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城镇改造. |
[游记]城镇改造. |
2007-09-12 ysly.net |
记者刘飞锋 通讯员罗爱军 2005年3月,经过重修开街后的水街,成为兴安旅游业的一颗明珠,兴安镇沿街2000多居民依托水街过上了很“韵味”的生活。在开发水街的过程中,水街居民将开发水街与环境、卫生保护很好结合起来,令“旅游饭”越吃越香。 修旧如旧修出“魅力名镇”10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兴安灵渠水街。许多居民和游客或沿着清澈的灵渠两岸漫步,或坐在古色古香的木制亭子里聊天、读书。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一幅江南水乡生活画卷。 住在水街几十年的彭大爷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已经经历了水街3次大的修整,但就数最近这次修得最漂亮。据介绍,这次水街景区的修建于2005年3月竣工开街,共投资8000多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以恢复历史风貌为前提,配以园林小品、亭台、楼阁、房屋进行装饰,将水街建成融古代文明与现代艺术于一体的休闲、娱乐、经商、居家的好处所。去年,兴安荣获“全国十大魅力名镇”,水街功不可没。 兴安镇灵渠社区居委会主任胡玉珍说,新修的水街开街后,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受益最大的还是水街的居民。水街修好后,不仅变漂亮了,还请了很多人保洁和巡逻,街道及休闲设施都保持清洁干净,居民的安全感也大大增强。每天清晨和傍晚,在水街健身、散步的居民络绎不绝,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品位都大大提高。 唱戏看戏唱出韵味生活在水街入口处,一个古色古香的“天韵阁”古戏台特别引人注目。 社区居委会主任胡玉珍告诉记者,这可是水街居民“韵味”生活的一个舞台和见证。在万里桥的亭子里,记者也看见一群老人在吹拉弹唱,表演节目自娱自乐,正“韵味”着呢。 胡玉珍说,以前水街居民多以玩牌打发休闲时间,现在不同了,社区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喜欢唱戏和文娱活动的居民也越来越多。 每逢周末和逢年过节,古戏台有精彩的大戏,吸引了许多居民前来观看,平时喜欢唱的跳的,也都上台表演一番,既强身健体又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记者沿1公里多长的水街转了一圈,确实没有看到居民在打牌,倒是看到一些居民在长廊里看书。“在这样的环境打牌,与这里的文化氛围不协调啊。”一青年感慨地说。 靠渠吃渠“旅游饭”越吃越香走进水街的牌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店,摊主正忙着向路过的游客招揽生意。沿灵渠两岸而建的居民房,都是两三层装饰别致的楼房,且一楼都是门面,酒店、茶店、古玩店、工艺品店、影楼等一应俱全。 “俗话说,靠山吃山,我们这些居民便‘靠渠吃渠’,‘旅游饭’是越来越好吃了。”胡玉珍说,水街自去年开街以来,慕名而来的游客多,人多了生意就好做了。居民们便瞄准商机做起了各种生意。有的自己开起了店子,有的将门面出租。生意最火爆的要数各种小吃店,有的一个店铺就要摆上十来桌,这里可热闹了。 “小吃店不会影响水街的卫生吧?”记者担心地问。“你放心好了,现在这些店主的环境意识可高了。”胡玉珍介绍说,在是否准许开小吃店这个问题上,村民也提出不同的意见,主要是担心影响环境卫生,水街管理处和社区居委会组织调研后,专门请示了县里有关部门,得到同意后才允许营业的,但必须保持好卫生。为此,居委会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要求自备垃圾箱,把螺丝壳、餐巾纸等杂物全部入箱,并劝说顾客不要乱丢乱倒杂物。 居民唐翠生的小吃店开在水街的入街处。她很有体会地对记者说,珍惜环境也是珍惜自己的饭碗,他们就靠着水街这个旅游资源养家糊口的,可不能自己砸了自己的饭碗啊。
|
转自:http://bbs.ysly.net/bbs/viewthread.php?tid=191220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