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华寺观感(游记) |
[游记]南华寺观感(游记) |
2007-12-04 vnet.cn |
南华寺观感(游记3) 久闻南华寺大名,此次“五一”假期得以一游,心愿既遂,驴心舒畅之余,也颇多感触。 多年前游青原山净居寺时,寺中一块石碑上的一首诗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必染尘埃。” 诗的作者就是禅宗六祖慧能,相传五祖弘忍要门下弟子 以诗 表达佛门修练心得,并以此选择衣钵传人,其座下大弟子神秀作诗 “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 台,时时勤擦拭,勿使染尘埃。” 而当时地位低下的慧能立即作了前述的诗 ,五祖认为慧能已然 悟道,遂将衣钵传于慧能,留下了这段佛坛佳话。我常想,慧能固是天生有慧根之人,而五祖则 更是慧眼识人。青原山净居寺是禅宗七祖讲经之地,而南华寺乃是六祖37年讲经之地,又是其肉 身存放之处,所以游历之心久有矣! 5月5日上午迎着和风细雨,我们一行15人凭着8张门票进了南华寺(愿六祖慧能原谅我们)。 进入寺内,但见峰峦奇秀,古木参天,环境幽雅,让人顿收尘世之心,立生礼佛之意。继续前行 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飞檐重橼,斗拱横梁,殿内香烟缈缈,宝 相庄严,使人顿收轻狂之心,个个面露凝重之色。其中的五百罗汉,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我最 喜欢的乃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济公罗汉,而且他也是唯一的中国籍罗汉,其他的罗汉 全是外国的。 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建得巍峨高大,但与别处的寺庙并无特殊之处。真正让我驻足良久 的是六祖真身存放的六祖殿,相传六祖圆寂前数月就开始绝食,以摒弃人间烟火之气,圆寂后其 弟子在其头部和脚底钻孔,头顶灌入石灰水蚀尽血肉内脏,脚底生火烘干,填入防腐药材,外涂 数层生漆才制成真身。我感叹六祖的坚忍,心里也存一丝疑问,留下真身供后人瞻仰,是六祖的 本意吗?六祖是追求“本来无一物的”的啊!抑或是弟子们的意思?我不得而知。在寺门口我观看了 现任方丈陪同各方重要人物参观寺庙的照片,从方丈的眼神以及他的肢体语言来看,绝对是一个 精于迎来送往之道的佛门中人,也许他也有说不出的苦衷。联想到藏经阁里供奉的武则天的圣旨 使我感慨,佛要超然于物外也难啊!纵观历史,正是有皇权的权威做后盾,禅宗南北二宗中南宗 一支独秀,而大弟子神秀领衔的北宗却逐渐式微消亡。看来,佛的博大精深和空灵高远也需要借 助外部的力量才得以更好的传播啊! 站在南华寺后那9棵有五百年树龄的水松下,我陷入了良久的沉思。我虽然对佛的博大精深和 空灵高远一直心向往之,但对佛法的了解却很粗泛,佛门的清规戒律我更是自问不能接受,佛法 讲究戒,定,然后才是慧。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一个有慧根的人,我喜欢禅诗和那些佛教经典故事 我希望那些明心见性的了当与智慧,能使我的智慧之光在瞬间绽放,顿悟生命的真义。但我知 道,那是妄然,但我也知道,我的心是一天天走向佛的。突然间有一个瞬间的冲动,在这个一草 一木都充满灵性的地方留下来,过朴素的生活,用简单的心面对世界,追求简单的快乐,一直在 努力的工作,因为我相信天道酬勤;一直不能抵抗世间物质的诱惑,生活的目标总是在不断的修 改,已不知快乐为何物,只是不断地为生命的缺失而奋斗,而几乎忘记自己也是一个容易满足, 容易被取悦的人。我们总是忙碌,总是在奋斗,让工作和琐事占据了生命,却忽视了身边很多简 单的快乐,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的人,无论富贵,无论困顿,无论高洁,无论堕落,都有追问 ,停顿和茫然的时候,也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生活了,应该及时行乐。 遁入空门是不现实的,尘缘也是难以了断的! 还是做一头快乐的驴,忘记痛苦的苏格拉底吧!
|
转自:http://bbs.jxja.vnet.cn/dispbbs.asp?boardid=6&id=1109735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