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印象阳朔 |
[游记]印象阳朔 |
2007-10-30 sina.com.cn |
对于旅游,有的人喜欢寻找地方美食,有的人喜欢寻找醉人的风景,有的人喜欢寻找古老的传说,而我,则喜欢寻找愉快的心情。回想曾去过的地方,哪些城市、哪些景点,都已经很模糊了,唯一记忆犹新的都是旅程中发生的趣事以及心情。 我和部门里的几个同事相约一起去游阳朔。三个女人就一个嘘了,我们这个团有十个女的两个男的,估计可以开菜市场啦。从出门口,我们就不断地在拍照,就连公司大门也不放过,一连拍了五六张才离开。到了火车站,好不容量挤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火车上刚安顿下来,大包小包的零食就被拆开了,尽管经常吃肯德基,但一桶外带全家桶还是在瞬间被我们这群饿狼瓜分了。到了桂林火车站,又是一轮拍照时间,天呀,就连这个弥漫着废气的火车站都不放过,真是一群摄影的发烧友,只可惜个个技术都不高! 接我们的车是一辆经过改装的七座面包车,里面加了一排座位,这样刚好可以装下我们一行十二人,但这可难为了李星、马琪这样的高人,她们只能被安排在边角位,好让她们的长脚有地方搁置。在旅游攻略的指引下,我们在桂林车站花了十几块线就买到了去阳朔的车票,虽然这个车站就象90年代的老车站,但这里的大巴还是很不错的,干净、宽敞。 西街房屋古朴典雅,桂北明清时期风格,小青瓦、坡屋面、白粉墙,吊阳台。西街又享有"洋人街"之美称,各式各样的小酒吧里面有各种不同特色的乐队在演释着国内外不同特色的乐曲,大大小小、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老外团不时与你擦肩而过,让你充分领略中西合一的文化特色。上午的阳朔是宁静的,坐在临街的酒吧里,庸懒地喝着一壶飘着淡淡清香的茉莉花茶,看着熙熙攘攘的游客忙着拍照、忙着吃手磨芝麻糊、忙着买花花绿绿的手工制,仿佛你已经融入了当地休闲的生活,变得宠辱不惊,不再是游客,而是一个看客。下午四点过后,西街变得热闹起来,街道中间摆满了卖芝麻糊、桂花莲子羹的小贩。当夜幕降临,酒吧的小店员已经迫不及待地站在门口,以强劲的HIT—HOP舞姿招揽客人,在色彩交错的射灯照射下,激情的男男女女在狭小的酒吧里大跳贴身辣舞。而另一方面,一群群的游客正往“印象·刘三姐”的表演场地涌去。这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露天大剧场,座位两边高耸着黑漆漆的岩石山,远处是安静的江面。黑夜中,大家都在猜测老媒子的创新点会是什么样的。红,还是红色,老媒子就是钟爱红色,但愿奥运会开幕式不是还用红色就行!传唱久远的民族山歌,在山水间经久回响;晴、烟、雨、雾、春、夏、秋、冬不同的自然气候,描绘出漓江百姓不同的生活场景;观众都沉醉在如诗如画的仙境中。 第二天,我们一行人到遇龙河坐竹筏漂流。遇龙河是阳朔仅次于漓江的第二大河流,全长43.5公里,河水清澈见底,两岸凤尾竹绿影婆娑。竹筏工自称曾参加过“印象·刘三姐”的表演,饶有兴趣教我和老公唱山歌,难得老公乐意陪我唱,于是我俩扯开了嗓子一唱一和,自得其乐,还不时地引得岸上的当地百姓和我们对上两句。河中间会有一些烤鱼的小摊,在这诗情画意的环境里吃烤鱼、烤肉,别有一翻滋味。上岸后,我们开始另一段单车行程。大大小小的单车队伍错错落落,在山间小路上,走走停停。中午时分,到了一家农家菜馆,少不了还得点个啤酒鱼,满满一桌的菜经不起我们一顿狂扫,全光了。 下午,一行人转辗到了龙脊梯田,我们是摸黑上的山,幸亏有一群山里的老婆婆用箩筐帮我们背行李,否则,我们要走到山上的旅馆,不知得要费多长时间。晚餐时间,大家兴致很高,喝着山里人自已酿的米酒,忘记了一天的疲劳,全情投入到游戏中。山里人住的都是吊脚楼,只是现在旅游业兴旺了,很多吊脚楼增加了卫浴设施,因此住起来还是很舒适的。一大早起来,吃过早饭,跟着导游沼着山路爬到山顶,俯视开去,看见层层叠叠的梯田就象寺庙里的塔香似的。“喊人听得见,走路走半天”就是这里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0594cc01000bhz1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