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如酥小雨:闲话印象刘三姐 |
[游记]如酥小雨:闲话印象刘三姐 |
2008-05-22 sina.com.cn |
如酥小雨:闲话《印象刘三姐》 2006-09-26 12:53:13 大中小 闲话《印象刘三姐》 “问问”同学问到为什么叫《印象刘三姐》,大约只有我和马翰看过,勉为其难地谈点儿“印象”就责无旁贷了。据资料记载: 《印》剧的主创班子:它由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张艺谋出任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剧梅帅元任总策划、制作人,以及两位年轻导演王潮歌、樊跃加盟助阵,数易其稿,历时三年半制作而成。 《印》剧的演员阵容:由600多名经过特殊训练的演员构成,演出服装多姿多彩,根据各不同的场景选用了壮族、瑶族、苗族等不同的少数民族服装,整个演出时间约90分钟。 《印》剧的演出环境:方圆两公里的阳朔书童山段漓江水域,十二座背景山峰,广袤无际的天穹,构成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剧场。国内罕有的环境艺术灯光及独特的烟雾效果,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放眼望去,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化为中心的舞台,给人宽广的视野和超然的感受。 《印》剧的观赏空间:观众席由绿色梯田造型构成,180度全景视觉,可观赏江上两公里范围的景物及演出。观众席设位2200个,其中普通席2000个,贵宾席180个,总统席20个,它已申报下面两项吉尼斯纪录:一、世界上最大的鼓楼群;二、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 《印》剧的环保功绩:剧场坐落在漓江与田家河交汇处,与书童山隔水相望,它既强调艺术的表现也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剧场绿色覆盖,种植茶树、凤尾竹,遍植草皮,绿化率达90以上。灯光音响隐蔽设计,与环境融为一体,水上舞台竹排搭建,闭幕后可拆散隐蔽,对漓江水体及河床不造成影响。观众席依山而建,梯田造型,与环境协调,同时也考虑到了行洪的安全。厕所引进韩国技术,生态环保,污水不直排漓江而是循环使用。另外,周边环境,鼓楼、风雨桥壮乡风情浓郁,整个工程不用一颗铁钉,令人叹为观止。 《印》剧的艺术效果:它将人们印象中的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不着痕迹地溶入山水,还原自然,成功诠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被称为“与上帝合作之杰作”。 《印》剧的经济效益:它票价最低188元,最高600余元,一年四季连演,从不停歇,平时一场,旅游旺季两至三场,收入惊人,据说它创造的效益占阳朔GDP的三分之一。所以,阳朔人说起张艺谋,如供财神。 至于为何此剧取名《印》,最权威的解释需问老谋子,不过艺术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就谈点儿自己的“印象”。 首先,它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是传说片断的连缀。此剧有别于故事片《刘三姐》,不以剧情取胜,只是借用了“刘三姐”这个歌神的符号,让你在观剧时体味壮乡山歌的魅力。你得到不是可以讲述的娓娓故事,而是山歌过耳后的音符,这也许是你“耳”的印象。 其次,它不是阳朔山水的遍览,而是精彩断面的展示。此剧借助山峰的隐现、水镜的倒影、烟雨的点缀、竹林的轻吟、月光的披洒,将梦幻的漓江之美衬为背景,并随春夏秋冬四时变换,创造出无穷的神奇魅力,可以说每场演出都是新的。你在看剧的同时回味了漓江的绝美,它似乎已凝成精华。这也许是你“眼”的印象。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5325051010005sh26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