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荣光单车骑行万里走八桂(十二)广西游记—程阳桥 在长途的孤独的行程中,是没有人能帮你的,除了要战胜大自然给你带来的灾难之外,还要忍受旅途劳累、艰辛、饥饿、口干舌燥之苦,更重要的是还要同突如其来的病魔作斗争。人生最难得是战胜自己! 1995年8月,在柳城通往三江的行程中,还未到融安,我突然感到腹部如刀绞一样的疼痛,而且一阵又一阵地步步逼紧,当时浑身直冒冷汗,豆大的汗珠从脑门上流下,进入眼睛,又痒又辣,影响我骑车的视线。我一只手压着疼痛的部位,另一只手扶着龙头骑车,速度显然地慢了下来,本来从柳城到三江,早上五点半出发,估计是十点左右到融安的,从柳城到融安是60多公里,结果是中午十二点才到融安,从三江到融安80多公里,到牛浪坡还有一个盘山大道,骑了整整十三个小时,到三江已是晚上凌晨一点多了。那一夜疼痛使我无法安睡,什么也没有吃,在疼痛和劳累中,伴着饥饿在朦胧中度过了三江的第一个夜晚。信念和毅力使我战胜了病魔。 原来来三江时,曾听说过有关三江侗族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巧夺天工的建筑工艺,有独特的闻名于世的中国四大名桥——三江程阳桥,还有高耸如云不用一钉一铆的鼓楼,还有他们独特的群居住宅的吊脚楼等等,三江侗族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少数民族,它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它独特的民俗民风和传统节日三月三和侗族独特的风味小吃。 在三江时我受到三江县文化局杨局长的邀请,到他家做客,侗族是一个非常好客的少数民族,我成他们的座上宾,受到了侗族最珍贵的民族习俗的款待,杨局长亲自调制民族风味的酸鱼让我品尝,使我大饱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风味的美味佳肴,还有那诱人的三江油茶是我有生以来从未品尝过的,同时还第一次品尝到了木桶蒸的红糯米饭的香甜可口。 造型奇特的程阳桥 戎荣光 文/摄 去程阳桥的汽车,从三江县出发,经过弯弯曲曲的山道,大约半个多小时,程阳桥的风采就展示在游人的眼前。 程阳桥座落在三江县城北的林溪乡马安寨前的林溪河上,大约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四大名桥之一。它全长七十七米,宽四米,顶高十一米,共有两台三墩四孔。其结构是用杉凿榫衔接,大小木条斜穿直插,纵横交错,精巧严谨,不用一钉一铆。程阳桥墩的桥面上有五座楼亭,楼亭的形状是塔形,四座重檐,六角尖顶,顶端塑有一个象征吉祥的红葫芦,楼亭屋脊上绘有鹤鸟,色泽鲜艳,栩栩如生。由于楼亭阁檐巧妙地运用杠杆原理,使亭檐势态如飞,气势宏伟。 程阳桥之所以与众不同,造型奇特,表现在桥上廊与亭。桥内长廊上设有通桥长凳,供游人、过客休息及避雨。凳外均设置栏杆,外有一层挑桥檐,既可保护桥面和拖梁免遭日晒雨淋,又增加了桥体的美感。 程阳桥的独特造型,浓郁的民族气息,精湛的建筑工艺,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郭沫若同志在1965年10月路经程阳桥,诗兴大发,留诗一首: 都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寻高廿丈四。 竹木一身坚如铁,茶林万载茁新苗。 重领联阁恰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 何时上得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 12.jpg (142.57 K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