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遥远的琉璃澜沧江流域泼水节图文行纪 |
[游记]遥远的琉璃澜沧江流域泼水节图文行纪 |
2008-01-15 cbulo.com |
江水清凉 借江泼水 小和尚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水里的游鱼是沉默的,天上的飞鸟是喧闹的,而人类兼有水里的沉默与天上的喧闹。” ——在江边,同伴试图用老子的哲学与泰戈尔的诗句来把握泼水节的全貌。 傣族傍水圈盆地而居,世代崇拜水,人口约110多万,大都在澜沧江两岸分布,境内如版纳、思茅、德宏、耿马等地。境外较多的是与傣语同源的民族,越南的傣族约90万人;老挝的佬族约180万人,另有傣族18万人和泐族4万人;泰国有傣族2000万人,他们的语言均属壮侗语族的壮傣语支。 他们的文明和澜沧江都有很大关系。 水给他们带来水稻的丰饶与滋润的水果; 水给他们清洁也给他们金砂与银砂,水将含玉的河床冲刷以方便他们开采。 水是他们的琉璃。 他们称澜沧江为“众水之母”, 或者“东方多瑙河”。 傣族属于古代越人族属(广西、福建)。 秦汉时期,傣族先民建立了 “掸国”,至公元8~13世纪,傣族地区先后隶属于云南南诏蒙氏政权(彝族、白族)和大理段氏政权。因有饰齿文身习俗,也被称为“黑齿蛮”、 “绣脚蛮”。 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以宋为背景,他在书中称段誉之母刀白凤为“当地百夷女子”,刀与俸都是傣族的大姓,但是“百夷”(“佰夷”、“焚夷”、“摆夷”、“摆衣”)的称谓是出现于明清时期,所以他的说法未尽细致。明代傣族地区都分别建置土司,任命傣族头领为世袭土司。傣族社会普遍向封建领主制发展。 据阿虎推测介绍,其祖上也是俸姓大土司,很威风的。 傣族世代居于澜沧江沿岸,被古南丝绸之路贯通并拓展, 2000多年前秦始皇一边在中原焚书坑儒一边着手边地文明建设,他委派大将常额修筑五尺道将中原与云南边地打通,应该说此时中原文化略通,随着汉文化的不断注入,以及边民对南丝绸之路的往来开发,使得傣族跨境交融,一直到身毒(印度)。 由于紧邻佛国印度,再加上东南亚文化圈内佛教盛行,所以傣族世代全民信佛,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又称南传上座部佛教)。 男孩到七八岁要过佛寺生活,识字念经,文医史哲理的知识都是从寺院获得。妇女虽然不入寺为僧,但也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毫瓦萨”(开门节)和“奥瓦萨”(关门节)是两个重要的佛节,分别在傣历的九月十五日和十二月十五日举行。傣族妇女到40岁,男50岁,大多要进佛寺受戒。每日晨昏在家里祷告,每逢斋戒期,到寺内听经、诵经。 [1]
|
转自:http://www.cbulo.com/viewthread-3545426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