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丝绸之路解说词之第四集吐鲁番的记忆

[游记]新丝绸之路解说词之第四集吐鲁番的记忆

2008-05-22    sina.com.cn

把自己家的门绘上彩色的图画,这是吐鲁番维吾尔族人所喜爱的。

每当他们盖起新房子,装上崭新的大门,便用许多种颜色的油漆描绘出花朵、鸟、寺院和几何形图案。这个风俗起源很早,现在仍是一种时尚。在1300年,吐鲁番的绘画却是以另一种内容出现在神庙中。

今天,在吐鲁番的神庙遗址里,人们依然可以近距离地欣赏那时的绘画作品。壁画的颜料有青金石、朱砂、氧化铜、金箔。除此之外,还有古代画家们毕生的心血。

在丝绸之路畅通的时候,众多商旅们拖着疲惫的脚步路经吐鲁番停歇下来,在这里计算着下一个旅程的距离、时间和利润,也有许多人为了信仰花费几天的时间,走进幽暗的石窟,静静地面对墙壁上他所敬仰的神。

那时候还有一些人,来自遥远的西方或东方,他们的目的很单纯,在长途跋涉中只携带简单的随身物品。他们是卓越的画家,心甘情愿地为了一个精神世界来此受难。

当夏季风降临到这个古老盆地的时候,吐鲁番的太阳开始考验所有生命的耐性。每年6月至8月,摄氏47度是这里经常的气温。赤裸在阳光下的地面可以达到摄氏82.3度。

艾丁湖是中国最低的地方,它低于海平面155米,其液体在今天已经被蒸发掉了,到处是结晶体,那些是比重很高的盐。

火焰山在夏季仿佛是一块炽热的红铁。1300年前,唐代诗人岑参路经这里,写下了“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的句子。因敢于尝试飞临群山的雀鸟,其翅膀有被酷热的风浪烧断的危险。

在火焰山身后的峡谷中,一条曾经布满了绚丽图案的画廊静静地停留在时间的某一刻。

虔诚的工匠们从公元5世纪起在这个名叫伯孜克里克的地方开凿洞窟,一些来自叙利亚的画家加入到佛教壁画的创作中。他们刚到吐鲁番的时候应该都很年轻,没有人知道开凿伯孜克里克石窟并在这些狭小的洞窟里绘满壁画需要耗费多少人工和钱财,也许心中有佛的人们并不是以生命来计算时间的流速吧。

为何今天的吐鲁番佛教壁画中,绝大多数的人物的眼睛和嘴巴都被人损坏了?这起源于一个宗教的禁忌。在佛教壁画完成后的一段时期里,信奉伊斯兰教的当地人相信,壁画中的人物会在夜晚出来伤害他们的孩子,于是,除掉画像的嘴和眼睛被认为是有效的方法。

但是,又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墙壁上的作品完全消失了呢?

公元13世纪以后,尽管由于宗教原因致使壁画受损毁,仍有相当数量壁画因地震和塌方被砂土保存下来。它们被时间封存,侥幸掩埋了4个世纪。当这个秘密被人发现以后,这些作品竟从它的原生地离开了。

在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人们可以看到源自吐鲁番壁画。博物馆的人员介绍说:“这是德国唯一的一个展示印度及亚洲文化艺术收藏品的场馆,这个馆的核心藏品是吐鲁番的文物,那是四次吐鲁番的探险所得。你们现在看到的是吐鲁番最重要的壁画,这里是吐鲁番的供养人即君王的画像……”

1904年9月,“普鲁士皇家吐鲁番探险队”在德国军火商克虏伯·弗里德里希的资助下第二次进入新疆。到达吐鲁番的这支探险队由两个人组成,他们是柏林民俗博物馆的阿尔伯特·冯·勒柯克和博物馆的勤杂工瑟奥多·巴图斯。

勒柯克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发现一些硬币,主要是中国唐朝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珍贵的纺织品,大量的文书残片,这些文书包括17种文字拼写的24种语言的文字,历史上他们都曾在这片地区使用过。

伯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是“有美丽装饰的地方”的意思,美丽的装饰说的就是石窟中的壁画了。

德国探险队来到这里的时候,依然可以看到维吾尔族的祖先回鹘人绘制的作品。

勒柯克在日记写道:就在我们清理积沙时,忽然,好像变魔术似的,在墙壁上,奇迹般的露出了精美的壁画,其颜色是那么鲜艳,就好像是刚刚画完似的。

壁画上的人物是王室的男女供养人,画上的回鹘文字表明在公元9世纪末或10世纪初,回鹘的王室成员已经皈依了佛教。

回鹘人,现在维吾尔人的祖先,曾生活在蒙古的鄂尔浑河流域。公元840年,吉尔吉斯人以10万骑兵攻破回鹘都城,回鹘人溃败,分三路向西逃亡。回鹘人原来使用的是突厥文字,在吐鲁番定居后,开始对文字进行改造,利用突厥文拼写回鹘语言,形成了现在的回鹘文字。

当回鹘人到达吐鲁番的时候,佛教已经在这里得到了广泛弘扬。

到达西域的回鹘人最初信奉的是摩尼教。摩尼教是公元3世纪由摩尼在古代伊朗创立的,其原始教义是对现实世界持否定、消极的态度,因此被萨珊王朝视为异端并禁止,摩尼本人被处死。

摩尼教在唐朝也被称为明教,回鹘人移居到吐鲁番以后,很多石窟里的壁画悄然发生了变化:在有些石窟的墙壁上,表面一层是佛教的内容,里面的一层却还是摩尼教的。在伯孜克里克第27窟里,摩尼文字与回鹘文字混写在白色的衬底上。在高昌故城编号为K的寺院里,出土过一幅大型壁画,内容是:摩尼本人四周围绕着许多虔诚的教徒。

摩尼身穿白色长袍,头戴镀金叶饰的帽冠。在他身后是几排表情肃穆的教徒。而这些教徒的面孔都具有回鹘突厥的特征。

唐代以后,摩尼教的东方主教普夫尔临时住在伯孜克里克。考古者从那里发掘出三份保存完好的文书,那是各地方的摩尼教徒对教主的致敬信,一些信纸上的图案用金粉勾勒。在摩尼主教回复的信笺上,也画有许多精美的插图。摩尼教徒非常重视文书的优美,喜欢在书信上配以插图,为了得到精美洁白的纸张,他们往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

在高昌故城以北的群山谷地,坐落着一处名为胜金口的佛教寺院遗址。1905年2月,勒柯克在这里发现了一个藏经洞。在许多关于佛教的印度文字文献碎片中,竟发现了一册非常精美的摩尼教文献,这个绝对罕见的摩尼教文物,现在收藏于柏林国家图书馆中。这本文书是教徒与教主之间的通信集。其中的一段这样写道:我亲爱的导师,当你来到地球上,你就像上帝那样,那些穿着白衣的智者,他们来自巴格达和小亚细亚,他们并不知道到哪里去。我的主啊,他们都尊敬你!

摩尼教喜欢在洁白的衬底上绘制人物或树木,在微弱的光照下,圣洁的树木漫天绽放着白色之花,一个特定的季节恒定在幽暗的洞窟里。那时,吐鲁番很可能是世界摩尼教的中心之一。

对勒柯克来说,来吐鲁番欣赏壁画作品并非是此行的真正目的。6年前,俄国探险家柯莱门兹在吐鲁番将壁画揭取运走,他是第一个对壁画用刀子的人。柯莱门兹的收获极大地刺激了勒柯克,这次吐鲁番之行,他和巴图斯既带着克鲁伯公司赞助的金钱也带着异常锋利的匕首。

于是,吐鲁番的壁画再次被钢刀刺入。

让我们看看勒柯克日记中的一段话:一切对我们来讲,要么是在经历了如此的努力幸运到达,却由于战争或不幸而失去,要么最终以快乐、满足和被别人尊重而结束……在花费了很长时间的艰苦工作之后,它们成功地把这些壁画全部锯了下来。被切割下来的壁画被装进100多个木箱子里。后来经过20个月的艰苦跋涉之后,这批壁画终于运抵柏林。在柏林印度民俗博物馆,吐鲁番的壁画在经过重新拼合后被牢牢地固定在展厅的墙壁上了。而在伯孜克里克,失去壁画的墙壁伤疤不得不成为日后人们参观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切割者巴图斯的作品——他在失去壁画的残破墙壁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60年以后,一个噩耗对伯孜克里克来说是致命性的。

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盟军反击德国,苏联的轰炸机群飞抵柏林上空。在柏林城饱受炸弹的同时,遭受厄运的也包括柏林印度民俗博物馆。展厅内被固定在墙壁上的吐鲁番巨幅壁画来因为不及拆下,只能任凭战火摧残。

在柏林印度民俗博物馆,官员翻开一本大画册感伤地说:“这是勒柯克收藏的画像全集,出版于1913年,由柏林瑞玛出版社发行。这里面有很多壁画的插图,而这些壁画有一部分不在我们印度馆内了,一部分在二战期间被摧毁了,一部分就应该在俄国的博物馆内!我们很高兴还能向您展示这些照片,这是一个巨大的财富,因为我们几乎没有原始的壁画了,只留下这些图片……”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艾米塔什博物馆,人们能够看到固定在墙壁上的大幅吐鲁番壁画。让我们听听那里的馆员怎么说:“你们看到的是一幅表现佛教中一个神的壁画,它是在1909年-1910年由谢尔盖·弗德洛维奇·鄂登堡院士从吐鲁番带回俄罗斯的。战争期间它一直被放在冬宫的地下室里面保存,战后,这幅画拿出来了,为了给公众展示,在卡斯特洛夫的带领下,一批高水平的修复专家用特殊的手段对壁画进行了高水平的修复,使它的颜色和构图很好地保存下来了。”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346da010009ra.html66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