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鲁木齐到天山,大约一百一十公里。车出城外,好像是往东北方向。路况很好,车速也较快。两小时后,我们到了天山脚下。 九月九日的上午九点多钟,我和大伙儿乘新疆“新丝路”旅行社的中巴往天山。 新疆的九点多相当于淮北平原七点多的“光景”。可能是街道很宽的缘故,虽然是上班高峰,但是乌鲁木齐市的街道并不拥挤,人们秩序井然地各行其道。车窗外偶尔走过着民族服装的人,我就细细地看着,生怕丢掉每一缕西域的色彩。 在等待缆车排起的队伍中,我的兴致索然。来时忘了戴遮阳幔,加上阳光的紫外线格外强,就更加急躁。此时,同伴中有人大声说了一句“看日月同辉”。我抬头看了看,太阳在东,月亮在西,都在头顶上。湛蓝湛蓝的天空,没有一缕云,似乎也没有半点尘埃。清新、清洁、清冽的空气吹在脸上,浸润在心里。从两人一组的缆车上下来,再乘电瓶车走一段路,就到了著名的天山天池。导演要我们先游小天池,再游大天池。于是,我们步行着继续向山里走。同行中的邓大姐突然冷得抱起了膀子,有人给她一件上衣加上。果然是山里冷了。小心走在山间的小路上,游人也显得多了起来。小天池实际上就是一汪绿水,背景是蓝天白云和山峦,第一次看到如此美景,大家争着让着有利位置忙着照相留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里雕凿得实在美丽。大块色彩的跳跃对比,使它美得有点俗艳了。沿着小天池的一条小溪逆流而上,溪流的歌唱就一直地陪伴着游人。声浪吸引着人们的视线,泉水下面的石头、砂粒和草木都是那么的清晰可辨。 游人如织。加上秋天特有的热,使我的心情有点烦躁不安。看着跳到溪中间的人,争着站在一块石头上照相,我立即以欣赏的心情观看着,心情也静了下来。那些捏着数码傻瓜机的,在阳光下,天山的秋的阳光下,看不到显示屏上的影了。那些拿着小傻瓜机的,拿着单反机的,把镜头对着直接射来的阳光,就那样摄了。在这样的强逆光下,是拍不出什么好照片的,哪怕是纪念照。我靠着一点专业知识,还是主动把游人的伞伸到他们的镜头前,为他们遮光。手持照相机的人,像突然发现了什么似的,直对我点头致谢。我想,走过天山,都不是机会多多的。走过天山,是值得纪念的。那我就为他们遮一次强烈的阳光吧,希望他们在数码中,在胶片上留下这个关于天山的纪念。 在溪边照了相,接着就往回赶。同行的游伴要吃正宗的羊肉串,我们吃了。是唯吾尔族老人烤的,味道不像内地的,就算是原汁原味吧。吃过了羊肉串,就来到了天池旁。 天池真的美啊!阳光从正南方向倾泻下来,洒向了清澈的天池,天是蓝的,从天上洒下的光把湖水也染得碧蓝碧蓝的。据说湖深达百米,海拔近两千米。这个天然的高山湖泊就是这样静静地镶嵌在天山的腰间。半月型的湖面这样清澈,如此碧蓝,天池,它真的是天山的一颗明珠。 抬头远望,南面是雄伟的博格达峰,终年积雪的博格达正在俯瞰着这座神奇的湖。如果说博格达是一位满头飞雪的老人,那么,天池就是他腰间的一块晶莹剔透的碧蓝的和田玉。我们在照纪念照时,我听到别的团队的导游说,1980年,自治区批准成立了天池自然保护区。1990年3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出决定,将博格达生物圈纳入国际生物圈保护网,并颁发了证书,使天山天池享誉海内外。 逆光条件下的摄影还是不容易求美求善的。我在为大伙摄影时,一个小姑娘向我兜售“雪莲”。我知道,雪莲是生长在博格达山脉的雪线以上的,珍贵的东西不是到处都有的。正如天山天池,不可能到处都有。当然,长白山的天池我没有去过。我只是在2004年的9月,走过天山。 2004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