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景点景区介绍 古镇平乐

[游记]景点景区介绍 古镇平乐

2008-05-22    sina.com.cn

景点景区介绍——古镇平乐

2007-06-02 15:49:02

大中小


平乐古镇历史悠久,人文鼎蔚,青山层叠,竹树繁茂。发源于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碧水萦绕,鸥鸟出没,四季风景如画。白沫江两岸古木参天,众多树龄上千年的榕树,远远望去如云盖地。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青石铺成的街道,一望无涯的竹海,千百年来共同培育了古镇人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着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

平乐古镇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了集镇,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公元970年—997年,为火井县治。闻名遐迩的“九古”风华,承载了平乐道不尽,说不完的文化风韵——古街、古寺、古桥、古树、古堰、古坊、古道、古风、古歌……

平乐古镇的“镇外之景”更令人叹为观止:芦沟自然风景区、金华山风景区、金鸡沟风景区、花楸山风景区和秦汉古驿道风景区,无一处不是人类文明之经典。

平乐之神奇,弹丸之地演绎了中国丰厚而灿烂的历史文明。

南方丝绸之路上,似乎还回响着驮运丝绸的马队洁脆的马蹄声、铜铃声;古川南蜀道里,似乎还飞扬着诸葛亮率大军西征和七擒孟获的猎猎军旗;神秘幽深的李家大院,似乎还传诵着“天下第一圃”的进贡佳话;石板市井之间,似乎还传承着司马文君的浪漫爱情;竹海掩映中的金华山,似乎还讲述着“三教合一”的神话;青山碧水的芦沟幽谷,似乎还彰显着蔡伦后裔的聪明智慧……

一、古镇遗产

1、镇江坊

镇江坊宽六米,高八米,飞檐翘角。为古镇入口标志。位于闫巷街近桥段,镇江坊为后人所立。正街面书:秦埠汉衢,南梁、北津。对曰:沫水西来通长江汇九省商贾繁华千年埠镇,骑龙东去连锦城聚八方物货富裕百里黎民。临江面书:江流叠翠,东仓、西廪。对曰:过桥去应是钟灵仙境金华佛地,渡船来可有崃山秀色蒙岭烟云。

2、福惠街

街口有塔子坝,上通夹门关至名山雅安,下行至成都彭县一带。货物畅通,民安乐业,故以“福惠”为街名,街口建福惠桥以连“长庆”之意。

3、水巷子

水巷子位于福惠街中段,为古镇临江市街通下江边石梯巷道。修福惠街时同时修建,终点为用水码头。古镇先民民风淳朴,约定成俗:大清早挑水饮水,早饭过后才能淘洗杂物。后镇上建成自来水厂,水巷子作杂物淘洗巷道之用。

4、千年古榕(俗名:黄桷树)

平乐古榕,沿江十三棵,树龄多在千年以上,唯此树最大,位于福惠街东头与兴乐桥交接处,树龄1500多年。除枝繁叶茂外,乡民多具三牲礼品,将小儿拜寄与黄桷树为干儿(女),取其能得到它的佑护,少病少痛而长命百岁;又认为它独具灵气,以手触之可除百病,此民俗自古有之,至今犹存。在此凭栏眺望,可见绿荫参天映沫水,古镇长虹七洞桥。石板街酒肆茶坊,吊脚楼风光优美。真可谓景冠川西,奇绝之极。

5、长庆街

取白沫江源远流长,生民得福当庆之义而得名。古时渔市码头位于街口,常年皆有木船停靠。纸帮、烟帮,皆由码头沿水路通往下江一带,油盐、布匹、百货由水路运进古镇而停靠于此,故十分热闹。

6、渔市拐码头

渔市拐位于长庆街东头与顺河街交接处,因地形成拐弯状,渔行老板皆聚集于此设渔市而得名,渔市生意红火,顺白沫江通航沿岸皆以此渔市最大,渐成码头,修栈道,码头便命名为渔市拐码头。

7、禹王街

禹王街是平乐古镇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街道。平乐有禹王堰,清代又修安乐堰,建乐善大桥,因治水而市井繁荣。乡民因崇尚当年大禹治水之德,建禹王庙,修禹王街。

8、禹王街赏风楼

此民居地处禹王大街北口,为明清建筑,青瓦木结构。临街三层阁楼,因近戏台,楼廊上可观每年三月十一会场上的川戏。平时逢一、四、七赶集,晚上川戏玩友在此清唱。邻近摊贩小吃灯火辉煌。热闹常至半夜。

9、古戏台

古戏台位于长庆街与禹王街交汇处,传承千年的古戏台因“文革”动荡被毁。现存为建筑近期修复而成。古戏是平乐古镇古文化的支柱,也是平乐古文化的一种标志。如今恢复的古戏台将继续延续古老而神奇的平乐古戏。

10、台子坝

台子坝因开阔地位于古戏台前而得名,早年是当地乡民聚集看戏的场所,周边商铺林立,异常繁荣。现逢大假节日期间,古戏台开戏,古老的表演又重新活跃于古戏台之上,台子坝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景象。

11、顺河街

顺河街,顾名思义是顺河而修的街道。当年为渔市拐码头等一些码头运输货物通道,现仅存部分街面。顺河街东头的参天榕树下,成了古镇后人消暑休憩之胜地。

12、草鞋街

草鞋街与顺河街中段相连,因街内能编织草鞋的人众多,街内集中各类草鞋在此叫卖而得名。街虽小,但保存了古镇街巷原有的格局。

13、八店街

八店街以八间店铺得名,古时为水码头,进出货物皆装卸于此,常年热闹非凡。街口有寨子门,晚上二更关门,清晨五更开门。

14、八店街码头

码头位于八店街与顺河街交汇处,保存完好,当年为卸货上货之用。后因白沫江水流变浅而逐渐被荒废,为居民生活洗衣物之用。

15、古打铁铺

古打铁铺位于八店街。此铺已近百年,为王氏家传三代之店铺。它保持了原始的打铁风貌:操作时用大小不同熟铁块,先在炉火中煅火,用手拉动风箱(老子书中有“橐龠”,即风箱的记载,足见其年代之久远),待熟铁烧红,由两人用不同重量大锤轮番敲打,经过成型、淬火、打磨,即成锄、刀、钯、钉、厨具等各种用具。

16、糠市街

糠市街是平乐保存较完好的古街之一,与顺河街、八店街相连。中华为农耕古国,养猪业已有数千年,传统养猪主食以米糠喂之,平乐古镇建镇即已形成糠市,足见农耕养殖之繁富。此街为木板铺面明清建筑,保存完好。

17、字库街

字库街因街口建字库塔而得名。字库塔是当年先民崇尚读书,惜字如金,不舍得将写有字的书纸丢弃,便积存在字库塔中烧毁。如今字库塔已毁,而字库街尤存,零星的古建筑诉说着先民们古老的故事。

18、乐善桥

拾八店街阶梯而上,便是平乐古镇有名的乐善桥。其建于清同治元年,由乡贤周潼宣、张大宾等人出资修建。从采石到竣工整整花了十年时间。桥分七孔,长120米,高16.6米,宽10米,是四川省内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拱桥。

19、江西街

江西街位于平乐古镇核心区外围,与台子坝所在的台子街对接,与清朝同治年间古桥乐善桥仅一街之隔,因曾作为平乐古镇最大的会馆——江西会馆的所在地而得名,后江西会馆因年代久远被毁,现存民居铺面皆为民国时期建设,但依然保留了古代江西街的风貌,被称为茶马驿站第一街。

20、剑仙楼

剑仙楼是一座高踞白沫江桥头近乐善桥的阁楼,与八店街码头遥相呼应,登楼可一揽古镇风光。古时常有讲评书说剑仙的在此开场,且南来北往的客商多喜在此休闲品茶或谈生意,历经多少沧桑岁月皆是如此,故人们美名其曰“剑仙楼”。现已按照回忆重新恢复。

21、清河街

清河街取白沫江河水清澈之意,为当年修乐善桥所建,位于乐善桥北桥头,保存了部分明清风格建筑。当年因其地理位置处于桥头,南来北往的人们皆穿梭于此。八十年代,后人在乐善桥上修路,将清河街一分为二。

22、碳市巷

繁华的平乐古镇当年设纸市、糠市、碳市,白沫江上百舸争流,往来穿梭的货船将本地的纸、竹、茶等运往外地,又从外地将盐、铁、煤等运到平乐。碳市巷即古代煤市所在地,煤炭交易皆在此成交。现已作为古镇竹编一条街,竹编手工编制汇聚于此。

23、银家大院

银家大院是清代纸商别宅,昔时规模恢宏,多进七天井建筑群构成七星抱月布局,现存一院两天井已略见一斑。院落建筑尺度大,空间通连奇巧,构件制作精巧,木窗锦纹多变,柱础雕刻生动,实为川西古代四合院之精品。

24、黄金堰

黄金堰为平乐至下坝灌溉农用堰之一,乃先民为灌溉西岸万亩良田而修建。清同治年间修建乐善桥时得以进一步改造,由竹笼装卵石筑成。相传最初因水势过大,筑堰失败,于是大禹“撒黄金垒土”终于堰成。汹涌的白沫江被分成了内、外两江,从此两江之水滋润了千顷良田,做到了“水旱从人”,因名“黄金堰”。后人为纪念大禹治水之德,改名为“禹王堰”。

22、禹王坎马头 禹王堰有禹王坎,禹王坎江对岸修码头,马帮在此卸货上船,因专为马帮停靠之用而建,因此称之为马头,因其与禹王坎隔江相对而得名。

二、镇外有景

(一)唐代观音院

平乐古镇以悠久的历史和罕见的人文景观著称。唐代观音院位于平乐古镇城隍路中段、古镇区东面,是邛州南路第一大寺,历朝历代香火旺盛,历来朝拜者众多,经过重修后焕然一新,极具佛教文化氛围。造型逼真的铜雕观音(中国铜雕精品)和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中著名的千手观音、净瓶观音、骑龙观音、骑虎观音等栩栩如生。

(二)秦汉驿道(茶马古道):平乐的秦汉驿道位于骑龙山山脊上,从成都出发,到平乐顺山脊走向而建,是
“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考古学家认定的中国第一条丝绸之路——灵关道,经临邛,从平乐古镇经由此道继续通向南方。而此段遗址因位于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虽经历了千百年风雨剥蚀和人为的破坏,但尚能保存着平乐镇较为完整的这一段。长约1公里,路面横广约4米、呈鱼脊形。中央用平顶大河卵石砌成一条笔直的中心线,两旁鳞次栉比地用河卵石铺砌路面,十分牢固,驿道两旁筑有墙垣,犹如秦汉以来的“甬道”。秦汉驿道两旁的墙垣,将大路夹在中间,和秦汉时代“甬道”的规模构制完全一致。驿道两边的墙垣用河卵石垒砌,道高1.4m,墙垣原为防止敌人抄掠运输物资而设。从筑路史的发展来看,墙垣又起着养路如排水抵挡塌方的功用,显示出了当时设计施工者的智慧与匠心,是平乐古镇路文化最集中体现。旅游项目以寻看历史遗迹、拜城隍庙老爷(在驿道边)为主。

(三)金华佛山:金华山位于古镇南面,距离古镇约3公里处,自秦汉以来即为灵山杰地,在中唐以后,金华山天宫寺香火鼎盛,名满川西。众多的人文古迹和独特的地形地貌,不仅使金华山山奇水秀,而且使之具有两大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一是“三教汇于一山”,儒、佛、道和谐地统一到金华山上,数不清的摩崖造像凿刻在峰回路转的的山岩上,栩栩如生;依山而建的大佛,宝像庄严,香火不断;大佛座前的一幅“天马行空图”更是全国摩崖造像中的精品,全国仅存两幅。登高俯视,大佛沟极其自然的弯成一个巨大的“S”形,将金华山一分为二,恰似一个天然的太极图,给金华山凭添几分神秘;二是“一步呈一景”,随处可闻的鸟语莺啼、险峻独特的奇峰异石、中唐时期的天宫寺、绿水青山中的亭台楼阁、极具川西特色的吊脚楼、古幽深遂的石梯山道都给人无限的启迪和遐想。现为“邛崃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旅游项目以拜佛、休闲、观光、避暑为主。

(四)芦沟:芦沟自然风景区位于平乐镇区西北l公里,景区内沟长8公里,方圆8.6平方公里。周边与火井、油榨、水口三乡连界,森林、竹子覆盖面积16000多亩,登高环视,茫茫竹海,蔚为壮观:从镇区可驱车直入芦沟风景区,至鱼崖798级台阶下。沿途翠竹掩映,小溪流水,清澈见底,使人倍感清新怡神,享有“二十华里绿色长廊,天然氧吧”、“千年古镇之幽谷画廊”的美称。芦沟内,明朝天官杨伸题“寒绿仙关”四个字铭刻于溪畔石壁上,颇有历史风韵。距沟口约4公里处,一天然石佛像掩映于竹海之中,双目微闭,慈祥亲切,石佛所处的一座山高约100余米,恰是佛身,比乐山大佛(72米)还高,山人称“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竹为佛依,佛是竹魂”。沿溪而上,巨大片岩矗立溪中,溪水从岩下流出,相传为杨天官试剑石,比镇江“天下第一江山”孙权试剑石气魄还大,且试剑石下有碧潭,溪畔野花、翠竹,极富诗意。过葫芦顶上寨子岗即为天官墓。自寨子岗从西以北,是大熊猫常出没的地方。擦钟山而过,至鱼崖脚下,有一大石方井,据说徐向前元帅曾率红二方面军至此与国民党军队鏖战七天七夜,在此井取水做炊和饮马,后人尊称为“元帅井”。由此东折而上鱼崖,当年红军作战掩体犹存。

(五)古造纸作坊遗址:平乐造纸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年间就是著名的造纸之乡。宋朝《九域志》记载:“平落镇,濒河。水陆通达,市井繁荣,纸市尤大”。平乐纸市主要以外运为主,本地竹资源丰富,造纸作坊众多,因慈竹生产之纸质量高,产量大,很受外地市场欢迎,曾远销东南亚,平乐的造纸一直延续到解放后,逐渐被现代造纸所淘汰,但在平乐的金鸡沟、芦沟等地至今还保留古代造纸作坊的遗址共七十四处,这在全国都是保存最完好,数量最多的。

(六)花楸山:西出古镇4公里,沿黄金堰至黄花路前行约10多分钟,便到了素有“乡土人家,世外桃源”美誉的花楸风景区,花楸风景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景区内层峦叠翠,树木葱笼,溪流淙淙,有康熙御赐“天下第一圃”的花楸贡茶;有曲径通幽的万亩竹海;有心旷神移的十里长廊;更有神秘莫测的官田溶洞。以光绪亲赐“皇恩宠锡”御匾的李家大院为代表的清代古民居群,至今依然保持着百年以前的原始风貌。零星散落于竹林深处的川西民居,构成了这里浓郁的乡土特色,纯朴的百姓躬耕田陇,辛勤劳作,过着恬静,惬意的农家生活,是现代都市人返朴归真、感悟田园的乡土人家,是颐养身心、休闲度假的世外桃源。2005年景区接待游客数量约12万人次。旅游项目以观茶文化走廊,赏“天下第一圃”壮观、访“川西最大古民居群”李家大院古宅、体验民俗为主。

(七)金鸡沟:金鸡沟位于古镇西南面,沟口与白沫江相连,光绪时在沟口建金鸡桥,至今保存完好。金鸡沟离古镇区约3公里。因沟内竹资源丰富,成为先人造纸集中的场所,在内铺石板路、筑造纸作坊,往来搬运竹、纸的工人在内来往穿梭。后古造纸法逐渐被淘汰,造纸作坊荒弃于此沟内,金鸡沟也逐渐被人遗忘。踏过长满青苔的石板路,看到古人遗留在此的作坊遗址,只能在竹海繁茂、原始生态的金鸡沟感慨繁华当年不再。

(八)李家大院:花楸村历史传统建筑颇多,其中李家大院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特色的传统建筑,它位于邛崃市平乐镇花楸村深谷,距邛崃市区17公里,乃清代纸商李洪楷私宅,始建于咸丰末,配院竣工于同治年间,鸠工营造五十六载。现存三个大院依旧清时风貌,九成以上构件实属原物。清华、北大、同济和川内专家学者给予很高评价,认为是“不可多见的晚清大宅民居”。

李氏乃浙江移民,固有的文化理念令其讲究“择基”而荣生,因此,“相地”占风水,“审势”避权势,建寨于沟底之阳坡,坐西朝东,靠山向远,地理环境极好。寨子顺坡砌石成坪方圆13000平方米,布置3个院落,7个天井,149间屋室(4164平方米)。寨子无墙,干砌巨石而成高台;屋架木作“穿逗”,依山勾连而起群落;屋面布小青瓦作“悬山”造,鳞次栉比而显居次,凸显山地民居格调。

邛崃李家大院保存完好,记录和传递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四川清代山地民居的精品,应当更好地加以保护。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7943d4010009eb.html57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