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客家民居围龙屋探究 |
[游记]客家民居围龙屋探究 |
2008-05-22 sina.com.cn |
围屋建筑采用中原汉族建筑技术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术,房屋主体群建筑与围墙之间的露天部分呈半圆形,称为“花台”主体群,围龙屋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相互对称、主次分明、布局规整、错落有序。围屋规格有大有小,大的建成九厅十八井,建造时间少则几年,多则十数年,里边有几十乃至几百个生活单元。进门沿中轴线依次为下厅堂、上堂、中堂,左右两边及中间“天井”,还有南北厅、上厅、下厅、花厅,又有骑马廊、门廊、后廊,房间有正堂间、横屋间、枕杠间、老人间,还有若干晒楼、厨房和浴室,大门前有晒坪、池塘、照壁,围屋前低后高,多层次的天井,有利于通风、采光和排水,大门前的晒坪供晾晒和活动, 客家围龙屋工程浩大,神奇壮美,内在美和外在美得到较好的结合,围龙屋内部空间之美在于它独特的个性,层层叠叠的院落、大大小小的天井形成内部空间丰富的变化,构成不同的私密性层次,形成多层次的内部空间。一跨进围龙屋大门,里面一个个房间紧紧相连,有些天井地面铺上鹅卵石,整齐而有规律地排列。内部四通八达,组群严密、出入方便、穿堂过巷、回环旋绕、廊门众多、方圆规整,初来的人恍若进入“围城”。与其说是一座庞大的住宅,不如说是一座小城市,这么多人在这样一个空间聚族而居、和谐相处,相比于当今居住在小单元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二、围屋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 客家围龙屋的美在于围屋与环境的完美结合,人工融合自然,不仅创造了理想的生态环境,也给予人美景天成的感觉,创造了“虽由人作,犹如天开”的佳境,充分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围屋建筑材料多为土、泥、砖、石、木材,墙脚为块石干砌,外墙为夯土墙或泥砖,不管是夯土或预制好的泥砖都在里面掺进纸浆、黄糖、柔杆等,以增强其牵引力,木材多用于屋架门窗,屋顶采用散热快的瓦片在屋顶重叠,以达到遮风挡雨、躲避阳光的功能。这些材料就地取材,天然、透气性好,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都不会产生危害,从而创造了与自然融合的原生态环境。围龙屋一般建在依山傍水之地,坐北朝南,冬暖夏凉。高低屋顶与山势呼应,围屋屋顶构成的线条与一些现代建筑顶部的流线型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些大的五、六围的围屋,俯视犹如音乐的五线谱一样,奏出一首首和谐的乐章。一垄垄黑色的瓦片、瓦片上的绿苔和白色的墙壁,形成强烈的对比。每逢节日或办喜事,贴上红色的对联,挂上大红的灯笼,白天阳光灿烂之时,赏心悦目;雨天或晚上,烟雨朦胧,充满诗情画意;屋后门前,绿树掩映,山花怒放,围龙屋依山势起伏,蔚蓝色的天空下,层层白墙与梯田遥相呼应,小溪从门前蜿蜒流过,人们穿梭其中,构成一首美妙的田园交响曲。这种奇异、幽美、秀丽的围屋景致,令人陶醉。围龙屋在客家地区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充分体现了建筑作为“凝固的音乐”的韵律美,它不只有音乐般的旋律,也有诗一般的韵致和舞蹈般的节奏。它的旋律、韵致、节奏,不像音乐是通过流动的旋律,不像舞蹈是通过变化的形体语言,也不像诗是通过文字组合的展示,而是通过特定的建筑艺术形象,通过造型、线条、色彩等,表现出一种大小、高低、方圆、曲直、黑白等的有序变化,让人陶醉其中,给人以美的享受,充分体现了自然、建筑与人共存的理念。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a872c01000brl.html3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