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吐鲁番旅游必去景点 |
[游记]吐鲁番旅游必去景点 |
2008-05-22 baidu.com |
交河故城为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河故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西郊约十二公里的亚尔乃孜沟西河床之间的一个呈柳叶型的河心洲上。《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 交河故城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现存遗址均属唐代时期建筑群落,是目前全国现存面积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生土建筑遗址。 交河故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晚期,交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这些早期的土居者属于我国古代西北兄弟民族“姑师人”,后来称作车师人。公元前二世纪,因西汉王朝与匈奴的争雄角逐于天山南北。地处天山南麓的车师前部王国所在地的交河,就成了汉王朝与匈奴军事冲突的前哨基地。从公元前108年到公元前62年之间,曾发生“王争车师”之战。汉武帝元封三年(即公元前108年)车师为汉将赵破奴所破,汉朝终于取得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为加强对交河地区的统治,公元前67年汉朝委派郑吉屯田车师。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都护府,管辖西域诸国,从此吐鲁番纳入中国版图。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即公元448年左右),车师前部国王车伊洛随魏军从征北凉,其子车歇留守交河,公元450年,北凉沮渠安周为柔然联军围攻,车歇久守无援,弃城而走,历时510年的车师前国灭亡,麹氏高昌建立。公元640年,唐太宗派侯君集平定麹氏高昌,在此设交河县,属西州管辖。公元540年~658年,管辖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就一度设在这里。公元八世纪中期至九世纪中叶,吐鲁番曾为吐蕃所陷。公元866年,回鹘高昌建立,设交河州,是王国属下的军事重镇之一。十三世纪末,天山北面的蒙古游牧贵族海都·都哇发动叛乱,多次侵犯元朝控制下的吐鲁番地区。公元14世纪皈依伊斯兰教的黑的儿火者发动圣战,交河城毁于这次战火。交河故城主要遗址位于台地的中南部,以中心大街为中轴线,规划出官署区、寺庙区、民居区和与中心大街相联结的众多的街巷道路。中心大街长340米、宽8~11米,两侧有高3.5~4米、厚1.5~2米高大厚实的坊墙。大街北端为中心佛塔,南端为南大塔。整个市区大致可分为6个区块。中心大佛塔以北至东北佛寺为寺庙区;中心大街西侧为西城区;东侧以东西大街为界,以北为东城区;以南为官署区;南大塔以南为南城区;东北佛寺以北为墓葬区。城门4座,便道9条,缘崖有防护墙。 交河故城所处地域属大陆性温暖带干旱沙漠气候,阳光充足,造成低凹的盆地干旱和酷热。春季多风,夏季气温干燥,冬季干冷。每年只有冷暖两季,温差极大,最高可达47.4℃,最低为-7.28℃,年平均气温35℃,40℃以上高温可达36天。平均降水量16.2mm,年蒸发2787.1mm。8-10级大风年均36.2天,风暴年均11.2天,大风持续时间最长为8天,为强风沙暴主要灾害区。 200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64077人次。 苏公塔为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公塔景区座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南葡萄乡努尔金克村处的一个开阔的台地上,西距吐鲁番2公里,东面与安乐古城相邻。 苏公塔是我国境内现存伊斯兰教古建筑中保存最完整、体积最大的一座古塔。 苏公塔,又叫额敏塔,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和他的儿子苏来满筹划修建的。公元1720年额敏和卓归顺大清王朝。18世纪前期,新疆准噶尔部的统治者曾多次派兵袭扰南疆及吐鲁番盆地,额敏和卓曾多次组织本地军民奋力抗击。公元1720年额敏和卓在清政府的统一指挥下,为平息准噶尔部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被雍正皇帝册封为札萨克辅国公。后来,清政府为了保边安民,避免准噶尔的侵扰,公元1733年决定额敏和卓率部8000人迁居甘肃瓜州一带垦荒种田。公元1755年额敏和卓率瓜州维吾尔人返回鲁克沁,当时吐鲁番全境由额敏和莽噶里克分别管理。公元1756年额敏和卓又在清朝平定喀什地区大、小和卓的叛乱中任“参赞大臣”,屡立战功,再次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出了贡献。因为这些功绩,他受到了清政府乾隆皇帝的特殊恩宠,被册封为“镇国公”,授予“郡王”爵位,并可世代相传。曾两次受到乾隆皇帝的接见。此郡王爵位共传6代9人达152年。为了表达对乾隆皇帝的忠诚和感激之情,也为了表达他对真主安拉的崇敬之心,额敏和卓在晚年时,自费白银7000两,命子苏来曼修建苏公塔。该塔是父子俩筹建,于额敏和卓去世之次年的1777年建成,现在已经220多年了。额敏死后,其子苏来满继承爵位,成为吐鲁番第二代郡王,因而,额敏塔被人们称为苏公塔. 苏公塔外部用清一色灰黄色砖砌成,除了顶部窗棂外,基本上没有使用木料。塔身浑圆,呈圆柱体,自下而上逐渐收缩,塔基直径10米,顶部直径2.8米,塔高37米,四周共有14个窗口,供通风采光用。塔内用砖砌出的螺旋式中心柱,72级台阶直通塔顶,塔顶面积约10平方米,可供了望。塔顶为穹窿顶,上有铸铁塔饰。塔身表面砌叠十四种不同形状的几何图案,或平置或斜砌或凹进或凹陷,这些维吾尔族传统图案,是伊斯兰教建筑风格中寺院雕刻绘画艺术的代表.与苏公塔相连的是一个可以容纳千人做礼拜的清真寺——额敏塔清真寺,它是吐鲁番最大的清真寺。寺院平面为长方形,由大门、门厅、礼拜大厅、圣龛(拱巴)和周围布道小室组成。寺院大门的门楼正中开有双扇板门上方是一个“拜克楼”(也叫唤礼楼),是清真寺清早唤醒穆斯林做礼拜的地方。塔门旁的石碑碑文是用汉、维两种文字书写的,汉文碑记清楚说明了修塔的有关史实。苏公塔景区内设有文物陈列馆、葡萄长廊,可供游客参观和休息。 2005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25602人次。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中部,东西长九十八公里,南北宽九公里,最高处海拔八百五十一米,主峰位于鄯善县连木沁镇西面十二公里处。维吾尔语称火焰山为“克孜勒塔格”.就是“红山”的意思。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曾写到: “火山突兀赤亭口, 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 飞鸟千里不敢来”。 明代诗人陈诚也咏叹道: “一片青烟一片红, 炎炎气焰欲烧空。 春光未半浑如夏, 谁道西方有祝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吐鲁番火焰山就是这样一座名山。 请仔细看前方的火焰山,重峦叠嶂、连绵起伏的山势,纵横交错、蜿蜒曲折的褶皱,在阳光的直射下,热浪滚滚,云雾缭绕,那赭褐色的山峰像不像熊熊烈焰在燃烧?为什么火焰山四周会有“八百里火焰”的奇怪现象呢?主要是因为这座山窝在一个四面不透风的盆地里,充分吸收太阳能而不易散发,而火焰山上裸露的岩层,主色调是赭红色,70℃以上的地温和灼烈阳光在红色沙岩上的照射,就会给人置身烈焰升腾的火山面前的感觉。 据地质学家考证,火焰山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南坡前出带中一个短小的褶皱,出露的地层以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砂砾岩层和红泥岩为主。地下蕴藏着丰富石油、天然气和煤,著名的吐哈油田就在火焰山南北一带. 关于火焰山,当地维吾尔人有一个传说:古时候,天山深处有一条恶龙,专吃童男童女,当地百姓终日惶恐不安。年轻的英雄哈拉和卓决心降伏恶龙,为民除害。他手持宝剑与恶龙大战三天三夜,终于在七角井(地名)将恶龙斩为两截。恶龙满身是血在地上翻滚,勇敢的哈拉和卓又挥舞宝剑将恶龙斩为七截,满身鲜血的恶龙化作了一座山,维吾尔族人称此山为“克孜勒塔格”。恶龙身上的七条伤痕化做了七条山沟,七条山沟流出了七条清泉,这就是今天的葡萄沟、木头沟、吐峪沟、桃尔沟、连木沁沟、干沟、树柏沟。
|
转自:http://hi.baidu.com/xiaofei2003/blog/item/5d862e3fc9b6dfed55e72325.html58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