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广西桂林灌阳 |
[游记]广西桂林灌阳 |
2008-05-22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我的家乡--广西桂林灌阳 灌阳县简介 我的家乡--灌阳县位于广西桂林东北部,地处北纬250 10′32″至250 45′ 37″,东径1100 43′16″至1110 20′13″之间,象一片向西弯曲的桂花树叶,镶嵌在海洋山脉和都庞岭山脉之间,地势南高北低。东与湖南道县、江永相邻,南、西、北与本区恭城、灵川、兴安、全州接壤,总面积1863平方公里,东西最大横距38.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0公里,有大小河流47条,主要河流灌江,全长144.23公里,由南向北贯穿全县。 灌阳地属长江水系,紧邻长江中游平原,历史悠久,建县时间较早。在西汉文帝前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前已建县,称观音县,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改称灌阳县,现属桂林市十二县之一。全县总人口27.03万人,辖3镇6乡,13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1517个自然村。县政府驻灌阳镇胜利路33号,距桂林市区159公里,距首府南宁627公里。 灌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17.90C,最高气温390C,最低气温-5.80C,年平均降雨量1538.4毫米。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其次为红薯、小麦、玉米、黄豆、高粱、栗等。经济作物有西瓜、甘蔗、芝麻、花生、红瓜子等。园艺作物有长枣、梨子、柑橙、柚子、柿子、桃李、石榴、葡萄等,其中长枣栽培历史悠久,果大核小,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有药用价值,深加工成蜜枣畅销国内外;雪梨肉质脆嫩,香甜可口,倍受人们青睐。森林有松、杉、杂木、毛竹、油茶、油桐等用材林和经济林,绿化率已达98。灌阳县长坪小流域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矿产资源有钨、锡、锑、铅、锌、萤石、硅石、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产品、工艺品遍销全国各地。灌阳县旅游资源丰富。莽莽森林,峭壁幽谷,怪石嶙峋,奇峰异洞,风景名胜甚多,有龙岗拥秀、柏亭别意、石匮归樵、王楼晚渡、华山雪霁、灵岩秋月、三峰烟雨、紫竹扫台八景和灌阳神宫、潮水岩、九龙岩、花石岩、步月岩、赤壁山、古墓群、仙人迹、文市月岭古民居、文市怪石林、千家峒等旅游胜地,古往今来,旅人络绎不绝。 各行各业均有较大发展,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大成绩。一九九九年国内生产总值49419万元,“八五”、“九五”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9,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727万元,比九0年增长了182.2.农业总产值为38413万元,比九0年增长了123.4;财政收入“八五”、“九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7.1、6.3;固定资产投入平均增长速度为23.4、26.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553元。交通事业发展很快,省道全沙公路灌阳段二级公路已重点突破,大部分路段竣工;洞大公路九八年开通;水车、西山乡级公路进行了改造;通过九七、九八年公路大决战,138个行政村已有120个修建了四级公路。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市场的繁荣。小水电是灌阳九十年代经济建设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县现有大小水电站35个,总装机容量3.6万KW,全县用电面、乡镇、村达100,现正在实施农网改造和110KW变电工程,供、用电质量将得到保证,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信息业发展较快,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了98;电话、电脑逐步进入乡村、农户,九九年部分单位、企业、个人及全部乡镇计算机加入了因特网。文教卫生事业有所发展,特别是教育已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达标。 具有光辉历史、勤劳、智慧的灌阳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结合本县实际情况,正在勾画“十五”计划和到2015年长远规划蓝图,努力尽快达到小康水平。 古老而光荣的历史 灌阳县建县较早。据县志记载,灌阳在公元前 168年前已为县,称观阳县,县址在今新街乡雀儿山前,属西汉刘邦时设置的桂阳郡,该郡隶属长沙国(诸侯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年)分长沙国为零陵郡,观阳县属该郡。隋开皇十年( 590年)与桃阳县(今全川)合并为湘源县,隶属湘川零陵郡。公元 617年湘源县分解,观阳改称灌阳县,县址迁徙今灌阳镇。仍属湘州零陵郡明洪武二十八年,灌阳改为隶属广西布政司桂林府。 古老的灌阳,有着光荣的斗争历史。生活在这块土地的先民,为争取自由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南宁爆发了天地会起义。起义军从数千人发展到三四万人,称红巾军,转战湘桂边境及桂北地区。红巾军首领朱洪英、胡有禄先后攻克恭城和灌阳县城。咸丰四年(1854年)在灌阳建立升平天国(王宫设在今灌阳二中内),取“太平天德”年号。 1926年及1927年,人民不堪忍受国民党的统治,爆发了下九堡农民暴动。1931年至1933年,在灌阳爆发了三次规模浩大的瑶民起义。1934年 9月至11月间,红六军团、红一方面军和中央军委第一、二纵队长征先后路过灌阳。为了掩护中央纵队渡江,后卫部队在新圩杨柳井一带与国民党桂军夏威部发生激战,3000多名红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红军铁流奔腾北上,从而冲破了蒋介石精心经营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召聚歼红军于湘江东岸的企图。解放战争时期,灌阳是桂北游击队频繁活动的地方。灌阳是一块染透革命烈士鲜血的土地,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灌阳儿女去创造光辉美好的未来。 灌阳特色小吃 ☆灌阳油茶——是灌阳人普遍饮用而又独具风味的辅食和饮料。油茶又叫米花茶。其泡制方法是:先将用糯米特制的"炒米"用锅炒成爆米花备用,然后放上专用的煮茶锅,第一杯煮糖茶,接着就煮米花茶,其主料是:茶叶、米花、米粉或面条。用绿豆或碗豆、嫩瓜、菜花、薯片之类放到茶锅里煮熟作佐料。然后调以油盐、味精稍煮沸后,每杯放上米粉、米花及葱花、酸辣椒、滤渣取汁,盛于各个杯中,即可饮用,余渣再放油盐,以专用的木制工具捣打,又煮第二杯、第三杯......,灌阳油茶色泽金黄,食之爽口,有健胃消食之功效。 ☆ 灌阳萸油姜苦茶——是灌阳所独有的常年饮料,其泡制方法是:先将萸油籽放锅炉内炒香,然后将生姜打碎与水洗后的上等茶叶下锅同炒,待香味扑鼻后加入适量冷水、食盐,煮沸后盛于茶杯即可饮用,此茶有醒酒、助消化、生津止渴之功效,经常饮用使人爽口清心,精神振奋,令人回味无穷。灌阳萸油姜苦茶最为典型且胜行的地方要算灌阳县文市镇达溪村的苦茶了。 ☆ 灌阳糍粑——制做工艺精细, 将上好糯米蒸熟后, 用猛力杵打, 直到糯米饭全融, 宛若棉团状, 方取其细细的糯浆做成各种大小的圆形糍粑,糍粑做好后放入水缸里保存,吃时用火烤或煎熟了吃,其特点是细腻柔韧, 又黄又香, 如趁热再裹上些许白糖或熟豆粉, 更是色美味鲜, 口感细滑沁甜。为桂北名小吃之一。 ☆ 灌阳粽子——制法一般用浸泡过的上好大糯和配料拌匀, 用洗净的竹叶包成扎好, 用火蒸煮1-2小时, 取出滤干水份即可食用。配料一般有绿豆、红豆、花生、五花肉(或腊肉)、板栗、莲蓉等。 ☆ 灌阳田螺——因其生长在水稻田里, 故名。其特点是大个肉肥、味道鲜美。煮田螺一定要配以灌阳特制的酸辣椒, 再放入葱、姜、灌阳山泉酒等各种配料炒煮而成, 吃时其味酸辣鲜美, 特别开胃。煮时须将螺尾敲掉, 便于煮时进味, 亦便于吸食螺肉。 ☆ 灌阳盐菜汤——加工灌阳盐菜的主要原料是青菜。盐菜的加工程序与方法是:趁天气晴稳时,在园里就地整株砍下青菜,晒至茎叶呈疲软状态。之后挑回家中一株株洗净,又逐一晾到一条条竹杆上,直到青菜变蔫变柔软。然后一皮皮撕下青菜叶扎成一把把,用菜刀精心切成细丝,摊入扁平竹器,撒少量生盐反复揉搓,摊平晾晒三至五天,晒至七八成干后,装入有荷叶水可密封的坛缸中,半月左右后即可饮用。除了青菜外,萝卜菜,芥菜也可加工盐菜,但味道最纯正的还是青盐菜。青菜加工成盐菜后,原有的苦味、呛味荡然无存。夏秋时节,天气炎热,暑渴难忍,或偶遇风寒感冒,导致食欲差,不想吃东西时,抓上一把盐菜,冲上一碗汤,再加入适量蒜脑、鲜山苍子,热腾腾的盐菜汤就做成了,喝下盐菜汤,人很快就会感到清爽舒服。 ☆灌阳红薯酒——灌阳地处大山之中,土地肥沃,农民多喜爱种植红薯。秋季正是红薯收获的季节,村民们就把大担大担的红薯挑回了家,于是家家架起锅灶煮红薯酒。红薯酒也称火酒。红薯酒制作过程比较简单:先把红薯洗净切块,在锅里煮熟,然后把熟红薯放在大木桶中冷却至二十五摄氏度,再把酒曲放进捣烂的红薯泥里匀,再用农膜蒙住发酵。二十五天左右即煮酒。在发酵过程中温度不宜过高,过高酒则带酸味;过低出酒率低。在煮酒时火不能烧得猛,否则酒有焦味。红薯酒不象曲酒那样有一股浓浓的香味,而是有一缕淡淡的清香。红薯酒味甜、润喉,如清冽的泉水、喝了还想喝,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醉了,不管你喝了多少,即使酩酊大醉,头也不痛。红薯酒具有强身健体,驱风寒去感冒的作用,“小小感冒有何妨,盐酒一杯是良方”。就是说山民感冒头痛时,将粗食盐烧得爆响,然后倒入红薯酒,便兑成了盐酒。这样喝灌后,感冒之类的小病便会治好。红薯酒还具有防癌作用,如今红薯酒已走出瑶寨,成为物美价廉的送礼佳品。☆灌阳禾花乌鲤鱼——灌阳禾花乌鲤鱼传统养于稻田中,主食双季禾花,又常被称为“禾花鲤”,其全身深紫色,呈半透明状,内脏隐若可见,且皮薄肉嫩,集美食与观赏性于一体。
|
转自:http://bingdianmeigui-001.blog.163.com/blog/static/6965194200771605053315124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