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句话叫:不到新疆,不知道地方大。新疆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光是说也得半天。 离开兰州大学已经整整十六年了,这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前夕,应新疆同学的盛情邀请,我和部分兰州同学一起利用假期时间,对新疆进行了一次“汽车拉力赛”式的旅游。在紧张的十三天时间里,我们从乌鲁木齐出发,途径吐鲁番、库尔勒、轮台、跨越塔里木河,通过我国最长的沙漠公路,纵穿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到达南疆的和田、喀什、阿克苏,翻越天山山脉,过石河子、克拉玛依、踏上了北疆边城阿勒泰,最后到达风光秀丽,传说有湖怪之称的喀纳斯风景区的喀纳斯湖,总行程接近7000公里。由于是同学结伴而行,使原本枯燥的行程,笑声不断,欢乐无穷,回味无尽! 新疆以天山为界,天山南部称为南疆,天山以北称为北疆。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南疆行团体成员:年长的大哥是我们上学期间的“班长”、班长的夫人我们叫“嫂子”、副班长的我被他们称“班副”、原班支部书记被我们称为“巴依老爷”、还有“朱妃”、“宋妃”和“梅子”,加上开车的新疆小伙子海龙成为我们的“省部级领导”,一共三男五女开始了南疆之行.........要知道上述称呼的原由,可在故事里找到答案。 要想在新疆痛痛快快地游玩,没有一辆汽车显然是不能尽兴的。海龙这次开的是一辆丰田轿车十一座,由于每人都带有旅行箱,最后一排座位就成了行李箱,前面的座位刚好坐满。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2005年8月5日,晴空万里,我们从乌鲁木齐出发,感受着早晨空气的清凉,沿着高速公路朝东南方向近200公里的吐鲁番进发。沿途经过达坂城时,数百台高大洁白的风力发电机组映入眼帘,每台机组三片巨大的叶轮,迎风高速地旋转着,银光闪闪,使亘古的戈壁随之神采奕奕。据说达坂城谷地是新疆九大风区之一,风能资源丰富,这些机组将风转化为电,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乌鲁木齐市。随着车轮不断行进,我们经过盐湖到达了地处天山支脉博格达山南麓的吐鲁番,由于这里海拔较低,常年少雨高温,又有戈壁滩、火焰山东西横贯,年均气温14.4度,年降水15.6毫米。 到吐鲁番,我们认识了维吾尔族小伙子牙生阿西木,并吃、住在他的红玫瑰餐厅招待所里。牙生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维族饭菜,有又长又大的烤羊肉串,这种羊肉串和内地的不一样,新疆维吾尔民间传统的串烤肉,它既是街头的风味快餐,又可以上席待客的美味佳肴。正宗的烤羊肉串色泽焦黄油亮,味道微辣中带着鲜香,不腻不膻,肉嫩可口。有烤全羊,烤全羊多选用绵羯羊或周岁以内的肥羊羔为主要原料,这样的羊,肉不仅嫩而且营养价值高,嚼在嘴里满口香。有薄皮包子,维吾尔族叫“皮提曼塔”,选用上好的料羊肉作馅制成,薄皮包子的特点是:色白油亮,皮薄如纸,肉嫩油丰,伴有新疆洋葱(皮牙子)浓郁的香甜味,非常爽口好吃。有手抓饭 ,抓饭是用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制作而成,这是我一路上最爱吃,最喜欢的饭。还有许多饭菜,我也叫不上名字,最后是三盘水果,一盘是西瓜、一盘是哈密瓜、一盘是有名的吐鲁番的葡萄,瓜果甜的纯正,让人至今想起来还忍不住要吞咽口水。 吃完饭,我们抓紧时间乘车来到全国闻名的葡萄沟。 吐鲁番的葡萄沟隶属于吐鲁番市葡萄乡,座落于吐鲁番市东北,距城市中心10公里。沟内,溪流环绕,水质纯净。溪流两侧,葡萄架遍布,葡萄藤蔓层层叠叠,绿意葱葱。四周是茂密的白杨林,花草果树点缀其间,农家村舍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缓坡上。我们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委员,今年已经84岁的加帕尔.塔力莆老人的家,老人的儿媳妇给我们端上自家摘下的葡萄和烤制的油囊,请我们品尝。我们一边吃,一边询问老人的情况,加帕尔.塔力莆老人用勉强的维族普通话和我们交流着,我们也尽量理解老人话中的意思。这个维族老人家有二十四个孙子和十六个外孙子,种有几亩葡萄,每年自产葡萄4000斤,没卖,都送给了亲戚和朋友。他个人每月享受政府工资2000多元,已足够了,所以,他不象别的人家靠葡萄维持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