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坐在那辆开往星河湾的专用巴士时,心情和坐一般的巴士不一样。 这当然不是因为这车特别好。 而是因为它是开往室内设计师们的作品的专用巴士。 脱下眼镜,稍稍抖擞了一下精神再看一下周围,年轻的人并不多。 轻笑,不是个个人都为了“室内设计”四字而来,他们是真正想买楼的。 必须承认,我们是另类的一群乘客。 我们这群另类,想成为室内设计师,然而这辆车会让我们看见真正室内设计师留下的东西——就像一个流浪的画家,把自己的画留在自己曾经踏过的足迹一样。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艺术——虽然它往往都和钱打上交道。 所以心情多少有些紧张。 忘了到底坐了多久的车,反正没有在意过。 也许是因为没有去过星河湾,不知道究竟离多远的缘故吧,没有在意过这车到底开了多远。 到达目的地,买参观的票券,走进样板房里,一切似乎都按部就班。 然而打开第一扇门时我就愣住了。 很大的一面镜子。 我很清楚地记得“开门三不见”;开门不见厨、开门不见灶、开门不见镜。 带着一丝疑惑地转头望向刘老师提出这个问题,他只是很简单地回答了一句: “外国人不懂中国人的忌讳。” 我“哦”了一声,心头却若有所思。 原来美感和笑容不同,并非各国都有通行证。 这里到处留下的都是国外设计师的气息吗? 富丽堂皇而却是欧式的装饰、大厅的那些毕加索才看得懂的抽象画、还有室内装饰常用的光亮派手法——大量的落地玻璃窗以及镜子,都是比较明显的国外风格。 那几间样板房,虽然各有特色,并不雷同,但似乎都是同一位设计师的作品;你很难在这屋子里找到几个圆角,有些不应该做成矩形,一般都是作圆角作为转折的地方,竟已被多棱角代替;他似乎对镜子情有独钟?有数房间初入,第一感觉便是这里出乎意料的宽敞,可是再定睛一看,哦,原来那里有面与地面之间衔接得几近不露痕迹的大镜,本来窄窄的衣间,却以为有个大衣柜;三五知已于小房把酒言欢,却看不见恰好被一个大柜子遮住的镜中人,丝毫没有感觉到狭窄——空间不够用,那就让你觉得空间够用吧。 一切都是如此。 豪华中却呈现着硬朗感觉的风格,在这可算是一览无遗。 在这里打心底羡慕国外的设计师;他们更坚持着自己的风格,而鲜少看老板的脸色做事,无论作品多么千变万化,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已经形成的个人风格是不会被动摇的,作品做出来后的那种感觉,就是自己的招牌。 可是再完美的作品也并非无瑕。 如果厨房的灶台可以低一点,那样做饭时手就可以放得稍低一些,更加轻松;而且落地玻璃窗虽然漂亮,却没有几位中国人喜欢被坐在布置豪华的饭桌上的客人们看见自己满头大汗地炒菜的模样……文化上还是有些隔阂啊。 也许是个人想法不同吧,卧底那漂亮的吊灯,那美丽的油画不适合吊在卧室正中央和挂在床头,我并不想一睡下就看见有什么东西悬在头上,那样会令我不安。 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喜欢这里的,当然,没那个钱住这(笑)其中一个房间一进门就把我吸引住了,布置简洁,然而一进去就看见落地玻璃窗外大片大片葱葱郁郁与透射进来的一缕阳光,我就在想早上一起床就看见这两样在自己身旁的感觉一定很棒。 离开星河湾之际回了回头;它给我的感觉仿佛一位西装革履的外国上流社会绅士,可惜的是,中文不大行。 清华坊却又是另一种感觉。 竹、柏、松等植物早早便在小道营造了一种气氛;这是纯粹的传统风格。 可惜的是我们于清华坊中散步之际,都感觉到这里的一种压抑。 古朴、优雅,色彩却太沉重,沉重得给人没法热闹起来的感觉。 除了仅有的几个保安外,冷冷清清。 我不知道夜间在这里散步会是什么感觉?估计女孩子们都不愿意晚上一个人在这里走。 这里强调的古色古香,并不适合时尚的年轻人…… 我猜,住在这里的人除了富有外,还得具备一种叫品味的东西吧。 这里不适合没有格调的暴发户。 刚刚上完台阶的时候,刘老师给我们讲解了起来: “这台阶也有学问,走进来的第一步为‘进’,一般台阶为单数,因为最后一步必须也是‘进’才行,如果是‘退’,财源便是不进反退了。” 一位同学试着数了数台阶:“进、退、进、退……进,最后一步果然是进。” 这便是国外设计与国内设计的区别了。 相比之下,更讲究各种传统习惯,忌讳。 不知道是不是刚刚看完星河湾的楼盘样板楼而导致审美疲劳之故,对于各种装饰以及华丽的装修已经提不起太大的劲了,唯一印象深刻的,只有挂在客厅中的一把色彩暗淡长弓和框架中一个龙飞凤舞的“武”字。 在古代的写法中,止戈为武。 数百年前的武士,为了以武止戈,曾经拉开过几次这长弓?聆听过几次箭风之啸? 然而这是个和平的年代,武士之弓,也成为家居的装饰品。 那仿佛在提醒着要舒舒服服地享受着的这一切都来之不易。 清华坊给我的感觉,像是一位神情严肃,浑身上下透发出传统文化气息的老人,让人敬畏得不易接近,不过在这我倒是想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如果按科学来讲,床位应该是南北向,因为地球磁场的影响而导致这样睡比较舒服,但如果从中国的风水命理来讲,床位的方向以及位置却应因人而异,那么,如果从风水角度来讲那张东西向的床该怎么处理? 我想这会让人觉得头痛。 数小时后,我们来到了碧桂园。 如果说我们在看清华坊的时候,已经开始审美疲劳…… 那么在碧桂园已经是相当审美疲劳了(看的楼盘太多了)加上这里无论是格调的高雅,装修设计的气派都无法与前两者相比,加上看楼盘的人多,参观起来的感觉完全是两回事,碧桂园难免多少有些相形见绌。 不过这里有一样东西是前两者不及的,那就是此地问津者众。 星河湾给我的感觉是一位外国上流社会绅士,清华坊给我的感觉是一位严肃的中国老人,而碧桂园则是一位年轻的姑娘,相比之下更易为大众接受, 曲高和者寡,那就低点吧,大提琴与古筝并非那么大众化的东西。 这也许是碧桂园的成功之处。 曲终人散。 欧式风格、传统风格、现代风格都已经欣赏过了。 一群准室内设计师第一次用心地实地去揣摩,欣赏真正设计师们的心血,多少也学到一些东西,不禁有些得意;这些对我们未来的设计师之路。 只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我们尚可在他们的设计中挑出一点瑕疵,那如果工程交到我们自己的手上来做呢?又有哪一天,哪些来参观考察的人们在我们未来的作品指出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呢? 不禁汗颜。 设计的学习之路,还要走很久呢。  (本文作者)室内设计班学习委员  参观样板房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