式,四角均有一个“燕子窝”,窝内均设有枪眼。顶层为欧洲城堡式。适庐古色古香,堪称“三合土”碉楼的代表作。
雁平楼

位于百合镇齐塘村委会河带村,1912年旅居加拿大华侨为防止匪盗而兴建,耗资三万双毫。因其是当地最高的建筑,号称与天际飞雁齐平,故名“雁平楼”。

日升楼与翼云楼

日升楼与翼云楼位于赤水镇大同村村口,始建于1926年,属于私人建造的用于防匪、居住的碉楼。两楼并排而立、相互依偎,数十载的风雨侵蚀使之留下斑斑痕迹。该楼为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加拿大村

“加拿大村”原名耀华坊,隶属赤坎镇灵源村委会,为旅加华侨出资兴建,故名。村场由加国知名建筑师规划,村中有10座古民居、1座碉楼,多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间。这些建筑中西合璧,融合了中国传统灰塑、罗马柱、圆拱、花雕等建筑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赤坎古镇

赤坎镇有350多年历史,是一座具有浓郁南国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侨乡古镇。堤西路古民居多建于20世纪二十年代,由侨胞、乡村祖尝、商号老板兴建。楼高一般2至3层,是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的结合体,即在传统“金”字瓦顶及青砖结构的基础上,融入当时先进的西洋混凝土建筑材料。整齐而风格各异的骑楼是其一大特点。

风采堂

风采堂位于市区风采中学内,又名“余氏名贤忠襄公祠”,总建筑面积5364平方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动工,历时八年建成。风采堂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又吸取了西洋建筑的艺术特色,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瑰丽雄伟,别具一格。

转自:http://www.xthw.com/viewthread.php?tid=485246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