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阳朔独游记游记游记tomboynplaygirl.bokee.com |
[游记]阳朔独游记游记游记tomboynplaygirl.bokee.com |
2007-07-16 |
写作可以召回流逝的时光,召回远去的幽魂。你的思维走在“从前”的路上,无疑是返回旧地,再旅游一次。这种超离实景的再次游历,使你看到一些比眼知眼见更为真实的东西,其实已经变成一种内省。 通过自己去审视外界,实际是自我认识,自我探索。那时侯,你的印象会更清晰有序,色彩更鲜明,感觉更强烈,因为你将有点纷乱的印象以自己的意识去梳理过,从视觉进入到感觉、体验。到诉诸笔头的时候,已经是一种情感的外流。 ————卢岚《文街墨巷·自序》 12月3号 星期六 晴 犹犹豫豫,终于在晚上6点半还是到了罗冲围客运站,扔出100块买了到阳朔的车票。这样,自己也终于确定一个人去阳朔了。独游虽算不上夙愿,但也盼望已久了。若五天的假期哪都不去,想必这又会是郁闷无聊的几天。 上了车,发现卧铺还不错。这还是我长到近25岁头回坐的汽车卧铺。找了前面一个床位便睡下。司机们问我:“你也是桂林人吗?”因这个季节旅游的人少,我的行装又简便,所以他们会以为我和其他大部分乘客一样是回家的。 “是啊!”我脱口回答,为了不让别人知道我一个人出远门,我第一反应是这样的回答。 但这个谎言很快被揭穿——司机后来猛跟我讲桂林话,我一句都听不懂,他只好失望地换回了普通话。不管了,我喊他们到了阳朔叫我下车。 车子开出广州将近8点了。看了会电影,大家开始在车子的摇晃中进入梦乡。我也一样,睡得出奇的习惯――因为车子的晃动就像摇篮,摇得很舒服。我就像03年做春运临时列车员时睡在火车上一样,车开动后睡得特香。 大概到了凌晨3、4点,车子开到一个加油站,司机停下车子用桂林话喊“上厕所啰”。我睡得迷迷糊糊,误听成“到阳朔啰”,一下子坐了起来,忙问“到阳朔了吗?”旁边一位胖哥好心地说:“阳朔啊?还有4个小时喔。”我舒了口气,便也起来上厕所了。 12月4号 星期日 阴冷 车子早上七点左右到达了阳朔加油站。据昨天与阳朔青山宾馆梁先生的约定,我很快便联系上他,他见了我,有点惊讶地问“就你一个人啊?”。我回答“暂时是啊,我的朋友先到桂林了”。因为昨天电话中我慌称有7、8个人。嘿嘿,为的还不是不让人知道我一个人出来玩。 青山宾馆在阳朔县城西边的碧莲巷里,来到宾馆,才知要等人退房后才有空房。那家伙,怪不得那么好出来接我。他找了个地方让我洗漱,完后请我吃了桂林米粉当早餐。天渐渐白了才发现阳朔的山高高瘦瘦的,一眼就能感觉是桂林式的山。山离城区很近,或者可以说县城其实就傍着山。这里的空气很清新,令人心旷神怡。这时的我,已经完全没有了那一丝独游的担忧与害怕。想想广州来阳朔的旅途,并不如想像中复杂。来到了目的地阳朔小镇,就更不用害怕了。 等空房那会,我跟他了解了阳朔的景点。他也蛮热情,给我介绍值得一去的地方。 等到快9点才有房间,不过是个四人房。梁先生说,标准间的价钱让你住个四人房啦。五楼高了点,但胜在安静。我回他,你要有标准间了再换过来也可以啊。暗想我才不希罕呢。还不是因为只有这个空房,反正空着也是空着。 我要住的房间是503,服务员阿姨刚收拾清扫完。她大概50多岁,后来才知她是宾馆老板娘的婆婆。青山是个家庭式宾馆。阿姨热情地招呼寒暄,问长问短,使我心情愉快地住进了503。 我安顿好洗了个澡,打算今天白天租辆单车游阳朔,晚上逛西街、观赏渔火节的节目,明天游漓江。我向来喜欢古香古色,总感觉古老的地方可以让人内心很平静,很平和。那是一种在大城市很难达到的状态,我也许憋久了,总有股冲动去个能让自己静静地过上几天的地方。也许,是不想让闹市的灯红酒绿,喧嚣浮华把心底那一份纯真都吞噬掉吧。我想,这或许是从小就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不会有也不会理解的心态。……又或许这只不过是善感的人才会有的感觉。管他呢! 无论怎样,我终于可以一个人静静地游这个古镇了。 想租单车时找不到宾馆的梁桂明了。我等不及,自己走向阳朔中心广场。 正当我来到一个车档和档主谈押金价钱时,梁桂明从后面赶来了。档主一见他,知道我住青山宾馆,忙说押金不用了,价钱是一天五块。梁桂明很为自己的面子感到得意,我问他,租金一天五块,那车子要丢了赔多少?他说丢了就不得了了,丢了她就要找我了。他指了指单车档主。我哈哈大笑。我就爱逗有点憨的那一类人――应该说是男生,好像没见过憨憨的女生吧?而且憨厚一词印象中仿佛也只用于男性身上(未经证实)。 车子租到了,还没出发就有人过来问要不要导游了。我连忙摇头,心想我大老远的一个人跑到阳朔,就想一个人静静地玩,旁边要多了个生人――不自在。 我骑着单车往加油站的方向走,想去遇龙河漂流,但过了加油站就有点迟疑了,因为找不到梁桂明说的介绍遇龙河的大牌。我不知道,其实后面有一老头早就盯上我了。别慌,后来知道他只是遇龙河漂流的划工,到县城揽生意来了。他说小姐你要到遇龙河吗?我说是啊。他说我可以带你去,我问他你是导游吗?他说不是,也不收费。我开始有点纳闷了,免费带我去?那么好?转念一想,应该是为漂流揽生意,然后赚回佣的。既然不认识路,我就骑车跟着他走,骑往他口中的某某码头。(他的普通话不准,我听不清他说的什么码头。) 刚上通往那码头的水泥路,就有老人小孩兜售用野黄菊花做成的花圈,一元一个。还有人看天气冷了,在路边摆摊卖起了手套。这里的人因为旅游业的开发,已经初具生意头脑了。那位老头想尽快做成这笔交易,在前面骑得飞快,加上他普通话不准,我一路和他的交谈没聊到多少信息,他要带我去的码头也一直没弄清楚名字。 路两旁的山还是很桂林式,到处可见,所以我也没拍照片了。骑了大概二十分钟,到了骥马,记得梁桂明说过坐竹筏漂流不用从头漂,从中间的骥马或者是朝阳码头漂就可以了。 但老头说不是这里,还要往前骑。难道要带我到西牛塘码头漂全程?我赶紧问他价钱,他说正价是150的,现在优惠我110元。记得梁桂明说从骥马漂实价是90元。这150元的码头是哪个?我纳闷。 下了乡间小路骑了大概十分钟,终于到了码头。才知道是朝阳码头,虽不知道实价,但老觉得老头优惠我的这110元有诈。我向其他游人一问,果然,他们是几个人一起的,平均下来才80一个人。我跟老头砍价100(因为刚过的骥马实价已经是90,朝阳在骥马上游,所以我砍价100而不是90),老头开始死活不肯。最后我说不成就不漂了,他才勉强同意。收了钱,老头开始张罗竹筏和搬我的自行车。这时我才知道他不仅是揽生意的,而且是划工。竹筏是双座的,我坐在左边的座位,划工站在筏尾的右边撑了起来。我有点兴奋,心想可以舒舒服服地靠在竹椅上,欣赏着山水漂一两个小时了。但后来发现每漂一段,我就得下地。因为遇龙河上分段建有堤坝,用来在缺水的季节囤水灌溉庄稼。河水水位高的时候可以高过堤坝,竹筏可以漂过;但现在正值缺水的冬季,水位低于堤坝,所以每到一个堤坝,我就得下地,让划工用人力搬推竹筏至下一段。划工这100块也赚得挺不容易。不过这样有趣的地方在于在划工把竹筏搬上堤坝准备往下游推时,我就可坐上座位随着竹筏下滑到河上,甚是刺激。有的游客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竹筏下河时溅起的水花太大而把屁股都弄湿了,又尴尬又搞笑。 河上隔一段河段就有当地的村民在固定的竹筏上卖吃的。因为冷,我想吃点热气腾腾的什么,就买了两个粽子和划工分着吃。而卖东西的都是附近的村民,划工几乎都认识。吃粽子的时候我听见有人跟划工用他们的话说“这个大方”,在夸我大方呢,他们以为我听不懂但不知为何我听懂了这一句。唉,我想划工挺辛苦的,我漂流的这段一共有11个堤坝呢,他就得搬11次,所以有时我就帮着划工一起推竹筏。 这次的漂流除了有点冷,还算惬意。河两旁有形状各异的山,当地人根据山的形状给它们起了好听的名字-仙桃山、青蛙过江、美女怀胎、骆驼过江、鸳鸯亲嘴、老鼠爬山等,我都一一拍了下来。 在漂流结束的地方,我看到河边有让人骑着拍照的马和骆驼,我的心一阵兴奋和激动,盯着它们想象骑在上面的感觉――又有点害怕,万一骑上去它们跑跳起来怎么办?我跟划工谈了我的想法,他安慰我说很多人都这样骑的,没事。他还主动帮我问价钱,一起跟我把价钱由十块砍到五块一张照片。上了岸,我让他帮我拿相机,来到马和骆驼前面,我又害怕得犹豫起来。周围的人一个劲的怂恿,我想都来到了,以前又没骑过,骑就骑吧。先骑骆驼,从铁架梯登上来到驼峰旁,我问了骆驼的主人:“它会不会跑啊?”“不会的”,“就这样坐上去吗?”“对啊,你一步跨上它的背,双手扶着驼峰就行啦”。我战战兢兢地坐上去,双手轻轻地碰着驼峰,对这带温度的肉肉毛毛的东西感到害怕,但硬着头皮心里强作镇定。因为我怕我的颤抖或是用力的动作会惊吓了骆驼,要吓着了它,它跑起来我就完了……我不敢往下想,连忙喊“师傅赶快帮我照”,等确定划工按了快门后,我逃也似地下了地。我看了看相机,划工帮我照了两张,照得还可以。于是我吸了口气,鼓起勇气准备骑马。马较骆驼矮,没梯子上。我看着马鞍和马镫有点迟疑――怎么上啊?马的主人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你扶着马鞍,把脚穿进镫后用力蹬就上去了。”我先让马主人在前面牵着缰绳,再一鼓作气按照他的说法登上了马。然后对着镜头喊“师傅赶快照多照几张”,害怕之余我不忘算计――反正都是五块,多照几张。嘿嘿!那划工师傅动作笨拙,按了一下要等一阵才按第二下。我一边“强颜微笑”,一边留意着马的动静,它好像蹄痒,老想低头弄它的前蹄,但都被它主人“吁-吁-吁”地喊住了。我的心则提到了喉咙,看到划工按了第三下,我忙说“可以了可以了,麻烦你过来扶着我下”,我对马的主人说。他看着我的样子,有点好笑,说“不怕的啦”,但还是过来让我扶着下来了。我不敢吱声,直到下了地,才舒了口气说:“你的马你当然不怕啦。”付过钱,我边走边看相机里我勇敢的成果,感到很满意。 要和划工说再见了,我说“师傅你辛苦了,下次来我还找你划啊。”他腼腆地笑笑,问“我有名片,你要不要?”我愣了一下,这划工还有名片啊?嘴上忙说“当然要啊”,看着他一脸朴实的样子,我不忍心说不要。他从口袋掏出一张,递给我时不好意思地说“你有朋友过来介绍给我。”“嗯,好的。”我接过名片,点点头。划工的名字叫陈福生,我心里暗笑:这名字和他的人够般配的。 我接下来想去月亮山,他给我指了指遇龙河下游,工农桥的方向,说不远了。我就骑上单车朝那个方向走。 走过一段崎岖的黄泥路,上了公路,到了工农桥。在犹豫着是往左还是右时,我看见有三五成群的也是骑单车的游客往左边的方向走。跟着人家走应该没错,我想,就算不是月亮山的方向,肯定有其他值得一去的景点,否则怎么会那么多人往那边赶?嘿嘿,我还真有点聪明,想罢就瞪着车子往左边去了。 骑了六七分钟,来到了蝴蝶泉,不过我听说没什么好看的,就没进去,照了张蝴蝶泉入口处大蝴蝶的照片,就继续上路了。 天气真够冷的,我只穿了一条长裤,身上也只是三件衣服,又没戴手套。手都僵了,全身冷得缩成最小的体积。骑了大概十五分钟,还没见到月亮山或相关的指示牌,我纳闷了:陈师傅刚不是说不远了吗?没辙了,都骑了那么久,再继续走看看是到哪了吧。大概又走了十分钟,终于看到有房子了。原来是回到了阳朔县城。也好吧,我看看手机,反正天也快黑了。骑过石马圆盘,我看见许多人往一个方向走,路上还有警察维持秩序。我停下车子,往人流的方向看,好像是往东街去的,也是印象·刘三姐表演点――刘三姐水上公园的方向。这时我忽然听到左边有把声音跟我说话,我扭过头,看见一个骑着山地车的男生正看着我。他马上又重复了一次刚才的话,我勉强听到月亮山三个字。看来他不是中国人,样子倒挺像。我问他:你要去月亮山吗?他点头。我笑道:我也在找月亮山呢。不过他似乎听不懂,我又用英语跟他讲我也是刚到这里的游客,不知道月亮山在哪。原来他是韩国人,不怎么懂英文。我问了路旁的一位女警察,她说月亮山往石马圆盘那边走。噢,看来我走反方向了,自作聪明,呵呵。我用英语兼中文,再加上肢体语言,才让那个韩国人知道月亮山的方向。不过他表示今天太晚了,就先不去月亮山了。我们便一起骑车往东街走,边走边聊。但他英文中文都只懂一点,沟通很难,我们到了东街转了一圈就出来了。那里迟些会有庆祝渔火节的节目看,我们都没兴趣。从东街出来,我们就分手各游各的了,本来很好奇想向他了解韩国的情况,无奈语言不通,只好作罢。 双手冰得实在不行了,我在路边花五块买了对手套。 12月5号 星期一 奇冷 由于昨天的劳累一个热水澡两张棉被,我一觉睡到今早十点。唯一的热量来源——热水已没有了,洗漱完后觉得特别冷,于是打消了啃面包当早餐的念头,准备吃碗热乎乎的桂林米粉。 下楼的时候又碰到宾馆服务员阿姨,她还是热情地嘘寒问暖,家庭式的宾馆这点挺好。 来到昨天梁桂明带我去吃早餐的地方,要了二两粉拌了热汤,我赶紧吃了起来――一来趁汤热;二来时间也不早了。因为今天的目的地是月亮山,据梁桂明说那离县城游二十八公里呢。 吃粉的同时,我打量了这家米粉店其实是一个作坊式的,它背面靠着山,一边的墙是隔壁房子的,另一边和顶上盖的是塑料层。非常简单,我想夏天的时候一定很凉快,通风透气。现在就不行了,风四处钻,怪冷的。作坊的阿姨们都穿着罩衣式的细花围裙,我才忽然想起昨天在其他地方也见到有人穿这种围裙――统一而有乡镇味道的围裙,这是阳朔的特色吗? 这里的米粉挺便宜,我花两块要了二两粉,还可以加花生、牛肉,配料更是由你自己动手加。这回吃的时候,我特别留意了粉的味道。阿纱昨天信息中说会跟广州桂林米粉的味道不大一样,可我细嚼了两口,吃不出有什么不同。仔细端详感觉粉身细点吧。 迅速海完米粉,热气从胃向全身扩散,这时身上热量的唯一来源变成了这碗热汤米粉。 我走向昨天租单车的地方,找不着那个因为认识梁桂明而不用交押金的大姐了。于是随便找了另一家,又五块一天租了一辆单车,前提是交了两百块押金。车主本还让我押身份证的,我说没带。那东西,谁会给她? 骑上车,虽然冷但我还是满怀兴致地往月亮山的方向赶。过了石马圆盘,很快就到了蝴蝶泉、工农桥。再前面400米就是大榕树景区,门口外大大的牌子写着那是电影《刘三姐》的拍摄点。本来想进去转转,但发现要门票。算了,先游了月亮山再说。 继续向前走,又看见了聚龙潭、龙门水岩的牌子。龙门水岩的招牌照片吸引了我。特别是泥巴浴和山水浴的照片,更是看得我心痒痒的。可转念一想,现在这个天气,这些项目都不能进行吧。我心里还惦记着月亮山,就又暂时放弃了龙门水岩。拐个弯约行进两分钟,终于看到月亮山了。原以为只能远远观赏的月亮山,其实可以爬。要提一提的是有位阿婶从我靠近月亮山入口开始就很热情地问我是不是爬山?门票九块加单车保管费一块等云云。后来才听清她的目的——希望我光顾她的农家饭菜。她说了很多,我还真想试试农家种的菜心。那种味道在若干年前到亲戚金姑家尝过一次便再没吃到过。 我对她说等我爬完山下来再说吧!她则热情地点左点右教我爬山路径,还让我跟后面来的人作伴。我无心听她的,顾自走上山道。 这个季节,这个日子(星期一)加上这种天气(冷且前晚刚下完雨),山上游人特少,走着走着,发现山路静得让人有点怕。偶然一阵风吹过,树叶竹叶沙沙直响,我不禁瞄了瞄两边的丛林,忽然担心里面有老虎、蛇………于是越发加紧了脚步,后来偶尔碰到有人下山,才没那么害怕。我一口气爬上月亮山月宫上,近距离端详,发现月亮山右边的石土似乎风化得较厉害,松松的很多窟窿。好象用力一碰就会塌散。山顶风更大了,我环顾四周,空无一人。我又害怕起来,但不甘马上下山,想多看月亮山几眼。 忽然,我右眼的余光似乎看到一个人影,扭过头去看,因为树较多又没看见有人。是风吹得树在动吧,我安慰自己。然后继续抬头研究刚发现的嵌在山壁上的钩钩,有点红红的。是迷信人的什么咒符吗?好像又不是,因为看起来似乎是金属的……还没想完,右边的丛林突然出来个人,盖着连衣的帽子。我着实吓了一跳,忍不住说:你怎么一个人从树林钻出来啊?把我吓了一跳。他解下帽子,双颊被风吹得泛红,咧嘴笑了笑:你也一个人?那还能爬上月亮山顶上呢。他指了指他钻出来的方向。啊?我惊讶道。因为月亮山看起来石土松松的,还能爬?“昨天我们还在这攀岩了,看!”我顺着他指的方向,解开了刚才的谜团。那有点红红的钩是攀岩者留下来的,并不是什么迷信的符物。 这时又上来个男的,手里抓着个像是挺专业的相机,后来得知那是松下的相机,挺少见这个牌子的相机。昨天来攀岩的男生又跟他强调了一次还可以往上爬,还家加了句“山上风大,注意安全”,呵呵,人不错。说完他就下山了。 我和拿松下相机的人(后来才知道他叫胡松)穿过月亮山中间到了另一边,各自拍风景,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之余闲聊了起来。他从北京出差到桂林,偷空一个人跑到阳朔来玩。他说我的普通话听起来像台湾的,我暗笑:还不是因为经常看吴宗宪那《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的结果。我对语言比较有天分,换句话说是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看的台湾节目多了就几乎满口台湾话,上班时跟香港人聊多了就害得很多香港同胞问我是不是从香港到大陆工作的。拍完下山时他问我有没去月亮水岩。细谈后我们决定呆会下山去看月亮水岩。到这时,我发现他讲话有点幽默。下到半山,他介绍我往另一岔路上“梳妆台”去拍月亮山的全景。我爬了五分钟左右到了可拍全景的点,拍完几张便匆匆往回走。因为那也静得令人害怕。这时我发现其实我很胆小,说白了是很怕死,尤其怕鬼神之类的东西。 回到半山,胡松正讲电话,不时冒出几个英文术语,我猜他可能在外企工作。 不一会,我们就到了山脚。他的导游正等他呢。我决定和他一起去游月亮水岩。这令我前面提到的阿婶很是失望,并用他们的话责怪胡松的导游把我撬走(虽然听不懂,但听得出是这个意思)。 导游说月亮水岩游全程128元,半程80元。 胡松听完说我们俩游一百吧。他砍价的狠劲连我都吓一跳,售票的人一听更是连忙摇头,并连声喊亏本。我们笑问道:“你亏什么呀?这游览岩洞的,一不吃二不拿。”他们没做声,在僵持,直到我们推起单车想走,他们才答应。我心里暗暗佩服胡松——128元的全程砍成了50。后来知道他是留学、工作在加拿大13年后回北京某IT公司当首席技术架构顾问时,我更是惊叹。人家年薪多少啊?都把价砍成那样,要换了我,128砍80都不一定敢。不过后来听他说因为不砍价觉得被人蒙不爽,所以是心理需要而砍价的,不是在乎那点钱。呵呵,果然有点不同,那人类的几层需求看来他是到顶层了。 坐上他们的小面的,我们一路聊着,了解到胡松真的在外企工作。从见到他至现在,他都主导着聊天的话题,谈吐不凡。 到了月亮水岩,工作人员劝我们放下大背包,还发给我们塑料袋,说是里面会热,用来装脱下的衣服的。我在想会不会有点夸张,现在可是冷得要命。 此时看见岩洞入口的情景,使我想起几年前带同学回家那边的九龙镇去游穿天岩,也差不多这个样子。其实之前骑车经过大榕树景区时,我就感觉眼前的山、水、田野和公路跟以前去过的钟宽(高中同学)家-横石塘的差不多,那时钟宽也带我们钻了一个没开发的岩洞。 我们乘船进洞,洞口很窄,恰恰能容一条木船通过。船驶了一段,我们便下地开始步行。洞貌果然跟我以前钻过的相似,不过这洞要大得多,里面的石钟乳也非常多非常大,很多都很壮观。 胡松没见过这类洞,所以边走边感叹这洞很神,左拍拍右拍拍的,有时还支起三角架,一副很专业的样子。 但开始我们都有点纳闷——我们的相机在洞里面照的照片都模糊不清。照那块名为卧虎藏龙的石头时,胡松无论怎么调焦都照不清楚,最后只好凑合照了一张后作罢。 等来到名为金山银山的大石前,小导游才忽然提醒是不是镜头的玻璃上有水雾,我们一看,果然两台相机的镜头都蒙上了一层水雾。我们狂晕,怎么就没想到呢?外面冷,里面暖,还很重的湿气,所以镜片上就有水雾了。我们连忙用纸巾擦掉水雾,再拍的照片就清楚多了,真搞笑!胡松不忘幽默,说导游带的纸巾可真有用。 我们继续往里钻,发现有的地方又矮又窄,人差点没要匍匐而过了。我才叫道工作人员果然没唬我们。而胡松也开始热得脱下了外套。 洞里面确实奇特,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景观。童子拜观音、泰坦尼克号、骆驼骑乌龟、梯田、水帘洞、唐僧过火焰山、金箍棒,水母、瀑布、V手指……活灵活现,像极了。 胡松感叹这洞要真开发好,装了彩灯可不得了了。 从梯田那开始,路渐渐湿漉起来,有的地方架起了木板阶梯,上面粘了湿黄泥很滑。这不,胡松在离出口还有二十分钟路程时,从一个木梯上狠狠地摔了一跤,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我们赶紧跑过去扶他,他还一时起不来。等扶起他,发现他的右手不知是不是被岩石戳破了,有一个3厘米的伤口直冒血。我们急了,忙掏纸巾。他表情痛苦地用山水洗净右手上的黄泥。我们忙喊他别洗了,让他用纸巾捂住伤口。小导游急中生智,想起香烟丝能止血,掏出两根烟我们拆了敷到胡松右手的伤口,我们便又起程,希望可以快点出去。 我安慰胡松,疼吧?这回你可忘不了这次的经历了。他说还行,不很疼。我们都加快了脚步走向出口。 这时洞里有点缺氧,胸口闷闷的。我也开始热了。但大家还是一鼓作气爬出了山洞。忽然感到很凉快,呼吸也畅顺多了。 我们环顾四周,发现从山的一头钻到了另一头,饶了个大圈,大概花了两个多小时。我盯着从里面钻出来的山发了会愣。这诺大的山里面居然有可通两边的洞,而且里面的石头、石钟乳外形还千奇百怪。这山经历了多少个春秋,才让大自然雕琢成现在的模样啊?而我们,就是以连爬带钻的方式,访问了这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奇啊!! 下山时我们还领略了高田镇冬季梯田的风光,十分美丽。 高田是壮乡,她中秋节的对歌是阳朔最富特色的民间对歌之一。 下到山脚原来的入口处,我们第一时间处理胡松的伤口,消了毒然后贴上创可贴。他很搞笑地喊惨了惨了,用碘酒处理伤口居然不疼,肯定有问题。当时我怀疑是那瓶碘酒有问题,不知是不是过期了还是怎的。弄好伤口,胡松摸了摸裤子,说神了,这屁股上能掏出泥巴。还跟工作人员说,我要不要举起右手跟后面的游客示范,不好好爬就这个下场?把大家都逗乐了。 我们坐车回到月亮山对面的月亮水岩的售票处,胡松请我吃了顿所谓的农家饭,大家就骑车回阳朔县城了。 到了县城,胡松坐车回桂林了,分手时说到北京就找他。我则还了单车便回宾馆了。当时也没想起大家一起照张照片留念,只留了QQ号和邮箱地址。 我决定晚上去看《印象·刘三姐》,之前梁桂明曾说过不是很值得看,但胡松说那舞台剧老谋子在山水实景中玩了通光和影的把戏,来了阳朔还是要去看看。于是我又电话找梁桂明,让他帮忙找门路买便宜点的票,胡松说的正价180元贵了点。梁桂明回桂林去了,但很爽快地说他出面130元就可以了,还有车到宾馆接我呢。后来他来电叫我7点15分到宾馆楼下等,把钱给宾馆老板娘莫姐就可以了,不过价钱变成了135元。唉,那五块是老板娘要赚的了,没法,135也比180便宜不少了。梁桂明还热心地建议我到演出地点后租一件军大衣,表演舞台和观众席都是露天的。 《印象·刘三姐》是一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舞台剧,由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2005年被中国文化部评为第一批“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它已成了桂林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的典范。 《印象·刘三姐》从2004年3月20日正式公演以来,已经演出五百多场,观众达100多万人次,是中国观看人数最多的商业演出。由《印象·刘三姐》引发的阳朔“印象经济”,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印象·刘三姐》给阳朔经济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增长点,在两位数以上。阳朔县有一万多张上档次的床位,可到了黄金周或者周末,阳朔还要闹“房荒”或“床荒”。碰上大雨天,《印象·刘三姐》无法演出,阳朔的啤酒鱼大排挡生意要清淡百分之六十以上。 《印象·刘三姐》的成功,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向城市发展。参加《印象·刘三姐》演出的三百多位农民,每月可以领到六百元人民币的工资,连剧中那些温顺可爱、憨态可掬的水牛,每月也可领到三百元“出场费”。《印象·刘三姐》催生的旅游新景点——东街,这条原本幽静的山道因大量游客的出入和停留,成为阳朔县政府开发的热土。 晚上,我按计划被接送到刘三姐水上公园。第一件事就是租大衣,问了几处,价钱都要20元一件。虽然明知这些时候会被宰,我心里还是不爽,嘀咕着贵,但最后还是交钱租了,否则我会被冻僵的。在门口的时候我听到有人说座位越往后越好,可以看到整体的效果。这句话我记在了心里,等我拿到导游小姐给的票时,我看到座位是十几排的,而同行其他人都是二百几排,我马上要求她换,她开始不肯,说一样的,但我不罢休,坚决要换。最后她只好跑到售票窗去给我换了张也是二百几排的。别以为我一个人就好欺负,我心想。(在门口她接到我和同行几个人时,一一问过了谁和谁是一起的,知道我是一个人。)谁要硬着来我就跟谁较劲,谁叫我向来吃软不吃硬。 找到座位,我就准备好相机拍照了。现场灯光和音乐一起,我不免有些兴奋——这舞台剧选址还真不错。演员主要在湖上表演,背景则是真实的山,湖岸。加上灯光的衬托,眼前的景象如诗如画。《印象·刘三姐》的制作也挺庞大的,演员有三百多人,道具包括渔船、火把、苗族姑娘身上佩带的银器、水牛、渔家的渔具、农具等。 随着场景和音乐的变换,现场的灯光也变化万千,我除了大饱眼福,还不停地拍下了许多照片。(我看到相机上可以选择夜拍,就自作聪明以为晚上肯定用夜拍效果好一点,到拍了许多,演出接近结束才发现夜拍出来的效果是黑白的,老谋子的彩灯效果就这样被我糟蹋了。这一举动后来被人笑得半死。)拍得差不多了,我环顾一下四周,发现后面几排还很多空的位置,早知道就不用跟派票的导游小姐那么较劲了,呵呵!不过,谁让她对我那么“特别”呢? 这时我里里外外翻遍了衣兜,发现我那双手套不见了。我记得出门时有戴啊,完了,肯定挑大衣的时候随手扔在那了。我果然还是我啊,一如小时侯那么邋遢,到处落东西(我小时侯经常穿着拖鞋出去,光着脚丫回来,鞋子总是不知在哪丢了。我在这里申明邋遢在白话的意思是脏,不卫生。但在国语,它是指东西不收拾好,易丢东西。本人是很讲究卫生的,而且容易丢的东西,也是些不太重要的,重要的比如跟钱有关的我一般很小心,大学里我从没丢过饭卡,没在公车上丢过钱包手机,不过第一台手机最后还是在健身房不知随手放在哪台器械上丢了,呵呵呵呵。。。)。 手套在这种天气还是蛮重要的,只好等演出结束退还大衣时看能不能找回来了。 演出大概持续了40分钟,结束后我快步走到出口还大衣,还好,手套给找回来了——都说了重要的东西不会丢。(到后来你就会知道我得意得太早了,手套最后还是丢了。)我一个人坐摩的回宾馆了。明天计划上午去兴坪,下午游银子岩。 12月6号 星期二 还是冷 今天,我依然没有很早起床。大概十点才洗漱打点行装。我打算今晚坐夜车回广州,于是便收拾全部东西退了房间。 吃过米粉走向车站,我经过一个售票代理点,这里不仅代理阳朔各景点的票,还可以买到回广州班车的车票。我花100和35块分别买了回广州的车票和游兴坪至杨堤乡那段漓江的船票。(船票本要40,我砍价砍到35的。) 35块不包括从县城到兴坪的车票,坐上小型客车,我们大概花了40分钟到达兴坪镇。车上有好几个外国人,成双成对的也游漓江来了。这里的人都见惯不怪了,因为走在西街上,满街都是外国人,还有几个英语培训中心呢。下了车,接我们的一位阿姨先带我们上厕所,但她英语只会讲“Hello”“follow me”,和我们一起的两个外国人不知去哪就跟着她去。我忍不住解释:“If you would like to go to toilet,you may go in that way”,女的走向厕所,男的说了声“Thank you.”接着我们就闲聊起来,得知他们来自法国,他问我游这段漓江花了多少钱,我没细想就告诉他是35块。他有点无奈地说他们花的是每人100元。Wow!他们实在被砍得厉害,我有点后悔告诉了他。从镇上到码头,还得每人花一块坐三轮摩托。到了码头,许多人还在岸上就对着另一边拍20元人民币背面的的背景山了。我也不甘示弱,从岸上到船上不断变换着地点角度拍那背景山,力求拍到和20元人民币上一样的山貌。船是很简单的木船,包厢式,坐里面只能从两边的窗观看两岸的山。到船厢外的船头则可以360度都看到景色,但是外面冷呢。所以一开始我还是留在了船厢内。漓江在这个季节水位低,岸边不时出现一些石滩,到上面应该挺好玩的,我想。 船往右拐了弯,九马画山出现在眼前,我终于忍不住跑到船头,因为我想数数那岩石上是不是真的有九匹马。(九马画山景点是一块很大很平的竖向岩石,岩石上面据说有天然形成的九匹马的样子)。可我数来数去,才不过看到五、六匹。这时我忍不住问旁边的另一位游客:“大哥你能看出这上面有九匹马吗?”那位大哥摇头笑道:“能看到九匹马的是做总理的料。”噢,我舒了口气,放弃了去找没看到的三匹,和那位游客聊了起来。他姓易,同其他同事一行六人来自广西钦州,今天和他们同行的还有一个地陪。 刚过九马画山,船就在一个大石滩上停了下来,让我们到上面游玩。刚才那对法国男女之中的女孩,对一切似乎都很好奇,左拍拍右拍拍。所以当石滩上一位骑着水牛的满腮花白胡子的老人举着V字手形,对着她说“YEAH”的时候,她也毫不犹豫地按了快门。等她拍完,那位老人家就赶着牛向她跑去,索取1块钱的拍照费。法国女孩有点害怕,似乎也知道了那老人的意图,就拉起她男朋友闪躲起来。我一边惊讶那老人会举V字手形说“YEAH”(因为他起码有70岁了),一边为他的行为感到尴尬,这给外国游客会留下什么印象?我不想继续看他骑在牛背上追着那两位外国游客要钱,就把注意力转移到那些提着小篮的阿姨身上。她们是向游客兜售从河边捡来,自己磨成各种形状的小石块的。有的石头上还有花纹,被磨成小鸡、小鱼、花等的模样。我花一块钱选了条身上有好看花纹的小鱼。逛西街的时候我还花50块买了一串上面有三条木刻鱼的壁挂。 我在石滩上转了转,让人帮我以九马画山为背景拍了照,时间便差不多,我们又上船继续前进。 大概十分钟后,船抵达这次航程的终点——杨堤。我们没有上岸,船转了个弯便掉头回驶了。我回到船仓和易大哥继续闲聊,得知他原来是湛江人,十几年前念完书后到钦州当警察,后来就在那安家了。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问他:“你不想回湛江去了吗?”他摇摇头。后来我细想了一下,发现我的想法有点傻。当你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你的心定不下来,因为你觉得它不属于你,就像当初我们念书的时候刚来到广州,一有假期就往家里跑;但当你熟悉了那个城市,有了自己的朋友,工作,特别是易大哥,在那有了妻儿,心当然就留在那了,因为那才是他真正的家。广州这座城市,因为它是我大学四年成长的地方,又有许多朋友同学在,所以总有份难以割舍的感情。我曾跟朋友说我喜欢广州多于深圳,因为广州是座有历史的名城,文化底蕴深。现在想来不尽然,如果我是在深圳念的大学,也许我就会夸深圳环境好,比广州干净了。死党林小燕就是念的深大,她以前来广州玩回深圳后说广州很乱,更语出惊人,说死也要死在深圳。(我狂晕!) 船靠了岸,易大哥邀请我坐他们的车回县城。我和他们一起吃了顿热气腾腾羊肉锅后,时间到了晚上七点多。他们回酒店,我则又跑到西街,打算再淘点什么。(因为带的钱还剩不少呢。)车票是晚上九点半的。我跑到地下商场,为了消磨时间逛了几圈,最后买了两条有瑶族花纹的围裙,据说是用山民手织的布做的。虽然不知能不能穿,但因为喜欢那些花纹,就买下了。我看了手机,时间还早,我再仔细逛了回西街,拍了几张夜景的照片,就实在冷得不行了。我打算去买车票的地方看看。 来到售票的地方,两个女孩正围着电炉烤火,知道我是等车的后,便热情地招呼我过去烤火取暖。我懊恼:早知这里可以取暖就不用在西街流连了。我连忙搬起凳,坐到火炉旁,脱了手套烤火。(注意我的手套,被我随手扔在桌面了。)这次旅游我90的时间都冷得发抖,抖得全身有点酸和累了,所以现在暖和得舒服极了。我和两个MM围绕阳朔的话题聊啊聊,没有注意到时间。快到九点半的时候,突然其中一个女孩对我说:“车到了,快!”我没反应过来,抓起背包就跑向外面马路上的大巴,上了车,还没找到床位车就开了。就这样,那双手套最终还是被我丢在了阳朔。 我在摇晃的梦乡里结束了这次阳朔之旅。不知我会不会像胡松一样,出现在别人的游记里…… 后记(这次旅游所得) 阳朔四宝:沙田柚 金桔 栗子 柿子 阳朔渔火节:每年11月底12 月初 阳朔名食:啤酒鱼 米粉 胡松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伟大和渺小 张美静 完成于2006年4月15日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tomboynplaygirl.bokee.com/tb.b?diaryId=15230282 2007.3.1520:11作者:tomboynplaygirl |
原始链接:http://tomboynplaygirl.bokee.com/viewdiary.15230282.html |
转自:23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