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解读普者黑

[游记]解读普者黑

2008-05-22    sina.com.cn

分布
黑、白彝主要分布在双龙营、官寨、八道哨、曰者、舍得、新店、树皮等乡359个村寨,;撒尼主要分布在八道哨、双龙营、曰者3个乡;仆拉主要分布在天星、平寨2个乡。境内彝族具有大小分散聚居的特点。1954年有人口23878人;1964年有33734人,1984年有56253人,1993年为12339户64689人,2005年7428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3,其中黑彝10527户外923人,白彝952户5048人;撒尼547户3737人,仆拉313户1981人。
民风民俗
(一)、婚姻
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家族表姑不通婚,姨表可婚配。子女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组成小家庭。婚俗因地,因支系而异。
彝族、白彝族和仆拉男女青年主要利用“跳弦子”、“祭龙节”、“火把节”进行交往婚恋。“跳弦子”,先由小伙子弹响弦子,然后男女交错顺序排成圆圈,按旋律,拍着巴掌模仿各种鸟兽形状,进行“猴子回头”、“老鹰扇翅”、“鸽子渡食”、“猴子掰包谷”等各种优美姿势表演,有意者主动接触,小声吐露真情,而后个别进行约会。“祭龙节”和“火把节”时男女青年有锅灰相互抹花脸,夜间环绕火把歌舞,空隙之余谈清说爱。双方情投意和,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接着筹办婚事。仆拉与黑彝相同,黑彝和白彝族有所不同。黑彝和仆拉男家于婚期前一天,要派人送去新娘衣服,并送上肥猪一头,酒50余公斤,礼金百元至2000元,不论多少要带“六”字,如600元、960元、860元、1160元等(禄禄有福之意)到女方家。女方家请亲朋好友做客。第二天,新郎盛装披红,有陪郎好友6—8人组成迎亲队伍,伴随唢呐到女方家娶亲。女家设宴款待,新娘头顶红绸,上着红衣,下着绿裤,脚、穿船形绣花鞋,由胞兄背出家门上轿(今改为上马或上车),两个姑娘陪行。到新郎家后由司仪主持举行“撒仗”(即退车马),祝夫妻岁岁平安,白头到老。入洞房后男女小伙伴闹房。第三天上午,由两个儿孙满堂的至亲夫妇领着新郎、新娘拜堂认亲。7天后回门,新娘在妈家住10天半月后由新郎接回。
白彝婚姻有父母包办和自由恋爱相结合,既双方情意相投,也须地父母同意方能结婚。男女青年通常利用春节、元宵、“祭龙”等节日及讨亲嫁娶机会,通过跳乐、对歌认识,进而双方自由恋爱。如果双方有意,既经常单独约会,并互赠“响篾”(一种用铜片或金竹片精制而成,能弹奏多种音调的小乐器)表达爱慕之情,以后“唱情歌”弹奏“响篾”加深恋情。男方就请精通酒调、能说会唱的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头两次不带礼品,此时女方家即使同意也不作表态。有把握时带适当的酒、糖及现金再作第三次说亲,若女方家父母兄长无异议,并征得女儿同意后,可接受男方的“喜欢钱”。饭前,女方主动把媒人带来的酒置于餐桌上(也有亲自把壶盛酒的)。食毕,双方共同商议定婚聘礼,择日正式定婚,接着筹办婚事。届时,由媒人领着6—8个青年小伙子与唢呐组成的迎亲队带着礼品去娶亲。女方家安排歌手2—4人把门,迎亲队到达时,先由把门人与媒人对唱“迎亲调”,并与送亲男子陪媒人入席。启程时也要对唱“送亲调”。女方送亲人有伴娘和本村的未婚青年女子,最少8人,多者百余人。新娘到男家时,由新郎之妹领进堂内从右至左绕堂3圈,再到灶房作形式上的洗锅烧火,然后进洞房。不拜堂,不拜天地,不拜祖宗,办喜事的3天,3个送亲女性及正式伴娘同新娘食宿洞房,新郎不得入内。正堂设一酒席,由长者和媒人陪同送亲男子入席,边吃、边喝、边对歌。先唱“起身调”,后唱“蜜蜂调”,最后唱“分别调”。夜间青年男女“跳乐”,边唱、边跳,边对歌,直到天边发白方散。热闹3天3夜后,新娘随送亲队回娘家住3天,后由新郎接回。
撒尼人基本保持自由恋爱特点,凡是撒尼人聚居村寨都设有供青年男女社交的“闲房”(或称“公房”)。在“闲房”的场院里跳大三弦,利用跳大三弦的机会求爱,双方情投意和,女子便背着事先编好的新篾箩,装满柴,跟着头戴篾帽、身挂笛子的小伙子一起到男家住1天。次日双双到女家,男子首先给女家挑1担水,从事1天劳动,即算正式定婚。女方家在耳房楼上建有“花房”,男方家在正房侧面建有“情人房”,男女青年谈恋爱时,成群集队的男青年到女方家的“花房”前唱情歌,如果女子看重那个男青年,她就放下楼梯,让心爱的人爬上“花房”。男青年领女青年到男方家谈情说爱,未婚时就只能在“情人房”了。个别人家女儿将男子带来后才知道女婿是谁。还有个别女青年带着孩子结婚也允许。但不论男女,结婚后均不得再与他人乱爱。
(二)、家庭
彝族家庭属于父权制小家庭,多数为男性长辈当家,生产生活安排、经济收支、各种重大活动均由当家人掌管,其他家庭事务多为女性长者负责。家庭财产继承权归男子,按人数均分。有女儿的可以招赘。无儿无女者可以收养子。
(三)、节日
彝族除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七月半)、中秋节、冬至节外,还过祭龙节、火把节、草马节、冬月节(冬月摔跤节)。
祭龙节( 即“花脸节”)
彝族信奉“山管人”,“水管财”。丘北的彝族群众把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属蛇日或猪日定为“花脸节”起始日。每年要举行比春节还要热闹的节庆活动,寨老向各户分摊少许酒肉,每户一男子携带,先由毕摩(彝族祭祀师)率领全村群众举行祭神树山神活动,参加者在神树前野炊。之后,家家杀鸡宰羊,大摆酒席,欢迎远方的宾客。男女青年在村头河边,互相抹花脸,举办摔跤、斗脚架、唱山歌、跳弦子舞、挝脚架、爬树等娱乐活动。节日期间,那个的脸被别人抹得越黑,吉祥和幸福就越会降临到他的身上,他家的庄稼就会长得好,做什么就会心想事成。节日活动还是年轻男女选择意中人的好时机,脸被抹得越黑表示情意越深。如果不喜欢对方,就千方百计逃脱,不让油黑之物落到自己的脸上,以表示拒绝对方的求爱。
丘北彝族的“花脸节”一直延续至今。随着国家AAA级风景区普者黑旅游区的发展,丘北县委政府把“花脸节”定为丘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每年都要举行“花脸节”活动,成为丘北旅游文化品牌。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e115f801000arj.html34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