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两个世纪以来,对于中国来说,最强大和最有危险性的游牧民族 是匈奴。匈奴和从属于它的一些部落,如蒙古型的黑皮肤的月氏和碧睛褐须 的乌孙,都居住在中国的边疆。公元前2世纪,当中国一度衰弱之后又开始 强盛起来时,汉族把一部分匈奴从深入中国富饶肥沃的平原的通道——河西 走廊逼走。匈奴退走之后,同样也把乌孙和月氏赶出他们的游牧区,迫使他 们奔向遥远的西方。最初乌孙人沿天山北麓而行,到了伊犁河流域。月氏步 其之后,也慢慢地向西移动,但仍坚持与匈奴为邻。当他们又一次被匈奴击 退时,便拼命向西跑,打算与乌孙结盟。起先他们沿天山南麓而行,后来移 到天山北麓哈米城的径线上。但是,当他们发现天山北麓已全部被盘踞在伊 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区域的乌孙人占领,他们便经过乌孙的游牧区又向南走 ,沿雅克萨尔特到古代的索格佳纳,从那里向西到欧洲去了。 乌孙人,毫无疑问,占有伊塞克湖区域长达5个世纪之久,看来不可能 不遗留下一些古物,因而,当地石俑,这里发现的青铜器时期的工具,以及 被伊塞克湖的波浪抛到湖岸上的最古老的文物,都应当是乌孙人遗留下来的 。 根据中国史料的详细记载,定居在第二故乡的乌孙人总共有12万户,胜 兵18.8万名。史料还记载着乌孙国拥有极其富饶的草地和作为其主要财富 的大批牲畜。但是,这里气候寒冷多雨,山区生长着云杉和落叶树林。乌孙 人最善养马,富人多拥有四五千匹马。虽然乌孙处于匈奴的绝对统治之下, 但他们仍然有自己威力强大的封号为“昆弥”的国王。中国人愿与乌孙的统 治者结盟,以便必要时在强敌的后方挑起战争。所以,中国朝廷于公元前10 7年,把他的公主许配给封号为昆莫的乌孙王,并为这位公主在乌孙王的主 要驻扎地修建了第一座中国式的宫殿,中国人把这座王宫称为赤谷城,即“ 红色山谷之城”。这个“红山谷”,据我看来,只能是贾尔加兰谷。不管怎 样,赤谷城的位置不是在伊塞克湖的岸上,而是距离湖岸有一定的距离,中 国古代地图也证实了这一点。这说明了当时乌孙王需要的是周围有富饶的草 场,而不是水。 在中国史料中保存有公元前2世纪末乌孙王后在王宫未盖起之前写的一 首悲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为伤, 愿为黄鹤兮远故乡! P177-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