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猫儿山游记(1) 自助游天下

[游记]猫儿山游记(1) 自助游天下

2008-06-10    diyholiday.cn

山,一直莫名其妙的喜欢爬山,也许是因为从小就跟山有缘吧,开始有记忆时是在南宁,住在一座叫青山的山脚下,经常跟随奶奶上山拾柴火,上学后是在桂林,几乎每天都爬山:早上起来锻炼;放学后的玩耍;或者干脆舍近求远强行把山纳入放学回家的路线之中。长大以后离开了家乡,爬山的机会少了,爬山的冲动却一刻也没停止过,但终日单调乏味的工作、生活、人际关系以及莫名其妙、乱七八糟的烦人事早把人消磨得精力和品味全无,快乐的时光再难出现。

转眼一晃二十年过去,人已到中年,嘿嘿,现在终于有机会重操旧业了。

要登山当然是越高越好,西部的那些山向往已久,那是自然要去的。当我心里盘算着登山这件事的时候,回首审视一下自己,过去的年月虽然没干成什么事业,但也没染上什么不良习惯,身体还好,革命的本钱尚在,但说实话,和西部的山比,从小爬的那些山实在太小,心里没底,所以决定先在桂林周边锻炼锻炼,于是把目光移向桂北山区,哈哈,还有别的选择吗?华南之巅——猫儿山,嗯,就是你,猫儿山。

准备工作断断续续持续了两个月,买了些简单的行头,查资料,确定行走路线,另外没忘记搜搜“前辈”们的游记看看,我觉得这对我们的行动是有帮助的。

8月3日,终于开始了。我们一共三个人,我、老赵和翎,我最年轻,属于中老年组。我们计划3日下午3点40在桂林汽车北站搭乘直达猫儿山脚下的中巴,到达后吃晚饭,然后住宿一晚,第二天早上从梯子岭登山,然后沿公路走到山顶,在山顶住宿一晚,第三天早上从另一条往两水的路下山,赶上两水往龙胜或者资源的班车,再从龙胜或资源乘车返回桂林。
3点20分,我和老赵提前到车站,车上已坐满人,是一帮到十里峡谷玩的妇女和孩子,司机正嚷着要开车,我们问不是3点40的班车吗?售票说这是私人的车,人满就走,不一定准时的,我们赶紧一边要求再等等,还有个伙伴没到,一边打电话叫翎快点。还好翎不久也到了,于是启程。由于车已满员,我们只好坐在过道的小凳子上。

售票是个中年妇女,人挺热情,一路上回答我们的提问,还不时指给我们看路过的交通要点,那是去金石的路口,这是去资源、华江的路口。车到华江停了十分钟卸货,中巴会顺带为当地人捎带些货物,我乘机买了点面包,准备明天路上吃。两个多小时后车到了猫儿山脚下一个叫高寨的地方,听说陆定一老先生的《老山界》里提到的一个地名“塘坊边”就在这里。

猫儿山不是一个一般的旅游点,而是一个自然保护区,现在山上修路封山,谢绝一切游客,我们事先托人联系了保护站的人,让他带我们进山,所以下车第一件事就是和保护站的人联系。不一会人就到了,娃娃脸,一个帅小伙,和他商量好有关事宜后,就到他介绍的地方去吃饭和住宿。到了远离城市的山村吃饭当然是点一些土鸡、野菌、野菜什么的,比城里的好吃点,但价格也不菲,三菜一汤要140。住宿倒是便宜,三人房,每人10元。

饭后天已完全黑下来,时间还早,三人决定沿公路散散步。出了村庄,没有了住家的灯光,四周一片漆黑,我们戴上了头灯。在这大山里的夜晚,黑暗和寂静就像个巨大的背景,让人感到空间深邃而不可测,除了偶尔传来几声小动物的叫声,就是脚踩在碎石路面的沙沙声。前方不时出现一对闪闪发亮的绿光,那是猫或者狗的眼睛。抬头仰望天空,是一个晴朗的夏夜,没有月光,月亮要到下半夜才出来,满天的星星格外明亮,银河像淡淡的云横挂在天际,很久没见过这样清晰、深邃、寂静、安详的星空,恍惚间又好像就是昨天,和父亲坐在球场的椅子上,静静的看着这星空,他不时指点着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一颗流星划过夜空打断了他的话,也打破了这静的平衡,但瞬间又恢复了原样。我让思绪徜徉在过往祥和的岁月里。突然想为什么喜欢爬山?为什么要到这来?也许就是为了追寻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平和。走累了,洗洗睡吧。
第二天早上起来,到一家米粉店吃早点,实话实说,比广州的桂林米粉还难吃。然后背上背包就跟向导上路。我们每人背一个背包,大约十几二十斤重,除了简单的换洗衣服和相机外就是路上吃喝的消耗品,主要有水、营养快线、面包、压缩饼干,还有雨具,我在拜读“前辈”们的游记时发现,虽然他们登山的时间各不相同,但有80都提到在山中碰上下雨,所以尽管现在整个华南高温天晴很长时间了,也不是下雨的季节,我们还是准备了雨具。听向导说山顶上现在没吃的,也没菜卖,我又去昨天吃饭的饭店里买了一只鸡和一个冬瓜,由向导拿着,算是我们的晚饭了。

山门在一座桥的后面,桥下面是一条小溪流,我们没进山门,而是转向左边的一条路,这时是8点45。向导就是昨天的那个帅小伙,他只背了一个水壶,左手一只鸡,右手一个冬瓜。经过两个村庄后,左边有一条从一个小山包上下来的山泉水,向导说要在这灌水,他说其实不用带水的,山上有山泉水可以喝,不过自己带水也好,免得不习惯拉肚子。我问他山泉水都可以喝吗?回答是没流过田地的都可以,流过田地的可能含有农药,这倒是个值得记住的野外经验。

继续往前开始上坡,周围的景观变了,出现了大片的树林和竹林,树主要是杉树,四周群山环抱,我们似乎往一个山谷里走。周围植被保护得很好,像原生态,据说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砍竹子卖,多的一户一年可以卖几十万,但竹子不会死,第二年又从根部长出竹笋,而且长得快,所以外部看不出有砍伐的迹象。这时右边出现一所小房子,是个小水电站,一条引水管几乎垂直向上通往高山上的水库,附近的村民可能就是用这里的电,这样的小水电后来在山的另一边也看见过,不知道会不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路越来越窄,慢慢来到了一条小溪边,就是流过山门的那条,水很清,在大大小小的乱石堆中穿流,小路绕来绕去再也没离开过这条溪。伴随着淙淙的流水声,我们溯溪而上,在离开山门一个小时后,过了一座横跨小溪的小桥,向导说从现在开始正式登山了。
这里大约就是梯子岭,我们钻入树林,沿着一条崎岖的小路向上走,路很陡,据说红军长征走的就是这条路,刚开始还看得出是条路,后来就变得模糊了,像是雨水冲出来的沟槽。在树林里太阳晒不着,刚进来时还觉得凉爽,随着不断向上攀登感觉体温不断上升,树林里一丝风都没有,闷热无比,为了在山林里防虫子、蚂蝗我穿着长衣长裤,一会就湿透了,体力消耗很大,比走平路累多了,没多久就忍不住坐下来休息。我纳闷体力怎么那么差,才走这么点就累了,往后可怎么办?

喝了点水后呼吸平静下来,继续上路。不久开始有小虫子飞快围着脑袋转,看不清,抓不着,赶不走,声音像蚊子,但绝不是蚊子,好在并不咬人,只是很烦人。路上也常碰到蜘蛛网,猫儿山的蜘蛛很特别,开始以为是七只脚,后来仔细看是五只,左右各两只,正前方一只,前方两边45度是两只触须,不是脚,相对它小小的身体,脚的长度相当夸张,好像踩高跷一样。传说中会跳起来吸血的山蚂蝗倒是没见到。没多久又开始喘气,这林子又热又静,一丝风、一声鸟叫都没有,估计鸟都热晕了,感觉身体里有一把火在燃烧,背包也变得越来越沉,我要求再次休息。

闷热难当,感觉血往上涌,老赵最怕热,看见他把上衣脱了,我也忍不住了,什么毒虫子、山蚂蝗,管它那么多!我和老赵两个赤膊上阵,我一边走一边用帽子给自己扇风,意外发现体力好多了,脚步轻松了,背包也没那么沉了,敢情刚才都是让热给闹的。翎还是原来的装扮,看来还是他最能吃苦耐劳。

沿着勉强辨认的路往上走,有时要靠一些缺德“前辈”遗弃的垃圾确认,娃哈哈,营养快线,伊利牛奶,做路标是这些垃圾唯一的好处。周围的植被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变化,高大笔直的杉树变成了灌木或者长得歪歪扭扭的树,粗大的毛竹变成了指头粗细不知是什么品种的竹子,密密麻麻的,由于树变矮了,有时会露出一片天空。路一直陡峭的向上,没有平缓的迹象,腿开始发酸,最难受的是脚掌一直得向上翘着走,我想如果是习惯穿高跟鞋的女性,她只能后退倒着上山才行。我们默默地走,基本不说话,休息的频度也增加了,我问翎走了多久?他说从山门算起已经三个小时了,前面还没有任何到顶的迹象,我们走得不快,毕竟是新驴。

继续向上,有些路段变宽变明显了,像时常有人走过的样子,还有一小截平路,我发现路边有不少动物的粪便,像是牛的,奇怪这里一没住家二没田地,牛怎么会到这么高的山上来?这时有一条稍大的路通向右边,向导说他要往那边灌水,让我们先走,向导虽然没背包,但他一直左手一只鸡右手一个冬瓜也怪辛苦的,那只鸡也不吵不闹,脑袋冲下被提着上升了一千米。接下来人进入了麻木状态,两条酸腿只知道机械而缓慢地向上登,也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好像这样的状态要一直持续下去一样。

当向导赶上我时说大约还有四分钟就到大路了,听了他的话本来机械运动的两条腿立时发软走不动了,咬紧牙关坚持走了几分钟,怎么前边还是树影丛丛,正当我怀疑向导是不是搞错了的时候,却豁然开朗,一条大路就横在跟前。也许是在树林里憋屈太久,突然来到这视野开阔的山脊上,老赵开始大声嚎叫起来。从山门算起,这条红军小路我们走了四个小时。
终于可以坐下来好好休息一下,补充补充能量了。我们卸下背包,在路边坐下,吃了点昨天在华江买的面包,喝了营养快线和水,大约休息了十五到二十分钟,感觉体力恢复了很多。这时向导拦住了一辆运石子的卡车,说他坐车到前面等我们,可以帮我们把背包捎上,我把相机和水拿了出来,正犹豫要不要把雨具留下,想起先前向导说过这种季节不会有雨,他是本地人,应该没错的,我从小就不喜欢穿雨衣、打伞,宁可挨雨淋,就把雨具留背包里,交给向导。车载着向导和我们的背包走后没多久,我们又上路了。

公路是泥土和石头混杂的路面,现在正修路,路边常有一堆堆石子,大部分仍然向上爬坡,但比起梯子岭的小路来,坡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最艰难的路段已经被我们甩在后面,走在这样平整的路上,又卸掉了背包,人轻松许多。公路基本是沿着山脊走,我打开了相机,边走边看看有什么靓景可以拍拍。

转自:http://www.diyholiday.cn/blog/blog.php?do-showone-uid-12-itemid-18-type-blog.html28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