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七星岩鼎湖山摩崖石刻

[游记]七星岩鼎湖山摩崖石刻

2008-06-27    sina.com.cn

石室洞外,有一“北海碑亭”,用栅栏围住,里面是七星岩石刻中历史最长、最有名气的唐代李邕的《端州石室记》。因此碑的中间有一马蹄形的缺损,故它又称“马蹄碑”。其来历有个传说:唐开元十五年(727年)的一天,大文学家、大书法家李邕道经端州,在古道上骑马疾驰时,被七星岩的壮丽奇景所吸引,意欲下马细细端详,不料马儿冲劲太大,一时收勒不住,在石室岩洞口踏下一个深深的马蹄印。李邕豪情满怀,即景生情,一气书成《端州石室记》。该文生动细腻地描绘了石室洞人间仙境般的奇异景致,抒发积极有为的政治情怀:“岂直避暑窟室,缔赏林峦,击石如钟,酌泉如醴;固亦转丹灶,掇紫芝,迹参寥之远心,惟习隐之幽致者之乎。”写毕,李邕余兴未尽,又挥毫写了四尺大的“景福”两字,镌刻在洞口右下壁。宋代熙宁时,康州太守康卫诗提及:“天上北斗星,人间书景福。”将“景福”与“北斗”并列。后人干脆把石室岩改为“景福洞”,连肇庆市的主要堤围也取名“景福围”。

在石室洞入口的东面岩壁上,赫然刻有北宋名臣包拯的题字:“提点刑狱周谌同提点刑狱钱聿知郡事包拯同至庆历二年三月初九日题。”这是包拯在快结束端州知郡事任前题的,文字简明扼要,字体清癯,朴实无华。虽事隔近千年,但面对包拯留下的文字,仿佛这位铁面无私的黑脸大汉就站在我们面前,正怒目注视着当今的一个个可恶的贪官。

莲花洞:恍疑身已在蓬莱

莲花洞与石室洞相连,中间潭水相隔。入口处有一天然平台,有“璇玑台”3个大字的石刻。璇玑台左右崖壁也都刻满历年名人的题咏。

综观七星岩500多块石刻,大部分是写景抒情之作,多有华章名句。这在璇玑台得到更为集中的体现。曾3次游七星岩的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留下描写七星岩的五言诗刻气势非凡:“胡然北斗宿,化石落人间。天不生奇石,谁擎万古天?”与石室洞内的南宋黄公度的“天上何时落斗星,化为巨石罗翠屏。洞折三叉盘空曲,壁立万仞穿青冥。”以及元朝张显祖的“一区仙境蓬莱岛,七点星岩兜率宫。江水朝东宗大海,嵩台拱北插高穹。”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黎简的诗“南服陨石,北斗降精。日入壁曜,霞照赤城。从寒无语,山秋有声。云崖争力,已割未倾。地深天高,心奇语平。阖骑五羊,斟酌七星。”简洁生动,掷地有声,富于节奏感和音律美。而清冯敏昌的《七星岩五首》,则详尽地描写星岩的全景以及大岩、莲花洞、屏风岩等景点景致,对七星岩的研究和旅游开发很有参考价值。这两人的诗美,字也卓然成家,与唐李邕的《端州石室记》并称“石室三绝”。

这些与山岩并存,与湖水同在的千年诗文,不仅印证着古城的悠悠历史和灿烂文化,也记载了很多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名字,几乎人所皆知,但其父郑芝龙曾在广东任职且游历七星岩一事,知道的人并不多。郑芝龙的题诗就是一个例证。璇玑台前左边的石壁上,有刻于崇祯十年(1637年)的郑芝龙撰写的诗:“偶缘开府抵嵩台,奇石清泉洒绿台。群玉山头迎佛相,恍疑身已在蓬莱。乳岩突兀五丁开,直把星辰摘下来。金粟庄严真色相,肯惭能赋大夫才。”郑芝龙,福建泉州人,明万历、天启年间,曾从事移民和开发台湾的工作,带领福建和台湾人民抗击倭寇,建设家园,是当时台湾汉族的首领和纵横东南沿海的英雄。崇祯初年,受两广总督熊文灿招安,受封广东总兵。熊文灿在肇庆水月宫铸铜像以志纪念。这首诗就作于当时。

伟人题咏:画幅长留天地间

在石室洞入口左侧,朱德元帅和陈毅元帅的题诗引人注目。朱德1959年来到七星岩,写下《游七星岩》:“七星降人间,仙姿实可攀;久居高要地,仍是发冲冠;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这首工整的律诗正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怀大度、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给人以无穷的鼓舞和力量。该诗刻由书法名家吴子复以隶书所写,落落大方,质朴平实,更为诗意增色。

朱德题诗附近莲花池畔的石壁上,是陈毅元帅1966年2月题《七星岩》:“七星拔地起,洞穴腹中装。沥湖环四面,千顷恣汪洋……石洞叹钻天,景福秘地藏。壁上题词句,千年成诗廊……谓我尚未老,可以上战场。”生动地描绘了七星岩的奇妙景观,而且点明其“壁上词句”、“千年诗廊”的深厚文化内涵,抒发了这位开国元帅的革命豪情。

“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这是叶剑英元帅1961年手书咏吟七星岩的著名诗句,刻在七星岩石室岩莲花洞外显著的位置上。全诗没有“七星岩”的字眼,却把七星岩、星湖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情景交融,美不胜收。叶帅有感而发,又以诗为书,其书法雄健苍劲坚韧,而又潇洒隽秀,自然纯真。

鼎湖山:涅?妙心驻苍崖

步入鼎湖山,顺着天溪,上庆去寺、云溪风景区方向走,可以尽览鼎湖山历代留下的石刻风采,有74幅之多。

鼎湖山摩崖石刻中最著名的一幅,是位于云溪风景区老龙潭涅?台石壁的唐智常楷书题字石刻:“正眼法藏,涅?妙心”,雄劲有力,有颜体风神。但石刻排列异常,“心”在最前面,“藏”字排到“心”字之后,后世文人对其是否唐刻提出质疑。现公认为是唐刻的珍品,或为颜真卿书体的滥觞。智常是六祖惠能的弟子,庆云寺的开山祖师。

往飞水潭的路边及潭四周有石刻31幅,包括清刻14幅,民国石刻9幅,新中国成立后的3幅,年代不详的5幅。其中1916年李开?题字“民国五年七月二十二日,黄冈李开?、新兴李耀汉、丹徒吕鸿元,同游到此留题”中的李耀汉,民国初年曾任广东省长。李开?,民国二年由袁世凯任为广东巡按使。民国六年吴远基题字“苍崖白练”,是古拙浑厚的篆书,刻题者吴远基,高要人,吴桂丹之子,著名科学家吴大猷的叔父。飞水潭石壁的“孙中山游泳处”石刻,是宋庆龄1980年题刻的,纪念孙中山1923年夏秋间到飞水潭游泳。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60e83b01008rwq.html118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