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22日,汕头市南澳岛南岸边举行了“半潮礁灯桩启用剪彩仪式”。 半潮礁位于广东省南澳岛东南侧,距离南澳岛岸线约3海里,周围暗礁密布,水流湍急。低潮时仅有三块礁石微露水面,当地人称之为“三点金”,闻之色变。但半潮礁却正好处在广东、福建两省海上交通要冲,是过往中小型船舶航行的必经之处,船舶通航密度较大,每天达200余艘次,于是,这里便成了事故多发海域。据统计,近8年来在此搁浅或触礁的船舶达30余艘,其中, 2002年9月11日发生的海难事故,就是由船舶触礁溶剂油外泄导致的船舶起火爆炸,导致8名船员严重烧伤,2名失踪。因此,半潮礁海域被船员和渔民称之为 “夺命石鬼门关”、“南中国海百慕大”。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船民和渔民往往要绕行一个多小时,避过半潮礁,这无疑有着极大的不便。 当地政府曾试图在礁上设立标志或炸掉礁石,均因环境过于恶劣和复杂而无法实现。在半潮礁上建灯塔,是当地政府和船民、渔民多年来的愿望,当地政府还把它列入十大“民心工程”。 广东海事局在调查研究、前期论证的基础上,多次向交通部反映,争取立项。经交通部批准,半潮礁灯桩终于被列入2002年航测专项补充项目。灯桩建设工程于2004年5月1日开工,至2004年12月7日完工,共计220天,但真正出海施工的只有57天,且一半的时间需顶着大风大浪进行,加上半潮礁区域礁形复杂,又有不规则半日潮,回流、暗流、漩涡重重,吊船及其它施工船往往无法下锚固定船舶,从而使该灯塔的建设创下了广东海事局灯塔建设耗时长、难度大、险情多等多个之最。 建成的半潮礁灯桩桩身为圆形混凝土结构,高8.7米,外部为白色间红色横纹,镶坎着“中国海事”4个醒目的大字。 半潮礁灯桩顺利落成发光,对改善海域通航环境、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当地渔业经济、水运经济、旅游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为此,交通部海事局党委副书记范亚祥专门到南澳参加灯桩启用仪式。他称,该工程是改善南澳海域通航环境的一项实事工程、福祉工程、民心工程。 据当地渔民和船民说,现在他们可以在灯桩的指引下,特别是夜间,安全航行。 据悉,当地政府将代表渔民、船民向交通部海事局赠送牌匾,以表达感激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