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200年的兴安灵渠 |
[游记]2200年的兴安灵渠 |
2008-05-22 sina.com.cn |
从桂林坐直达快巴到兴安,一个多小时,下车后再坐出租去灵渠,挺近的。 都江堰人尽皆知,但与它同样伟大的灵渠,名气却好像小了很多,不知是因为年代久远、还是因为它地处南国、远离中原。 初见灵渠,山清水秀,也没感觉出是什么很大型的工程。但它却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灵渠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以科学的设计、精巧的结构,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灵渠全长37公里,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由此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到了灵渠,要先坐船去看铧嘴。 铧嘴是建在水中一块绿洲之上,弃船登岸后,先看到的是说明的木牌。 再往前走,是“湘漓分派”的石碑。兴安降水量充沛,是湘水和漓水的起源,而且它地势较高,自古有“兴安高万丈,水往两头流”之说,形成湘江北去、漓水南流的独特景观,在这里兴建灵渠来沟通长江珠江水系,位置得天独厚。 还有一块“伏波遗迹”,因为灵渠的历史太久远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唯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其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又继续主持修筑灵渠。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至今还供奉着史禄和他们的塑像 走到水中绿洲的尽头儿,这就是“铧嘴”。铧嘴将迎面而来的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而且它还能减缓迎面而的洪流、对它身后大小天平的冲击,是对大小天平的一种保护 站在“桦嘴”的尖部向水里望,石头在水中还有伸展 这是一块介绍“桦嘴”的石碑。因为形似耕地的“犁桦”,故名“桦嘴”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8a344010085v4.html18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