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叛乱首领惨死:曾想从新疆独立出来的喀什 |
[游记]叛乱首领惨死:曾想从新疆独立出来的喀什 |
2008-06-27 sina.com.cn |
荣赫鹏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要到达新疆地区最西部的喀什,他面临的前途依然险峻,困难重重。由于正值夏日,天气酷热,哪儿都租不到车辆。而且喀什路途遥远,需要花70天的时间才能够到达那儿,这样的话,根据最乐观的估计,他们到达喀什的时间也该到9月底了。而他们回印度之前,还有最后一道障碍,这就是要赶在冬季大雪封山之前翻越喜马拉雅山脉。但荣赫鹏还是忙里偷闲,一个人去逛了哈密城里的集市。他发现新疆人跟汉人和蒙古人都有很大的区别,比较追求生活享受,家里布置得非常舒适。那儿的姑娘长得很漂亮,脸庞圆圆的,皮肤黝黑,有点像希腊和意大利人;虽然身上穿着长裙子,但并不束腰;长长的黑发梳成了粗大的辫子,披在肩上;头上还戴一顶色泽鲜红的小帽子,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了她们颧骨突出的脸庞,使她们显得美丽动人。 在从哈密前往喀什的路途上,荣赫鹏注意到新疆的这个地区呈现出一片衰败和荒凉的景象。他们所经过的每一座有人居住的房屋旁边都有两个以上的废墟。有时在穿越一个村庄的时候,居然连一个人影都见不到。他们所经过的许多耕田都已经荒芜。当地的汉人数量基本上跟本土人持平,这些汉人大多数都是回民,个子要比内地的汉人矮小。夏季的道路上行人很少,但有时候探险队也能遇上一队士兵,一辆大车,或是把货物驮往集市的一支驴队。驴子是这个地区主要的驮畜。在路途中,荣赫鹏亲身体验到,当地人虽然穷,却非常善良和殷勤好客。有一次夜宿时,他跟几位年纪很大的老太太同住在一个帐篷里,当她们看见他脱下来的袜子上磨出了一个洞时,其中一位大娘马上就动手将他的袜子仔细地缝补好,然后她们不停地虔诚祈祷。晚餐时,桌上的木碗里盛满了新挤的牛奶。芬芳的奶香味使这位远离祖国的英国探险家有了一种回家的亲切感觉。 三 当最终踏上喀什平原的时候,荣赫鹏的眼前突然一亮,这儿的居民似乎比别处更加稠密,田地似乎也要比别处更为精耕细作。回顾从北京出发后所走过的路程,现在想来是多么的遥远。他感到自己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再往前走就可以算是回家的路了。由于喀什这个地方的商业繁荣赫赫有名,而且这儿还长驻有一位俄国的领事彼得罗夫斯基,所以当荣赫鹏走进喀什城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又回到了文明的边缘。 在城南的一家旅店住下来之后,荣赫鹏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名片和护照送到了衙门。不一会儿,就有几位阿富汗和印度商人来找他,他们都是汉人从每个国家的商人中挑选出来,作为官方代表的外国人。 汉人就是通过他们来跟外国商人们打交道的。那位领头的阿富汗人和其他几个外国商人在荣赫鹏短暂逗留喀什期间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陪伴着他。那位阿富汗人的气质很像是一位士兵,他对各种长短武器十分精通,知道俄国的步枪要比英美制造的步枪优越,而美制的左轮手枪又要比英制的好使。在汉人从当地人的叛军手里夺回喀什的时候,他正好也在城里,并且告诉人们,当时仗并没有真正打起来,因为叛军头子几星期前就已经在城外西面某个地方被毒死了,而且没有任何人敢于站出来领导抵抗汉人的防御战。所以当叛军士兵们听说汉人的军队到来时,一个个都脱下了身上的制服,又换上了庄稼人的衣服,像绵羊一般温顺地下地干活去了。城里一切照常,似乎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般。只有城里的头面人物受到了触动,全都逃走了。 到达喀什的第三天,荣赫鹏决定去拜访俄国领事彼得罗夫斯基。 那位阿富汗商人以为俄国人和英国人碰在一起准会吵架,所以在上马出发之时,拉住了他的手,悄悄地对他说,“一定要彬彬有礼,千万别跟俄国人打起来。”但荣赫鹏发现俄国领事十分友好和健谈,后者还把住在附近的一位传教士亨德里克斯请来见这位客人,并聆听他从北京来喀什一路上的经历。当话题转到了印度之后,荣赫鹏吃惊地发现俄国领事原来是一位印度通,他家里收藏了大量的相关书籍,而且叫得出印度和克什米尔所有头头脑脑的名字。第二天,这位俄国领事在16位哥萨克骑兵的护卫下回访荣赫鹏。他俩促膝长谈,相见恨晚。 这次难忘的中国之旅后来被荣赫鹏写成了两本游记:《大陆的心脏》(1896)和《在天朝子民中间》(1898)。这两本书使他在英国成了一位家喻户晓的探险家,而且在1919-1922年间他以这两本书和后来的作品为资本,出任了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会长。至于他在这次探险之后成为英国驻洪札(今属巴基斯坦)的殖民地官员,并且于1903-1904年率兵侵入西藏的经过,本文就不能在此细述了。 四 来过喀什的外国探险家中有很多是俄国人,其中有一位居然还是个著名的画家和舞台设计师,他的名字叫做尼古拉·罗耶里奇。罗耶里奇毕业于圣彼得堡美术学院,擅长以绚丽的色彩来表现壮丽而神秘的大自然。他为《彼尔·英特》(1912)和《春之祭》(1919)这两部芭蕾舞剧所设计的布景和服装被称作是无与伦比的杰作。然而他并未因这些成就而感到满足,而是渴望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新的灵感。为此他于1923-1928年间组织了一次为期5年的中亚探险,对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和新疆等地的自然风景、语言文化和人文地理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他本人在这次考察中总共画了5000多幅写生的油画。这些作品,连同他所创作的其他2000多幅油画一起,至今仍保存在美国纽约市的罗耶里奇博物馆之中。 尼古拉的大儿子乔治是一位从哈佛大学毕业的东方学家。他在这次中亚探险活动中自始至终都陪伴在父亲的身边,并且详细记录了这次探险和考察的全过程。他的回忆录《通向亚洲最深处的足迹:罗耶里奇中亚考察团的五年探险经历》于1931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一些章节所透露的一些轶事对于我们了解喀什的历史至今仍有很高的价值。 例如乔治在陪同父亲去拜访和田道台马绍武时偶尔了解到了后者剪除喀什提督马福兴的全过程,并且还在书中附上了照片作为插图。马绍武出生于一个回族的名门。父亲曾经做过云南的总督,后来在回民叛乱中丧生。马绍武本人年轻时在云南长大,后来被流放到了甘肃和新疆,靠了自己的能力才逐步升到了道台。马福兴是马绍武的本家,他俩曾经在喀什同过事,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马绍武因受到了这位本家的排挤而与他结下了仇。马福兴是喀什的土霸王,他在喀什的汉城里建有一个宫殿般的城堡,而且在城外还有几个夏宫。这些夏宫周围都挖有壕沟,并且种上了树篱。当地人若是不小心让车碰到了他的树篱,就会被砍下双手手指。他在城外有一个很大的玉石工场,谁若敢跟他竞争,他就会残忍地将他们处死,或是把他们的双手砍下来。他还在自己的宫殿里养了50多个妻妾,谁家的姑娘要是漂亮的话,随时都有被他抢走的危险。当他玩厌了这些妻妾之后,就会把她们赏赐给部下享用。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624bd01000ap5.html29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