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桂林自助游,桂林景点,桂林旅游攻略,桂林游记,阳朔旅游攻略 |
[游记]桂林自助游,桂林景点,桂林旅游攻略,桂林游记,阳朔旅游攻略 |
2008-05-01 baidu.com |
桂林不仅山水风光、人文景观令人神往,而且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也令人迷恋。壮、回、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8.5左右,共有少数民族70多万人。 资源七月半河灯歌节 龙胜红衣节龙胜县是多民族的自治县,红瑶是龙胜瑶族的一个支系。红瑶妇女爱穿自己编织的红衣衫,故称红瑶,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或四月初八是泗水乡红瑶同胞的会期、亦称红瑶同胞一年一度的红衣节。 民间对歌 阳朔居有汉、壮、瑶、苗等11个民族,各民族除有自己的习俗、节日外,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擅长对山歌。不论婚丧嫁娶,还是逢年过节,每每摆起歌台,一比高低,直至通宵达旦仍不肯散去。这些山歌有谈情说爱的,有倾诉生离死别、崇尚忠孝的,也有谈古论今叙事的。唱者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歌声或激越高昂,悠扬动听;或深沉委婉、如泣如诉;或轻呤浅唱、闲适洒脱......尤以壮乡高田的中秋节对歌、福利龙尾瑶民的“歌堂愿”会最富特色。 福利五月八节 六月二十三节 阳朔上新坟节农历二月初二日,凡家中有在头年去世的亲属,至此日,所有嫁出的姑娘姐妹都携带着艾叶粑、香烛、钱纸、鞭炮、腊肉等礼品回娘家,与叔伯、兄弟共同到新坟祭奠,以示哀悼。在壮族农村尤为盛行。 阳朔社日阳朔的社日分春社和秋社(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第五个戊日为秋社),一般在农历二、八月间。阳朔农村普遍流行有“做官三年不如耍社一天”之说法。因为在每个村子里,不分贫富贵贱,少则十户,多则二、三十户,为了互相办理丧事,在社日中都要聚会“吃社”(每户1名男子),并就一年中办理丧事立约,规定当年丧事每户对丧主助钱、粮数额,负责抬棺送葬则是义不容辞的。农村俗称“十友社”。凡不参加“吃社”的,则被开除“十友社”,社友不再负责料理他家的丧事。 阳朔牛王节农历四月初八日,传说是牛的生日。阳朔乡下农民在这一天,家家吃黑糯米饭,并用它喂牛,为耕牛消灾解难,同时感谢耕牛对人的辛勤劳动。 阳朔尝新节农历六月初六日,农家都备酒礼到田头地角供奉,用钱纸扎谷桶盛满新谷插在田基上,以示稻谷满仓,或是“抬菩萨”游行祈祝五谷丰登。 阳朔中元节 又名鬼节,俗称七月半。壮族在农历七月初七到十四过节,其它民族农历七月初八至十五日过节。节日里,家家户户早晚供奉祖先神牌位,到送祖之日(十四或十五),用封包(即纸袋装着钱纸、金银纸锭冥强之物,写上祖先的名讳到野外焚烧,是夜,野外烛光片片,其间人影晃动,俗称“送鬼”。 阳朔冬至节农历十一月“冬至”这天,农村有“冬至大过年”之说,家家户户早吃汤圆,晚吃油豆腐肉圆及鸡、鸭、鱼、肉、大肆庆贺。 阳朔的小年又称送灶节。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晚上,传说灶王爷要上天了,农村便以糖果、豆腐在灶头供奉,“送灶君上天”。供奉毕,则家人大宴,称过小年。
|
转自:http://hi.baidu.com/hemi8888/blog/item/b2b11fd54a29e4c551da4bea.html14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