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阿克苏神木园、卖瓜农民和夜喀什风情-南疆日记(5) |
[游记]阿克苏神木园、卖瓜农民和夜喀什风情-南疆日记(5) |
2007-11-27 tianshannet.com.cn |
(8,12) 早霞才染红地平线,这个城市还在熟睡,我们就起身了。 阿克苏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的营地,农一师的前身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老部队,是驰名中外的三五九旅。 阿克苏主要街道有好几条,干净平直。 "阿克苏”维语的意思是“白色的河”,阿克苏河发源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也许还是指雪山的流水。 神木园实际是植物园,地处温宿县。一个干旱地方却古树参天,新树滴翠,原来那里的水分充足。有水就有生命,这里的树长得大,许多树都称为“百年核桃”“百年的……”。神木园的山上有穆斯林古墓群,象一个个缩小的清真寺.还看见光秃秃的上顶有石头堆积的许多半圆形,上面斜插几根树枝,远远看去栽种的树,不过是被风刮倒的树,又象是速写画,也许那里是乱葬岗,那些树枝是标志。 山坡上奔跑着许多野鸡,跑得很快,似乎不能飞。 温宿县号称“塞外江南”,这里可以见到水稻等作物。今天是赶集日,路上见到维族都从村里出来,驱赶自己的牲口,或者乘坐自己的毛驴车,喜气洋洋的成群结队的出了种植了高大蓖麻和向日葵的村庄。 温宿有充足的水分,但是它的四周依然是干旱的沙砾和荒漠。也许是生产建设兵团改良了这里的植被生长面貌。 午饭后离开阿克苏,一直向西走,我们要争取天黑之前到达喀什。 那条铁路始终在公路的左边或者右边,和公路一样铁路也是建筑在沙砾沙漠上的,乘坐火车也可抵达喀什,当然还有飞机,但是飞机上无法欣赏新疆美丽的奇怪的自然。 经过巴楚县,看见许多维族瓜农在路边摆卖哈密瓜,我们看见伽师二队的字样,这里就是生产伽师瓜的地方? 这里的瓜很甜,也很便宜。两块钱一个,这里的维族人很朴素,当然也有另类,一个维族瓜农就等我们吃完瓜后说两块一块,指的是一片瓜两块钱。这些维族很单纯,你可以和他们拍肩膀,大声说话,当我用维族语言和一位维族老人家表达礼貌之意后,他抓起我的巴掌和他的合击,居然要跟我去广州,也许是误解我的意思了,可以看出维族们是诚朴淳朴的人种,只要让他们相信你是真朋友,娶回美丽的维族女孩当老婆也正常。 见到“阿图什”路标,导游说就是克尔克孜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 阿图什城外有许多麻扎,还有许多带颜色的麻扎。 阿图什,柯尔克孜语“岭”的意思或者“两山之间”的意思。 经过疏附县,我们终于进入喀什市,在色满宾馆---前俄罗斯领事馆所在地吃饭,在香都大酒店下榻。 香都大酒店,北京人开的,北京烤鸭的广告在这里到处都是,这里房间可以免费上网,“浪迹天涯”多日能够触网感觉很爽。 晚上看喀什夜色,五彩灯光、充满生气。 街头贩卖图书的,全都是维族文字的各种图书,街头大排挡吃喝生意热闹非凡,走进看都是“阿拉伯大袍”类、“阿富汗面纱”类的世界,来往行人都是异类面孔,大胡子的、蒙面纱的比比皆是。 以为是到了中东国家。 忽然对面走来了一家人,母亲面纱紧裹,父亲牵着女儿,金黄头发的,其实是维族。这就是喀什原住民。 以为这里妇女都那样“封建”就大错特错,还有许多青年维族女孩,染口红、贴眼睫毛画蓝眼圈、涂手指脚趾甲,衣服和裙子很现代,或者高跟鞋、或者拖鞋,摩登程度一点都不比沿海地区落后,如果再出现着西装革履的男伴,留着络腮胡须,身后背景是高高的金黄色的清真寺,第一感觉好象到了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那个亚洲国家欧洲城市的地方。 满街头讲话是维语、满街头的音乐是维族抑扬的忧郁的奔放的民歌,那是从来没有在全国播放过的民歌,也许歌手为丰收而高唱、也许为失恋而悲伧、也许为山高而感叹、也许为放牧的孤寂而自赏,很原生态、很有磁性。当然听不懂什么意思。 我想看看报纸,走进书店,基本上都是维文书籍,只好买了维汉词典和维汉双解口语课本,要不还能买什么? 两个维族少女一直旁若无人的在用维语聊天,给100元后忘记找钱,她们还追出来送钱,那就是很诚实的了。 夜幕中的喀什真有特点。 作者:萨里雅阿
|
转自:http://www.tianshannet.com.cn/culture/content/2007-11/22/content_2303297.htm2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