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旧文:依依贝江情

[游记]旧文:依依贝江情

2008-07-01    sina.com.cn

家的习俗,对尊贵的客人还要揪耳朵、踩脚、敬酒。喝过米酒,客人们也热情地献上他们的礼物——壹、贰元钱,多少不限。

我们采访了远从几里山路之外,来卜令苗寨的芦笙师傅潘明士。这位芦笙师傅今年78岁,已经做了五十多年的芦笙了,他不但是做芦笙的能手,也是吹芦笙的行家。据他说:芦笙是用六根长短不同的竹子做成,在竹子上放上铜片,再放进共鸣箱,就成了芦笙。芦笙一般要采用竹龄为三至四年的“金竹”制做,苗家人称这种竹子为“刀铁”。因为它首尾均匀,表皮坚硬光滑,又不容易生虫,所以是做芦笙理想材料。芦笙发音的舌簧,往往采用铜锣的铜片,用这种舌簧制作出来的芦笙,不仅音质干净、清脆,而且富有弹性。做出的芦笙大小也很不同,小的可以有手掌大小,大的可高达7、8米,乃至10几米,需要放在芦笙柱上方可吹奏。老人说他的家中就有一个15米高的芦笙,只是我们这次拍不到了。

在苗寨,每年都要制做新的芦笙,这不只是更换新的乐器,更是一种苗家心灵的净化,是苗家民族情感完善和倾诉的过程。一位民族学家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苗族芦笙也是生产力,因为它能唤发出苗族同胞一种深层次的内在潜力。芦笙制成后,全寨要举行庆祝活动,男女老少在芦笙堂上尽情吹奏,然后聚餐,进行庆贺。苗家的芦笙文化属于广场文化的一种,但它又有别于现代广场文化,一般的广场文化,往往是观众如云,演者如丝。而苗族的芦笙则不同,它有历史形成的、风雨不改的日期和不可变更的地点。参加者不仅能吹,而且能舞,完全是自娱自乐,一派陶然自得的神情,很有一点古典“卡拉ok”的意味。

苗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苗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听老人说,苗族姑娘、小伙子在妈妈肚子里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跟广西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苗族也爱唱山歌。无论是“情意绵绵”的对歌,还是
“剑拔弩张”的对唱,都是表现了苗民对生活和爱情的憧景和追求。“想妹一年又一年喽,妹呀!望妹一天又一天。铜打的肝肠都想断,妹呀!铁打的双眼也望穿!咿呀呜!”;“竹子当啊舟,你不渡呀!笋子长熟你也不採。绣球当捡你不捡来,空了双手哇,解忧愁来!呀呜!呀呀!呜!”当我们在贝江边拍摄这段山歌对唱时,吸引了不少的男女老少。其实,他们现在不只是唱传统的山歌,更多的年轻人会唱的却是现代流行歌曲,也许这也是一种潮流吧!

“哥吹苗笛妹唱歌,这边唱来那边合,你拿竹篙我拿桨,随你撑到哪条河。”“坐妹”和对歌一样,是苗族婚恋的一种方式。“坐妹”,苗语叫“侠配”。每当夜幕降临,苗家小伙相邀来到他们白天看好的姑娘家里谈情说爱。卜令苗族不设神龛,他们认为祖宗的灵魂与大家同在火塘边,火塘中间的三脚架就是他们的神龛。因而在火塘边烤火时,谁也不能踩火塘中的三脚架。我们有幸参加拍摄了苗家小伙和姑娘们举行的“坐妹”活动,一群年轻人围坐在火塘旁吹笛唱歌,虽然我们外来的人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从气氛和表情上看,他们是热情真诚的。年青人的情感就像塘中的火一样,越烧越旺。

其中有一对年青人,确是一对相爱的情人,于是他们为我们表演了踩脚定情和互送定情信物。我们决定第二天拍摄他们的婚礼。当晚我们摄制组分别住进了苗族人的家。苗家的夜晚是美丽的,苗家的夜晚是温馨的,我们与苗人共同围坐在火塘旁,讲着我们能讲到的一切话题……火塘的火烤干了我们白天弄湿的鞋袜,更温暖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天亮了,我们首先来到要出嫁的姑娘家,这是一个朴实的家庭,没有豪华的陈设,但姑娘要出嫁还是要好好准备一下的,一个女伴正在为她梳妆打扮。送亲的队伍也早已准备好,其中有吹芦笙的,还有许多挑礼品担子的。他们从楼上鱼贯而下,先是一阵鞭炮,送亲出发了。要出嫁了,姑娘多少有些忐忑不安,但眼里流露更多的是喜悦、羞涩和陶醉。送亲的队伍走进寨子,受到了寨子里非常的接待……。在寨子的青石板路上,首先是一群孩子拦住了去路,送亲的人拿出糖果,向他们撒去,新娘子乘机过了这一关。来到迎亲案前,先由男方和女方的老人对唱山歌,直到双方满意为止,新娘子喝下了过门酒,鞭炮又响起来了,到处是一片欢腾。送亲的人就把带来的糖果,肉食和糯米分给寨里的每一个人,让他们都能分享这新婚的喜悦。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98dd5010008fd.html43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