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转帖西藏阿里游记 |
[游记]转帖西藏阿里游记 |
2007-07-16 eqi8.cn |
[转帖]西藏阿里游记 向西!向西!朝向阿里!![/COLOR] 离开拉萨已有6天。再经过今天的跋涉,我们将横穿日喀则地区,进入广袤的阿里。经过一个晚上充足的睡眠,我眼睛再没出现过画面破碎的症状,心里安慰了许多。 今天是个好天气,早晨离开萨嘎县城时,小镇的街上还静悄悄的。昨天看到的那家货品不菲的超市已经开门营业了,我们抓紧时间补充了一些给养——这里居然能买到德芙巧克力,让我们对此物大有不期而遇之感。 这一天,道路在无边无际的高山草甸上延伸,没完没了的蓝天和白云,没完没了的颠簸和起伏,那两盘《唐古拉风》已经反复听了N遍,我们甚至能用夹生的藏语唱上几句了——欧珠笑嘻嘻地听我们唱,当然,他心情好的时候他自己也唱。 为打发时光,我和仲曦不断纠缠欧珠,总算学会了一句很长、很有用的藏语——“叵莫,印奖抹朵,昂格拉革吉”。“叵莫”的意思是姑娘,整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姑娘你很漂亮,我很喜欢你”。 遗憾的是,这一路上很长时间连头牛也看不到,我们只好反复打磨发音,对着窗外的原野苦练,指望一朝能派上用场。 这一路我们沿着雅鲁藏布江河谷逆流而上,中午的时候,我们进入了仲巴县境内,在一个名叫扎东区的地方打尖。 扎东原来曾经是仲巴的县城所在,但是已经很颓败了。路边一些破败不堪的土房子,令人怀疑里面是否还有人居住。实际上我们也没见到什么人,正午的烈日底下,很多的野狗,黄的、黑的,懒洋洋地躺在荫凉的地方伸出大舌头喘气,苍蝇一团团的飞来飞去。 欧珠就在这样的地方找了一家小饭店解决我们的午饭问题。依旧是一模一样的英文菜单,依旧是Yak Beef Patato Rice、Pork Tomato Nodle那几道饭菜,依旧是做一顿饭要等上个把小时,依旧是贫瘠的一顿饭要花去不菲的钞票…… 今天的路程很漫长,吃过午饭之后欧珠急着要赶路,催我们上车。可是这时我们有了新发现——就在不远处的一个小山上伫立着一座看起来有些规模的寺庙,这对于一路上没什么可看的我们是个不小的诱惑。 从地图上的介绍看,这个寺庙应该叫扎东寺,据说还是仲巴县四大寺庙里最出名的一个。 我们沿着山路走向寺庙时,路旁开始见到零零散散的玛尼石片,上面都刻有文字,大多是那种褐色的页岩,质地比较松软,所以风化得很厉害,字迹已经模糊。 在寺庙墙角,无数的牛羊角、牛羊头骨堆积如山,有的牛头骨上也刻上精致的经文,并抹上朱砂、熟褐等颜色。在一处空地上无数的玛尼石片被堆积成玛尼堆,上面摆放着刻上经文的牛羊角和头骨,玛尼堆前竖起一根近10米高的经幡旗杆——这里看来是经常用来祈祷和举行仪式的地方。 进入寺庙前有一个三面砌墙的经筒房,里面放置了一个直径一米多的铜制经筒——我们没想到这里会遇到人——经筒前面赫然坐了一个老太太,大热天里穿着件厚重不堪的藏袍,头发蓬乱手握念珠,满面皱纹愁苦之色,不管我们跟她说什么她只是微微点头,喃喃自语,目光凝滞,好像她一直就坐在这里,而且还要继续坐很长时间一样。 扎东寺的寺门紧锁,有个小孩在门前玩耍。见到我们后他飞快地跑向寺庙边的一间平房。我们还在错愕间,小孩已经领了一个年轻的喇嘛过来向我们打招呼了。作为鼓励,我们给了这个机灵的小孩一支铅笔。 年轻的喇嘛是这里的总管,他替我们打开门,告诉我们这里不需要门票,并热情地一路领着我们进去参观。 这个寺庙似乎和扎东区的现状一样,破败而香火黯淡,仅有的一些雕塑却是扎眼的新东西,油漆鲜亮而造型拙劣。喇嘛看到我们失望的神色,便带我们到墙边看。仔细辨认之下,我们才发现烟熏火燎乌漆麻黑的墙面上居然隐隐藏有一些精细的壁画,是佛像造型,还有身后金色的背光,笔致很流畅圆熟,看上去年代很久远。 我们想再细看,猛然间,墙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几个大字撞进眼帘,仿给撞了一个趔趄般卒不及防。喇嘛在身后叹息:一千年前的东西啊,文革时候都给破坏了…… 我们怀着一种说不清的心情离开扎东寺,继续上路了。 过了扎东区我们很快进入雅鲁藏布江上游马泉河的地段。令我们更为失望的是,这一路沙化现象十分严重,一个个金色的沙丘不时出现在草甸之中,仿佛是在西北看到的大漠景象一样。 没想到在号称亚洲水塔的西藏看到这样可怕的生态画面。上游生态环境恶化至此,我也不禁为雅鲁藏布江的前景捏一把汗了。 所幸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在路上见到了野生的鸟类——像是黑颈鹤一类的珍稀鸟类,正在草原上自由徜徉,好像又在说明当地生态还算不错。由于距离太远,镜头拉不过来看不真切,西藏居然还有鹤类,这对我来说也是件新鲜事了。 在进入一个名叫帕羊区的地方前,我们遇到了此行的第二个边防站,一个在路边搭个帐篷、支张桌子的临时边防站——毕竟,仲巴县也是毗邻尼泊尔,我们走的这条路和边境平行,也就50公里左右的距离。 帕羊区人烟相对多些,我们一路上时而会遇见到一些牧民,谨慎地和我们打着招呼。有一对放羊的小哥俩很有意思,弟弟总是胆小地躲在哥哥身后,即使我们送给他们铅笔,他也只是从哥哥身后探出半个脑袋打量我们。我注意到那个大些的孩子手里攥着的一根织物,看上去就是用来抛打石子的带子了,我很想请他表演一下,但总觉得给了他铅笔就让他表演终究有点功利的色彩,便硬生生忍住了这个念头。 车辆趋驰原野,黄昏渐渐降临,天空变成黯淡的蓝色。暖暖的夕阳余晖穿透灰的云、白的云,落在覆盖点点白雪的群山上,形成错落有致的光影效果;暖暖的夕阳余晖落在广阔的原野上,为这漫长的一天添上最后的一抹亮色。原野上不知谁家的牦牛群正埋着头,对它们而言,远处道路上经过的车子没什么稀奇,车子里贪婪地看着这夕阳美景的眼神也无足轻重,抓紧这最后的时间填饱草料才是正经。 我们永远是过客,它们和它们的主人才是这里的主人。 夕阳逐渐隐没群山,漫天浓云密布,群山层次分明,山头连云,一派萧瑟之意。是不是快到阿里了才会有这样气质的风景,抑或快到阿里,我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到晚上8点钟时,我们这一天已经整整跑了350公里,在日喀则地区仲巴县和阿里地区普兰县交界处的马攸木拉山口东侧停下车来。 这是一个寂静而乱石丛生的地方,远处有条小河缓缓流淌,这是这里所有人和牲畜的饮水来源。在通向山口的路边有一间石头垒起的家庭旅馆,四五间平房简陋不堪,我们就在这里过夜。店主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藏族老头和他的太太,尽管很殷勤,可实在没有什么好招待我们的。 晚上我们点着蜡烛,用半开的开水泡方便面,在昏暗的烛光下看书、写日记、吃药。 睡觉前我到屋子外面转转,白晃晃的月光从漫天乌云中透出来,映得四周的黑色的群山如怪影幢幢,山间狂风不时大作,渗人肌骨。 我和仲曦将门掩上,再搬起一块大石牢牢抵住,这才放心地躺到床上。明早翻过5216米的马攸木拉山口,我们就到阿里啦……[/COLOR] |
转自:http://www.eqi8.cn/thread-44-1-1.html36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