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桂林游记

[游记]桂林游记

2007-08-30    sina.com.cn

桂林游记

对桂林的山水神往已久.署假期间,学校三十多位老师组成一个旅游团,圆了这个梦.但这个梦不是那么完美,完整,似乎是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的,而醒来又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一、漓江风光

当然首先要说漓江了。漓江的水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是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但在桂林市区,象鼻山公园这一段,与我们的想象大相径庭。这哪里是江,分明是个小河沟,而且是个臭水沟。只有浅浅窄窄的一带水,旁边都是淤泥,还有不少垃圾。想必大多数游客都是慕名而来,失望而归。没有办法,所有的人都只好对着象鼻山一阵猛拍,背景只有一个,那就是象鼻山长鼻子底下的水月洞。

然而,第二天从桂林到阳朔,却让我们领略了漓江的丰姿,品味了她的神韵,感受到什么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这一段,江面宽阔,江水充盈,两岸奇峰迭起,层峦叠嶂。别的地方的山是连绵起伏的,而这里的山是兀地突起,三五成群,层层叠叠的在一起,远淡近浓,错落有致;山峰倒映在水中,山与水融于一体,犹如水墨画一般。我们坐在游船上,倘佯在这清幽碧绿的江水中,真有一种人在画中走的感觉。导游不时地向我们介绍着,讲解着一个个似曾相识、有点美丽的传说和故事。八仙过海,骆驼过江、黄布倒影、鲤鱼挂壁…还有九马画山---一块高百丈的悬崖绝壁上,镶嵌着若干块白色的岩石,犹如形状各异的骏马。据说有九匹,但是,只有状元之才的人才能找到九匹。据说,也是据说,当年周总理找到了九匹,而陈毅只找到七匹。要是一匹没有找到,就免开尊口,免得被人说成是蠢才。这大概也是中国特色,连想象力都要高度统一,非得看成是马,而且是九匹。我真的一匹马也没有看出来,有一块我倒觉得像头猪,但我没有说出来。

过了这一段最美的景致,船在一处浅水滩停了下来。据说当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时曾造访过这里。寻根---他女儿的中国老师住在这里。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杜撰的---在村里的一户人家,我确实看到了这家人和克林顿的合影。但即使是杜撰的,本意可能是为了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收入。问题是,旅游业的发展,是否使老百姓受惠?在以后参观这个小村庄的时候,我的疑问得到的印证。破旧的民居,泥泞的小路,整个村庄静悄悄的,没有一点生气。土路的两旁摆着一些摊位,卖着千篇一律的旅游产品,没多少游客买。守摊的大多是一些风烛残年、病恹恹的老太太。几乎看不到青壮年。我猜想他们是否出去打工去了。听导游说,桂林的收入水平很低,普通的打工者(诸如饭店服务员之类的)月收入仅二、三百元,比我们安徽还差。桂林的旅游业这么发达,旅游收入到哪里去了?改革开放都几十年了,经济也发展了,而老百姓的生活却没有多大的改善。难道真的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我民生之多艰.面对广西一千多万贫困人口,想起广西巨贪成克杰,我们不可能没有一点感叹,也不可能没有一点疑问。

一拔一拔的游客从村里走出来,大多是空手而归。他们除了带来了暄闹和一些垃圾,没有给这个村子作出什么贡献。守摊的老太太目送着我们,望着眼前如画的漓江,脸上写满了失望和无奈。这种失望和无奈,可能会长久地、甚至永远地伴随着她们,随着这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漂流·打水仗·对歌

有山有水的风景区基本上都有漂流了。在我到过的地方,觉得张家界茅岩河的漂流最好。这里的水深、清澈,连河底的鹅卵石都看得一清二楚,而且湍急,坐在橡皮筏上,一个浪头打来,惊叫声一片。但大多是有惊无险。水面平静的地方,就欣赏着两岸的景致。全程有二百多里,真是过足了瘾。

漓江的漂流其实是坐着竹筏游览而已。竹筏是那种带顶篷的竹船,上面摆着一张木桌和几条木凳子,桌上放着水花生之类的零食和茶水。但我们无心吃喝,一上船就忙着打水仗。在张家界也打水仗,但那是对外人打,没有多大意思。这次不同了,同一单位老师之间的较量,谁也不客气。我们分乘四艘战舰(竹筏),人手一杆水枪,还没有坐稳,就相互残杀起来。不论男女老少,个个都打得稀里哗啦,浑身湿透。笑声、尖叫声此起彼伏。无论是平时看起来老成持重、沉默寡言的中老年老师,还是有点矜持的小姑娘,此刻都放下身段,没大没小,忘情于这山水之间。什么功名利禄,什么职位尊卑,此时都抛到九霄云外,彻底地放松。

打累了,正准备休息一会儿。忽地,远去飘来一叶扁舟,船未到,歌声先飞过来了。

“唱山歌咧,这边唱来哪边和…”

原来是“刘三姐”来了。那扮刘三姐的壮族小阿妹嗓音极甜,而且很亮。

“哎,…什么水面打跟斗嘞,什么水面起高楼?…”

歌声撩拨着每个人的神径。船上的阿牛哥们坐不住了,跃跃欲试。

C老师还沉醉在刚才的物我两忘中。此时听到歌声,更是忘乎所以了,竟忘了自己还打着赤膊,竟忘了老婆孩子还坐在身边,一个箭步冲到船头,和阿妹对上了。

“哎,…哥哥为什么打赤膊嘞,哥哥为阿妹来拍照也…”

歌不成歌,词不成词,反正跟着调子使劲地吼。

“哎,…哥哥是个教书匠嘞,今年到桂林来旅游也…”

船上的人都笑翻了。

听着,听着,我似乎随着歌声漂到空中,在空中,似乎又听到另一个歌声,那是庄子的唱和:

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忘于江湖…相忘于江湖…。

C老师正相忘于江湖之间,小阿妹的歌声把她唤醒了:

“哎,阿哥可愿随阿妹回也…”

呀,不行!老婆、孩子还在身旁,还是相濡以沫吧。

“哎,阿哥不能随阿妹回也,阿哥老婆孩子在身边嘞…”

又跌回到尘缘中。

尘缘待他也不薄,阿妹送给他一个大绣球。

三、永远的侗族

广西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但说实话,来桂林以前,除了壮族,我确实搞不清还有哪些民族。

桂林游的最后一天,我们去看龙脊梯田和银水侗寨,都在桂林以东的龙胜县,是个山区,这里聚集着壮、苗、瑶、侗等少数民族。

在车上,担任导游的壮族小阿妹很健谈,爱开玩笑。她告诉我们怎么分辨和记住少数民族。壮族就是长得很壮,苗族就是苗条,瑶族就是爱摇头,侗族就是喜欢洞箫。不管是真是假,果然记住了。她还告诉我们,不要随意问小阿妹的年龄,要问的话就问她家里有几条酸鱼。原来这里的少数民族小阿妹在未出嫁以前,妈妈每年都为她腌一条酸鱼,有几条酸鱼也就是多大年龄。这酸鱼只有到出嫁的时候才能吃。

但让我记住侗族的不是洞箫,而是在参观银水侗寨后,久久不能挥去的一种情怀。

银水侗寨坐落在龙胜县城以东的一座水库旁。寨口是一座风雨桥,集桥、廊、亭于一体,既能过河,又能避风遮雨,供人休息。过了桥,沿着青石板铺成的路,拾级而上,不一会儿就来到一个大院落。这院落以前大概是寨里议事的地方,现在则变成了一个表演的场所。我们刚坐定,侗族第一百零一代世袭寨主吴金敏接待了我们。他中等身材,穿着少数民族的布衣布裤,裹着头巾,脚上却穿着一双皮鞋。此人在广西可是个人物,他创作的歌曲《阿妹开门》、《吊脚楼》在法国巴黎获得过金奖;出版了个人专辑,还写了一本书。他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侗寨的历史,侗族的音乐和歌曲。他告诉我们侗族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唱多声部和声的民族。我不懂音乐,也不知道多声部和声是怎么一回事。但在随后吴金敏给我们演唱的《阿妹开门》中,我听到了世界上最美的音乐,歌声低回、婉转,象《小夜曲》,但比《小夜曲》更加荡气回肠,伴随着侗家小阿哥、小阿妹婀娜的舞姿,令人如醉如痴。那真是天籁之音。此曲只有天上有,人间那得听几回。

以后可能真的听不到几回了。吴金敏告诉我们,寨里的年轻人为了赚钱大多外出打工,回来以后很少唱侗歌,大家都在唱“老鼠爱大米”了。也很少有人穿民族服装了,因为没有人愿意一针一线去缝,嫌麻烦。寨主的言语中带有一丝焦虑和不安。

我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状的莫名的悲哀和沉重.再过若干年,还有侗族么?还有那动人的音乐和梦幻的舞姿么?还有那仙境一般的侗寨么?侗家人走出侗寨,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实现梦想。但同时也渐渐地被同化,渐渐地失去了民族特性,最终也将会断送整个侗族。其他少数民族的命运可能也是如此。若干年后,可能只有从简历中能够看出他(她)是侗族人。当整个世界融合成一个民族的时候,这个世界也就没有多大意思了,也就走到了尽头。

发展真那么重要么?地球已经被我们破坏得千疮百孔了.物质生活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我们今天很多普通人的生活比十八世纪的皇帝不知好多少倍。还想要怎么样?

也许最理想的境界还是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无为才能无所不为,无为才能长久。

增长是有极限的,地球承载不了过重的负担。这一点,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科学家已经进行了论证,达成共识。与老子的观点不谋而合。

也许我们真的不该到这地方来,破坏了侗寨的宁静。我们是他们伊甸园里的那条蛇,引诱了他们。

但愿他们不要走得太远。在自己熟悉的故土上,围着吊脚楼,吹着芦笙,唱着侗族大歌,半夜里敲开阿妹的闺门,品尝着腌制已久的酸鱼。

文章引用自: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3ee4da4f010009z227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