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泉风景区分两部分,即鹅泉景点和叫喊岩景点。 鹅泉位于靖西县城南面的鹅泉村念安屯村前,距县城6公里。原是由地下河出口的泉水聚成的大湖潭。传说古时有一老妇杨媪,拾得二卵,孵出神鹅,神鹅戏水时,搅动田间沟水便扩大成为泉潭。因叫"鹅泉",又称"灵泉"。泉水清绿可鉴,水面宽6000多平方米,水深10米~30余米。鹅泉处在一个围屏似的山间小盆地中,泉边就是壮村,村边紧傍着一个葱郁苍翠的玲珑小石山。这些与水面的渔舟、泉岸的绿竹、泉东的长桥互相映衬,构成了一幅十分憩静的风景画。鹅泉景点有三处胜景: 鹅泉跃鲤 指念安屯前的泉面观鱼。因鹅泉风景自古有名,自明代以来,就把"三月三"这天定为"鹅泉诞",亦称鹅泉"祭日"。地方文武官员、附近百姓都云集泉边祈神赐福,以保丰年。鹅泉中本来就产鲤鱼、草鱼、青竹鱼等。人们把米饭等食品抛撒于泉水中,群鱼跳跃激起阵阵浪花。这便是靖西旧八景诗中"鹅泉跃鲤三层浪"的诗意。这一传统习俗一直保留至今,每年"三月三",这里人山人海,好一派热闹场面。 杨媪庙 位于鹅泉水中偏西隅的一个小岛上,岛沿有风景树,并有曲桥与岸上相通,小庙坐南朝北,为砖木结构,经过多次修葺。庙中原有杨媪塑像,以纪念她养鹅成泉,为民造福之功。后来又增加龙王塑像,故又名龙王庙。庙前原有亭,因年代久远已无存,旁立三块清代《鹅泉亭碑》,其中有石刻诗道: 叠叠峰峦来此间, 滔滔潭水甚汪洋。 一方咸赖鹅泉泽, 灌润邻邦并外乡。 原来鹅泉之水不但灌溉靖西土地,汇流成河后,从岳圩流出国境,有一段流经邻邦越南后,再从大新县德天瀑布处流回中国广西境,注入左江。它是著名景区--德天瀑布的源头、更是珠江流域不可多得的、富有非常神奇色彩的地下泉水源头。 古桥 位于鹅泉东隅,为建于清代的15孔石拱桥,桥长约60米,宽1.5米,横跨泉水而过。每当夕照长桥,阳光斜映桥拱,水上真桥半拱与水中倒影半拱,自然合成一圆,衬以泉边逆光的丛丛翠竹,即成为绝妙佳景(众多中外摄影家在这里拍下其为精彩的珍照)。明成化六年(1470年),皇帝曾为此赐名为"灵泉晚照"。此四字被刻在鹅泉东岸的一处崖壁上,四字下方刻一首古诗: 涓涓流泉屋一间, 书声遥旁出区寰; 风回远树云常护, 日落孤村门自关; 花影入帘从上下, 燕泥落缄悠飞还; 可能绝客频勾引, 赖得林深路几弯。 (此泉是目前我国保护得最好的泉水之一,现已列入重点保护与开发项目,2002年5月可望按"3A"景区标准对游人开放)。 叫喊岩 位于鹅泉东北约1.5公里处,叫喊岩为壮语音译,意为"鹅坳洞"。为一串珠状深岩,岩最高处20米,最宽处40米,可游览线路长约1000米。岩洞走向基本沿着石灰岩断层面形成,水沿着裂隙向下运动,久而久之,遂形成各种形态奇异的钟乳、石笋、石柱之类,组成了琳琅满目的许多洞景。如"蛤蚧王"、"雄狮起舞"、"鳌鱼顶柱"、"深洞长城"、"壮乡田园"等,均酷似真物真景,让人叹为观止。夏日进岩,顿觉周身凉爽,实为避暑之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