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新疆吐鲁番游记:西行漫记(5)——火焰山与交河故城PP—yyy. |
[游记]新疆吐鲁番游记:西行漫记(5)——火焰山与交河故城PP—yyy. |
2007-09-06 17u.com |
西行漫记(5)——火焰山与交河故城(2007年8月2日) 吐鲁番古称“交河”,因气候炎热,又被叫做“火洲”。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使交河郡……》中写道:“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巍。九月尚淌汗,炎风吹沙埃。何事阴阳工,不遣雨雪来。”他把交河的气候特征,用诗的语言归纳为炎热、风沙和干旱。 到了吐鲁番,哪怕天气再热,也不能不拜访火焰山。汽车渐行渐近,即使车内开着空调,也抵挡不住热浪一波一波地袭来。一座红色砂岩构成的山麓映入眼帘——这就是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描写的“火焰山”。 打开车门,烈日高照,地面被烤的烟云缭绕,连气也喘不过来,真的好似火焰喷吐,要把人烤焦。 火焰山绵延100多公里,宽10公里,最高峰也只有850多米。《山海经》中称之为“炎火之山”,维吾尔语叫“克孜尔塔克”意为红山,隋唐时期曾叫它为“赤石山”。火焰山山体为红色砂岩,对太阳光辐射的反射力很强,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弯弯曲曲的沟壑,宛若烈焰腾升,故而名火焰山。 吐鲁番远离海洋,西来的大西洋湿润气流又被天山阻隔。其地势过低,山地与盆地在短距离内,高差超过5600米,气流下沉增温产生的焚风效应,造成了气候干燥炎热无比。由于山地裸露,日照时间长,白天增温迅速,过低的盆地热空气不易散失,因而形成了北纬42°线上世界唯一的热火炉。 据《西游记》说,火焰山是因孙悟空大闹天宫,误入太上老君炼丹炉,蹬倒几块带着余火的砖,落到人间而形成。他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时,也曾经过此地,向铁扇公主误借了假的芭蕉扇,被扇落此山后烧得七窍冒烟,成为了一段趣话。 要向孙悟空学习,即使天再热,也要留下终身难忘的“火热”影像。 火焰山旁建有一个地宫,四面围墙之中,矗立着一只高耸入云的金箍棒。走近细看,原来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温度计,形象准确地显示出当时的温度。 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度计——有吉尼斯证书为凭。 此时大约是下午15:00左右,温度计的指示为62℃。 火洲的炎热给人们带来不便,但吐鲁番人懂得调整作息时间,因为这里的气候特征还有所谓“早穿棉衣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一说。从火焰山出来,乘车来到一个复原的维吾尔古村参观,虽说都是一些新建的“古迹”,但还是能多少窥见一些吐鲁番人的生活情景。 看古迹,绝不能观看今人复原的“赝品”——那是“忽悠”游客的商业炒作。离火焰山不远处,就有一座真正的古迹——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吐鲁番市西郊约12公里的亚尔乃孜沟西河床间的一个呈柳叶型的河心洲。 交河故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晚期,交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这些早期的土居者属于我国古代西北兄弟民族“姑师人”,后来称作车师人。《汉书·西域传》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 公元前二世纪,因西汉王朝与匈奴的争雄角逐于天山南北。地处天山南麓的车师前部王国所在地的交河,就成了汉王朝与匈奴军事冲突的前哨基地。 公元450年,北凉沮渠安周为柔然联军围攻,久守无援,弃城而走,历时510年的车师前国灭亡。 公元14世纪,皈依伊斯兰教的黑的儿火者发动圣战,交河城最终毁于这次战火。 人类自古多征战,到疆场,彼此弯弓月,流尽了交河血。交河故城今安在?只留得烈日暴晒下的堆堆黄土…… 【下页】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93180.html33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