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过山水-阳朔之行 |
[游记]走过山水-阳朔之行 |
2007-07-16 |
走过山水——阳朔之行 阳朔山水甲桂林。 你知道,这样开头已经有些俗不可耐了,就像那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流传太久,听着已经不能动心。但那不是山水本身的错,如果有错,是你我这样的旅人,一遍遍传唱开去,终于便俗了。俗有俗的好,假如,我们不事前知道她的好,怎么能够亲自领略这风光的无限。 亲眼一见,你才知道,无论如何述说,也万不及亲自看上她一眼。看一眼,你就会知道,任何关于她的言辞都可以抛弃。 我手中没有画笔,即便有,也不会画,画不出这一卷山清水秀。 我描绘不出她的美的万一。试图记的,仅仅是,这一程是如何走过。我知道,我如再去,谅必已经不是这般样子,如再写一回,谅必亦会是另外一篇游记。 记下,那些走过的地方。 【一】行前 年前计划去桂林、阳朔度春节,后又改变主意,结果放了别人飞机。计划修改之后,决定只去阳朔过元宵,行程也压缩到只余周末两天,不幸,临行前一天被别人放了飞机。 打平,不能生气的。 不气妥,咨询了福田长途汽车站,问了票价等情况,发觉也不太贵,每张票220元,十一小时能抵达。于是和老公合计一下,决定,自个儿买票坐车去,照样是周五晚走,时间不变。老家的俗话里,有这样一句:茶三酒四玩耍二。意思是,吃茶要有三人,吃酒四人才好,至于玩嘛,两个人比较不会有多种不同意见。 为出行收集了很多资料,放在记事本里,然后大段大段删去。重要的才打印出来,连同地图,也只有三四页纸而已,便于携带。 行李也只有双肩背包一个,塞进去一把粉色雨伞,一把小型的日光手电筒,一盒六个装好丽友派,一瓶盐津梅,一瓶矿泉水。查了天气,当地的温度刚好与深圳接近,衣服不必成为负担,只带两人换洗衣服各一套。当然,洗漱用品也自己带去,这是除了回家外,去哪里都必须自己带着的。 最重的当属相机了吧。沿路分派给我的最多只是负荷一只相机,完全不是负担。满意。嗯。颇算轻装上阵。 【二】出发,卧铺车,月夜 周五晚,农历正月十三。皎月当空,整片大地被如水的月色洗炼得干净、宁静。 整个感觉像极了老公以前常说喜欢的一句诗:天阶月色凉如水。 静静。很美。很诗意。很好的旅途开始。 很多年没有坐过卧铺车。一算,是十二年前了,当时,十五六岁,第一次离开家,漫长的一个人生活的岁月从此开始。 只坐过几次,往后高速公路修好,改坐豪华大巴车,就再不需要坐卧铺车了。 如今的卧铺车较当年要舒适得多,卫生条件亦已经大为改观,在上车之前,乘务小姐会每人派一个胶袋,脱下的双鞋要装在里面,然后才能进入车内。 两张票是连号的,但却原来车上的位置并不在一起。想与人换票,没有得到同意。不过还好,车上的铺位并不能满座,往后了挪了一个铺位,便在一起了,再没有人来相争。车上每横行有三个铺位,我睡在靠左窗边,老公睡在中间。他一路睡得还好,我只是间或能够迷糊睡去,但稍有动静,便能旋即醒来。大概是心情好的缘故,一路晕车的症状并不明显。 车外,借着皎洁的月光,能一路看着窗外的风景。我躺着,侧着,仰面向上,月亮又圆又近。突然间想起,童年时,图画簿上,一个圆就能代表一个满月,那时节,却无论怎么拼尽全力也画不圆。 又迷糊睡去。 途中停了三次,乘客们上洗水间,把鞋子提在手里,在车门口穿好,下车。 旅途之中,刚睡醒的那会儿,常常会有一种不知身处何地的茫茫然,事际上,下车之后,也还是不得而知。喜欢这样,不刻意去求解。因为知道只是路过,这处,他处,都是一样的。 【三】西街 坐的是通往桂林的车,阳朔只是过路站。到达阳朔的时候,比预计早了一个半小时。五点半,天尚朦胧。在加油站下车后,凭着打印的地图,数着街上的路灯,很快便找到了西街。行走中,有几个人上来询问是否需要旅馆。天色尚早,我们一一婉拒了。 盼了很久的西街尚在熟睡之中。传说中的桂林米粉店还没有一家开始营业。只有路左边的感觉吧是二十四小时营业,于是上去坐下喝杯茶等待天亮。随便洗洗脸。又随便,发发呆。计划出游的时间不长,只有两天,因此,发呆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 隐约能看到山的轮廓。渐渐地,清楚些,再清楚些。这才结账下楼。随便问了服务生,在哪里能租到单车。得到的答案是:楼下就有,在这里,到处都有单车出租。 站在路口拍照。光线仍旧很暗。猛抬头,看见,月亮在群山间露了出来。穿过整整一条空荡荡的石板路,两旁的店还只有很少的几间开了门。走到路中间,又有旅馆的人出来招揽生意,又委婉拒了。一直走到路尾,然后,又折回头。 回到街口吃桂林米粉。大约接近七点了。只有一间开业,只有一个年轻的女子坐在桌边,欣赏她那吃着时的悠闲自在的神态。我们也坐下来,一点也不觉得是在街边,或者说,不像在大城市的街边,而像,仿佛整条街就是一个大客栈。桂林米粉每碗只需三元,出乎意料的便宜,调料随自己加。我受不得辣,只象征性得加了一点,倒是加了许多酸豆角,再撒一些切碎了的葱,便已经足味。老公喝完豆浆,吃了油条、菜叶蛋,还来抢我碗里的米粉。边吃边问我要不要再加一碗。我本来也吃足了,就让给他。不需再加。 只能说,味道还不赖,三块钱,价廉物美,非常值,不负盛名。以前在广州经常去光顾一家过桥米线,味道没得说,但贵,十几块钱那还仅是起价。 吃完。有个大姐走过来问,租单车吗?呵呵,还不需要自己去找。她说,租一辆双人单车,一整天只需要十块钱。 【四】遇龙河 跟着大姐去试单车。又得知,再租一个导游陪着去,一路介绍景点看顾单车等,全天也只需要二十元。我们人生地不熟地,觉得这方法可行。于是成交。路线仍按原来自己定的,先到月亮山。途中坐竹筏漂流遇龙河。价钱也在这儿讲好,一百一十块。 我们挑选的双人单车外观很新,车的性能也好,车后架有一个篮子,将背包放进去,锁住双肩带子,调低了一点车座,便准备起程。 阴天。路上行人仍旧很少,大概算是旅游淡季了。 双人单车上,我是被带的那一个,不需要太用力。沿路的风景很漂亮,很美。我一路都在用这样简单的形容词赞叹。面对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用词的贫乏。但她们真的是很美,山间小路、秀美的群山、以及,那一大片金的、白的油菜花、植物散发出来的清新香味,间或,还能听到几声鸟鸣。 鸟鸣山更幽。 很美。请允许我这样重复地说。也请允许我一次次借用诗人写过的句子。诗人用最简洁的字眼,描绘出意境无限的风光。 你知道,那需要天份,嫉妒不来。 穿过山间小路,来到渡口,我们此行的第一次水上漂流,就要开始了,激动。遇龙河有小漓江之称,全程漂下去,需要六七个小时,我们选择的这一段,坐到大榕树景点附近,需要两个小时。 小心翼翼地上了竹筏,坐在竹筏上的双人竹椅上。跟导游交换的单人单车放竹椅后面,她骑走双人车,会到我们要到达的终点去等我们。撑我们的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小伙子,他站在竹筏尾端,竹竿潇洒一撑,小舟便开始离岸了。 救生衣基本上是摆设,虽为安全计,每个竹筏都得配备,但游客谁也不会去用,似乎已经成为常规。 我但愿我是个归隐的诗人,如若不行,做一个撑渡的船夫,终生于山水之间游来穿去,再不行,做一条自来自去的小小鱼儿,但不能是人鱼公主,她的结局太过悲凉,我愿生于此间,只是为了惬意。 想多了,回来。笑。 出发得早的原因,河上只有我们这一叶小舟。仿佛广阔的天地之间,唯我们三人而已。 在河里看两岸层叠的群山,感觉又跟刚才在自行车上不同,青山绿水。我不知道有谁来到这山水如画的地方,可以不陶醉。河水清晰,有些地方浅浅地,能看清楚河里面的水草,石子。 刚行不久,就遇到第一个需要冲下去的堤坝。我们被警告把双脚抬高些,再高些,但小舟落下下面的水里时,飞溅起来的江水把我们的衣服从上到下都大面积地弄湿了。笑成一团。很是刺激。这是冲九个堤坝被水溅得最湿的一次。后面的大概有了经验,防护得好些,没有第一次冲的那么尴尬。 坐定,旁边的人,迫不及待地举着相机,喀达喀达地想把最秀美的风景都装进相机里带回家。沿途,岸边有洗衣的妇女,陆陆继继遇见几只漂在水上的小竹筏,或有人或无人……。 这些都成了我们沿途的风景,还有这些风景在河里的倒影。美是那样无穷无尽。我不能形容此刻我眼中的贪。生怕漏看了哪怕一点点。 不过,他无不遗憾地对我说,如果出太阳就太好,那样,风景就能拍更清晰了。 我倒无所谓,总要留一些遗憾才好,跟人生一样,从来没有谁是十全十美的。 有了遗憾,也许会盼着再来,再来。 老公突然提议,要是在遇龙河这样的小舟上,打电话给谁,该多么惬意,将令人多么嫉妒。 他仅仅负责提议。我想了想,想不出该打给谁。如果仅是我或者他单行至此,或许会打给彼此也说不定。但是此际……。不。不能特地向人炫耀。 又行了几分钟,我的手机突然间响了起来。呵呵。相视会心一笑。谁会这么巧。 接通,是大唐姐。原来,今天是正月十四,在家乡,这是个大节日,今年家里亲戚都回去,原定了两席饭桌,临时又添成三桌,很热闹高兴,想必,是她记起唯独缺了我,所以打过来。 我说,我此刻在阳朔江心,也很开心,回去传相片。她说好。彼此傻笑着,然后收线。 冲第五个堤坝时,有人在岸边举着相机对准我们拍照。以为是过路游客,高兴地腾出一只手来向他们挥了挥。小舟停定之后泊了过去,才发现原来是在岸边搭了个篷,拍照也是做生意。上去,在电脑里选了两张,砍了价,十元一张。照得真好,角度好。喜滋滋地下竹筏继续前进。 挑相片时,已经有四只竹筏跟了上来,并超了过去。江面上一个子热闹起来。 有一个堤坝离水面距离太高,需要下水去推。我们站在堤坝上,看前面的只组人分别登上竹筏。因为靠中间的水流太急,有一对年轻男女差一点被水流冲走。这是本行程遇见的最惊险场面,不过这是别人,我们的年轻船夫技能高超,没有出现半点意料之外的状况。 我开始怀疑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河,它会,一直绵绵地,蜿蜒下去。可两小时很快便过去了,女导游已经在渡头上等候我们。 上岸。又换自行车。骑很短的一段田间小径,大约不到十分钟,便到大榕树。 【五】大榕树 大榕树是一棵千年老树,去看它也是需要购买门票的,购完票,陪导指导了一下进去的线路,又回来门口去看单车。看来,她十分习惯这个职业,在很多时间里,别人游兴正浓,而她只是,待在一边,默默地等待。在路上的交谈中,知道这个肤色已经被晒成棕色的女子,以前在深圳打工,一年多以前,决定回来本地做导游,过自在的生活。基本上中是做像我们这样的散客的生意。她有时会在网上发发贴,替自己招揽点生意。回头客还挺多。阳朔旅游业的发展,确实为当地人创造了更多选择的机会,这是不容置疑的。 根据她的介绍,刘三姐故居在左边方向。我们便一路向左边斜坡上走,前面是有些破旧的民居,思量着,莫非刘三姐故居隐在其中?正疑惑,有几条狗在脚边窜来窜去,赶忙退回来到分叉口来,往右边走,在水车旁洗水、停留拍照,再往上走,一瞧,便是故居所在。故居里的摆设乏善可陈。无非是几件旧时农具,在别的旅游地方已经见多了,倒是看见门内有两个老婆婆在做手工,一些简单的工艺品铺在地面上,晒着,等待风干。 出了故居,便是对歌台。骑在单车上时曾看见江面上有人做了刘三姐的扮相,站在小船头对唱。但已经不记得是在那一段路上,随手便记在这里吧。 另有一趣事也记记,我在对歌台下面,看见一个被鲜花装饰得非常漂亮的小秋千,情不自禁地坐上去拍照,刚一下地,马上有一个老太太过来收钱,吓一跳,这也要钱?幸好只要两块,快快付给。还是民风淳朴啊,她就算不漫天要价,但若要个十块二十块地,你好意思不给? 过去看大榕树必须坐竹筏过渡,有两种选择,可以选择由坐工作人员撑的,也可以自己撑。水很浅,没什么危险,当然是自己撑有意思。我希望可以自己独自撑一次,让老公先上岸去拍照。拍了一堆,可以专门做一辑了,辑名就起做“某某撑船记”。镜头里的我,在江心手忙脚乱地,也有几张有些儿像模像样。十分好玩,大可以用做日后怀念一番的。 不得了,连怀念也想好了。 玩归玩,也不能花费太多时间,终于上岸。第二次水上漂结束。 大榕树的年轮已经有了一千多年。他比任何一个老人都长寿。远远看去,根本不知道是一棵树,而像,一个茂密的小森林。 在这整个景点里,大榕树是作为一个吸引人前来的卖点,但使人们玩得不亦乐乎的,莫过了自己撑船过岸这一出了。观景反倒成了其次。 不知不觉已经中午将近十二点多了。怪不得肚子在也唱歌了。 回到入口处附近,没见到导游,先见到路边一家挂着桂林米粉招牌的店子,店内空无一人,走过去,询了价,一句“你们学生算一碗二块五”就没把我给乐死,比早上吃的还便宜,急忙叫上两碗。店家看上去已经五六十岁了,很热情亲和,动作麻利,很快便把两碗香香热热的米粉端上桌来,我又是稍微加了一点点,吃了起来,很快吃得热汗淋漓。老公那碗辣椒加得太多,吃了一半终于感觉受不了了,掉过头又来抢我碗里的。莫非我叫的都比他的好吃,我禁不住笑话他,任他吃完。他把我碗里的最后一根米粉捞起来吃掉,吩咐店家,再要一碗,别放辣椒的。并说,碎肉很好吃,加多一些,加到四块钱。 真还没见过他吃几块钱的东西也能吃得这么开心的。快乐有时其实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 突然想起,导游应该还没吃中午吧,我们只顾自己吃很不礼貌,赶紧打电话把她找了来,又叫店家再加一碗。两碗粉又再端了上来。我已经差不饱了,坐在一边看着他们吃,一边跟导游聊聊天。这时,店里又来了几位客人,坐在另一张桌子旁,店家又去热情接待他们。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原始链接:http://ewuu.cn//viewthread.php?tid=34603&extra=page;D1 |
转自:19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