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海之行之二北海老街 |
[游记]北海之行之二北海老街 |
2007-09-15 wzlm.cn |
[原创]北海之行之二《北海老街》 每座城市的发展,都是与街道分不开的,看一个城市的历史,就要去看它曾经的街道。 北海的珠海路,全长近2公里,宽9米,是一条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老街。自1883年起,一批打着殖民烙印的西洋建筑陆续在这里建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于1927年前后,形成了东起清政府海关大楼,西至外沙桥头,中西合壁的骑楼式建筑一条街。 老街离海边不远,在隐约的涛声中,穿过一座用汉白玉精心雕刻的牌坊,就进入了老街。到老街的时候,已近中午,三三两两的当地居民,围坐在骑楼下的桌子旁,边吃早茶边聊天,通常他们的早茶是要一直吃到中午的,对于他们这种没有一点压力的悠闲生活,我只有羡慕的份。 徜徉在平整的青石板路上,浏览着两侧的建筑,这些建筑,因年久失修、风霜的侵蚀,加上人为的居住破坏,已经破旧的难见全貌了,却依旧可以感觉到历史向我走来,一幅泛黄的历史画卷正在向我徐徐展开。 这里的建筑多为二至三层,青砖黛瓦,异常古朴。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是充满西洋风格的浮雕与装饰,线条流畅、精美,少了许多西洋雕饰的烦琐,仿若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历经百年风雨的侵蚀,很多花纹已模糊不清,却依旧可以想象当年的风采。 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即便是刮风下雨也不影响做生意。支撑着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每根柱子上方都有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圆形拱洞,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骑楼最精彩部分要属花墙头了,其下部的长方形构图,来源于中国建筑的匾额,匾额的左右两边还题有对联,韵味十足。因此,这些骑楼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版,而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美丽的结晶。 老街古朴如旧,残留着风雨剥蚀后的痕迹,班驳的老墙上悬挂的路灯,也仿照老汽灯的式样,很有复古的气息。用做照明的蜡烛,被节能灯管取而代之,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古今文化的大融合。 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旧址,如抗战时刺杀日本间谍的“丸一药房”,大清国时期,北海的第一所邮局,还有曾经的老井,都立起了介绍铭牌,以方便游客了解。 那里的居民告诉我,在1927年以前,老街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鳞次栉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除了屈指可数的几间店铺经营渔具外,其他店铺已成为民居。唯一能证明这条街道昔日的繁华的,惟有随处可见的灰色的石头门楣上,隐约可辨的**记的字样。 近年,北海市政府,已经禁止机动车出入老街了,也不再允许这里的居民,对这些古老的建筑进行任何私自的修葺和翻盖了,力图把沿街的门面都恢复到老房子的样子,以保持这里的原貌。中国的古建筑保护一直做的很糟糕,不知这条老街可否给国人一个惊喜? 现在,在这里居住的大多是老年人,多数年轻人已在街外买房独住或者外出打工了。老人们摇着大蒲扇在骑楼下乘凉,或聊天或打麻将,眼睛里透着平静与安详,并从每一块砖瓦每一处雕饰后面,品味着年轻人所不能理解的东西。仿佛老街的一切都还和他们小时候一样,没有丝毫改变。 路面刚修整过,与四周残破的墙面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依旧肆虐的阳光照在这样的路面上,没有一丝的张皇,只有从容安静,仿佛一切都理所应当。向这些雕饰的背后看过去,我竟有偷窥人间的感觉。在这样的时间痕迹面前,人会觉得渺小而脆弱。任凭怎样的辉煌,都敌不过时间。 我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梭巡,用手指抚摩着历史的尘埃,意图从中得到些许领悟。然而,生命却是一条单行道,走过的路就回不去了,无法让我如此反复琢磨着它而生活……
|
转自:http://bbs.wzlm.cn/viewthread.php?tid=9007022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