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匆匆龙胜行美丽的桂林龙脊梯田转载 |
[游记]匆匆龙胜行美丽的桂林龙脊梯田转载 |
2007-07-21 org.ru |
匆匆龙胜行 (美丽的桂林龙脊梯田)转载 龙胜山区里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的普通寨子。遥看这些吊脚木楼,你也许想到的是自然与淳朴;而走近它们的时候,你也未必就能了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着怎样的一种人生。 (1)桂林下辖的龙胜,被称作“各族自治县”,可想象其聚居的少数民族之多。壮族、瑶族、侗族和苗族是人口比例较多的几个。瑶族相对比较贫困,至今留存着的还是一些母系氏族的生活形态。听随车的苗族导游说,瑶族人不看重教育,在给孩子花钱读书的事情上颇想不开。这和壮族的观念正相反,所以现在县城里身居要位的基本上是壮族人或汉人。 红瑶(瑶族的一支)的“细门寨”,也许是因为寨子靠近公路,有游客(一般是导游带来的团队)经常造访。如今门票收入和收费的民俗风情表演成了这个寨子的主要经济来源。刚踏入寨门,有正玩耍的孩子口齿清晰地对你说:“你好”。我一愣:才四五岁大的孩子,却知道用纯正的普通话欢迎词来表示友好,看来是训练有素。沿着一条青石板路走上寨子,便来到一个模样较为端正的吊脚楼前。里面将要进行的是一系列的民俗表演:喝油茶、对山歌、看阿嫂阿婆梳头盘发。 (2)红瑶女的长发已被列入世界之最,六十几岁的阿婆头发乌黑亮泽,一般都有1.5米长。就像这个背着孩子的阿婆,她的黑布头帕下盘着的头发放下来应该也有这么长。可惜吊脚楼里的光线实在太暗,我拍下的图片中她们的美丽长发依稀难辨。在“细门寨”的一群木楼旁边,有一个带院子的砖瓦房很“另类”,猜到是什么了吗?--“希望小学”。 (3)再次踏上来时的那条青石板路,有三位红瑶阿妹端着自酿的米酒为你送行,托盘里放着的不仅有留客酒,还有客留钱。喝下米酒,你可以将散银放入托盘,多少随意。小费乎?施舍乎?扶贫乎?总之,在物质匮乏的瑶寨,几分几毫对他们都有着意义。 (4)龙脊梯田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要说“人定胜天”这词儿存在的意义,大概就体现于此了;要想考证“愚公移山”的可行性,这里也算是极好的实地考察点。这里最大的田不过一亩,而大多数都是只能种上一二行禾苗的“带子丘”或所谓“青蛙一跳三块田”的碎田块。 这地方被叫做“七星伴月”。大家顺着导游指点的方向辨别哪是星星哪是月亮的时候,我在忙着取景拍照,所以到现在也没明白“七星伴月”是怎么回事。可惜我站的位置没法将七座山头拍全。 离开下榻的龙胜酒店的时候,我见到大堂里巨幅的龙脊梯田灯箱广告。想想不能一睹梯田的春日风采,就拍下这张片子略补遗憾吧。 (5)观龙脊梯田要经过这个叫“平安寨”的壮族村寨。别看走在石板路上的村民背着箩筐,随着梯田景点的逐步开发,她们的生活也一点点地商业化起来。 (山行饭店) www.ljtt88.com 这条山道小径,沿途都有摆小摊儿的壮族妇女,卖些土特产。说“土”,也未尽其然。许多东西已无甚特色,在桂林阳朔龙胜的景点随处可见。有些甚至明显是从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批来的。这也是中国旅游景点的一大特色吧。不过我还是买了条纹色织布,色彩极其艳丽的那种,和我在丽江买的纳西土布风格倒是大相径庭,带回去一样可以当作台布使。 我看着一袋袋龙胜干辣椒特别诱人,考虑到家里还有一堆四川带来的干辣椒,便克制了一下购买欲,只拎了一袋走。相对于那些和宁波街头同样售价的烤番薯煮玉米,这是我这次桂林之行所买到的最实惠的东西了:五块钱一大包。 |
转自:http://izy.org.ru/viewthread.php?tid=1648026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