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历韶关历史日记

[游记]游历韶关历史日记

2007-07-27    sgwzmxxx.com

节日的南华寺格外热闹,许多人往那些雕龙石刻上抛钱,和尚们青天白日之下就在那里拿个塑料袋往里划拉钱,实在有损形象。

这是南华寺大殿中的泥塑五成罗汉,还是很有气魄的。

这是南华寺中展中的为纪念南华建寺几千周年征稿的画展上的一幅作品,我非常喜欢,是不是画得很好?

这个是什么?我还真有些说不上来。

这里写着“祖殿”,里面就是供奉的六祖的真身,可惜不准照相,所以没有照片奉献给大家了。

后面九龙泉那里有石刻的六祖坛经,是六祖惠能法师写的他的一生的经历,以及他的弟子们整理的他说法的道理,可算是中国自已产生的第一部佛经。

寺中宝塔,可惜不准登上,好在天气不错,蓝天高塔,倒也漂亮。

离开南华寺我们决定前往马坝人遗址,大家都知道马坝人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一种古人类型,是1958年发现的,马坝人化石为一头骨的颅顶部分,包括额骨和部分顶骨,还保存了右眼眶和鼻骨的大部分,属一中年男性个体。马坝人眉嵴粗厚,眶后部位明显收缩,额骨比顶骨长,表现出和直立人类似的原始性质。但它的颅骨骨壁较薄,颅穹窿较为隆起,脑量可能较大,估计超过北京人,又具有智人的进步性质,因而分类上可归于早期智人,代表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环节。

伴生的脊椎动物化石有鬣狗、大熊猫、貘、剑齿象等19种,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之末或晚更新世之初。马坝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在这一地区的活动和当时的地理气候及生态环境都有很大帮助,同时为进一步探讨人类演化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61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离开马坝,回到往韶关的大路上,经过曲江县城时见到它们城中心的公园,一座崴峨的石灰岩山座落在城中心,十分有特色,旁边的楼房后面就伸出狰狞危峰,给人逼人的感觉。很好的景色,一个小城中能有这样的景象真是福气,可惜我们东莞市区里没有这样的山可登。

半小时后我们就来到了韶关,这已是我第三次来韶关了,其余景点都已去过,所以直奔此行的目标---纪念余靖的风彩楼。

第一次听说余靖是在五年前去韶关的时候,在地图上看到韶关有“三风”---风度路、风采路、风烈路,觉得很奇怪,于是到处打听,后来总算搞明白了,三风是纪念的三位韶关人。风度路是因为当年这里有一个风度楼,纪念的是岭南第一个当上丞相的人、也是唐诗三百首里排第一个的张九龄,因他待人接物温文乐雅,宫庭讲学富有卓见,皇帝赞说满朝文武谁也比不上他的风度,所以后来韶关建了一座风度楼来纪念他。这风采路上也是有一个风采楼,纪念的是北宋名臣余靖,是宋代一位“百战将军”和“马上诗人”。仁宗时,范仲淹被贬,满朝文武都不敢开口,只有谏官余靖大义凛然,犯颜上表,后又陆续论救蔡襄、欧阳修等人,声名大噪,蔡襄赞余靖诗曰“更加风采动朝端”,所以有风采楼纪念他。而那风烈楼是纪念南北朝时的侯安都的,陈霸先作了陈武帝,侯安都是开国功臣,人们称他风烈可钦,所以建风烈楼纪念他。

到如今风度、风烈二楼都已毁于岁月,只有风采楼独存,如今已成为韶关市的一个标志建筑,而楼下的这条路也已成为韶关最热闹的街区。第一次去的时候因为已是晚上八、九点钟,随着韶关的朋友在市区乱逛,问他市区内有什么地方值得一看,他说只有一个风采楼可看,可惜晚上不能登楼,不过那也可去瞻仰一番。这风采楼与天安门有些相似,重檐翠瓦,只不过它瘦瘦高高的,有20多米高,横跨着街道,楼底呈圆拱形,地面至拱顶高约10米,楼下车水马龙。当年它与纪念张九龄的风度楼遥遥相对,但现在风度楼无存,独风采楼巍然屹立了。这楼是明代宏治年间韶州知府钱镛为纪念余靖而建,几度毁于战火,几度重建,最后一次重建于1933年。夜色中望到“风采楼”三个字的题额,据说这是明代书法家陈白沙(陈献章)毛笔字的存世珍品,几个人站在楼下遥指仰望了一番而退。

第二次又去,赶到时已是傍晚6点,登到三楼展览已闭馆,只从外面的宣传海报上看到原来正在举办余靖生平展,大约从中了解到他曾多次出使辽国,为当时存得长期的两国和平做出了极大贡献。从窗户探望进去隐隐约约,什么也看不清楚。后来有一次听一位老教授说到余靖,说他出使哪国就能通晓哪国语言,聪明非常,于是对他佩服无比,我自已的英语学得实在不怎么样,花了老鼻子的劲到现在还是哑吧英语,人家余靖怎么就那么厉害呢!于是五年之后,又有机会从200多公里以外的东莞第三次来到风采楼时,紧赶慢赶终于在4点半钟时赶到了楼下。余靖老先生啊,要见你一面可真不容易啊!

上得楼来,终于看到展馆的门开着,买3元的门票进入,见里面现在已改成了韶关历史展和恐龙骨架展,失望异常。好在韶关历史图片里包含几张余靖墓、余靖故居的照片,还有前两年余靖研讨会的照片,好象那位老教授也在其中呢!我们问展馆里的人有关余靖的问题,竟然几乎答不出,不过最终打听到一个消息,说离这里二条街有一个余靖纪念馆,我们一看表,5点15分,连忙下楼,急急赶去。

按地图赶到当地,却见街道两边都是商铺,问当地人,竟指向一个凉茶铺!果见那凉茶铺顶上写着“余靖纪念馆”,却找不到门上去。后来才弄明白,原来门在后面,据说这里是余靖祖居,宋治平年开始就将余靖故居建为余忠襄公祠,当地人称“余丞相祠”,历代均有修茸。抗日战争时期,余祖祠大部分遭日寇轰炸毁坏,留下少部分屋宇。后来余氏子孙散居各地,无人管理,当地人见祠无主,将其改为平房居住,不过还保存了“余相巷”这个地名。

直到1999年,余靖诞辰1000周年时,台湾苗栗县、桃园县20多位历史名臣余靖后裔带着余襄公的遗像、风采楼的照片及余氏族谱,在韶关市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员会的协助下找到这里,在韶关市政府、市侨办以及香港余氏宗亲会的大力支持下、赞助下,在余相巷内重建了“余靖纪念馆”。

当时已过5点半,门已上锁,寂静无人,看来又要三过其门而不得入了,真让人失望,正在这个时候,走出来一位阿伯,问我们是不是姓余,我们说不是,但他还是打开了门让我们进去参观。只见这是一个具有岭南古民居特色的重楼复式建筑,重楼高阁,让人仰望而生敬意。高高的阶顶是风采堂,庄重雅致,右侧是欧阳修赠给余靖的《余靖神碑铭记》,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文物。堂内端坐着栩栩如生的余靖木雕塑像,据说此雕像的设计的依据余氏族谱珍藏的名贤忠襄公真像而塑成的。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余靖二十四岁就高中进士,入朝为官,他正直敢谏,多次上书,建议严赏罚、节开支,曾为整顿户政,去除贪残之吏,抚疲困之民事而与皇帝抗声力争,以致唾液飞溅至皇帝的“龙颜”上仍意犹未尽。他的建议大多为仁宗所接受,并因而与欧阳修等同被誉为朝廷敢于进谏的“四谏”之一。后来他三次出使契丹,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折服了雄据一方的辽主,使当时宋、辽西夏三足鼎立的局面得以和解,为巩固宋代天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还奉令经制南事,不载南海一物,后官至工部尚书,著有《武溪集》传世,广州曾有“八贤堂”,余靖就是八贤之一。

参观完风采堂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天空中彩云翻腾,金灿灿的夕阳映照在堂前,余靖雕像的脸上似乎也抹上了一屡金光,这位当年风采动朝端的直臣今天似乎依然那么铮铮铁骨,可能也正因为余靖的正直和执着是韶关人所向往的一座精神丰碑,所以风采楼才会成为今天韶关市的标志建筑吧。

再上路已是夕阳西下,今天我们的宿地是在约30公里外的乳源县城,一路上金红色的夕阳给处处美景镀上更美的色泽,一座傍似笔架的山峰,那搁笔处搁着一个金灿灿的太阳,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笔架啊!

6点多到达乳源县城,一问各宾馆,都在200--300元/间,真是发疯,全是春节里来玩乳源大峡谷的客人给闹的,咱不去凑热闹,在汽车站对面找了一间普通旅店入住,才45元/间,有热水器,有电视,有独立卫生间,楼下还有一网吧,两人上网1小时,才收了3元,多好啊!

转自:http://www.sgwzmxxx.com/sgwzmx/zou/xyj2.htm50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