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游记之一 初到阳朔是上午时分,阳光明媚,第一印象是这里的街道和建筑与内地多数的小县城一样,简单,沾染了些许灰尘。主干道上摩托车滴滴的喇叭声,戴斗笠的自行车超人,和越战影片里城市中的景象有几分相似。感觉这个地方远离繁华,但离喧嚣不远。 找个地方停下车,一伙人饥肠辘辘的到了西街,在一家桂林米粉店打尖。等的人很多,待十二人的都上齐已过了十多分钟。闻名遐迩的桂林米粉进了肚子,感觉和深圳的味道差别挺大,但也不过尔尔。差别更大的是价钱,本来以为旅游胜地这东西价格至少要上浮20个PERCENT,哪想到千里迢迢来品尝的东西竟然便宜了一半,一种一拳打空的感觉油然升起。 饭罢,已经是酷日当头。几个当地向导一直守在米粉店门口,我们一出来便七嘴八舌的问起来。“住的地方找好了吗?”“要不要坐竹排?”“骑自行车吗?”来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功课,行程安排第一项就是骑自行车。叫上两个向导,要了四辆双人车,剩下的人怕晒坐车去。沿途骑车的游客很多,三五成群,这是阳朔游的一个保留项目。很快自行车就拐进了一条沙石小道,两边的树木尚未成材,遮不住阳光,它便从宽大的树枝间隙投射进来,晃的头上脸上腿上开始发烫,汗水也渐渐沁了出来。自行车碾着树影斑驳,车上的人哼着浪漫的童谣,长途跋涉的辛苦也似乎有了回报。路边间隔不远就有当地村民摆的小摊,卖戴在头上的花环,同行的女孩子买了几个,大家戴在头上,心情也雀跃起来。在一旁等落下的队员时,有个小女孩儿抱着两个柚子央求我买,短短一分钟我就被她的眼神征服了。 再继续往前不远就到遇龙河了,坐车的人已经先到,和船家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以70元一条的价格包下了五条竹排,行程的第二个项目“遇龙河漂流”就徐徐拉开了序幕。司机留在车里,剩下11人每排两人还多了一人,我只好坐上了光荣的小板凳。 河两边都是白云岩被融蚀形成的山丘,也就是喀斯特地貌。水很清澈,水草茵茵,没草的地方可以看到河底的小石头。因为是黄金周,一眼望去河面上处处都是竹排,排上的游客有的互相泼水,有的嘶哑着山歌,其乐融融。突然发现前面一条排上两个小伙子把能脱得都脱掉了,我想这两人兴致倒挺高的,一问原来是相机掉到了水里,正在捞呢,虽然水挺清的,但水草茂盛,再加上水流湍急,所以捞了半天也没着落。还是安全第一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